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20-03-01张慧明
张慧明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0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松江南站大型居住社区C19-28-03地块经济适用房项目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项目总建筑面积105 187.30 m²,主要建筑为7栋住宅楼及1层地下车库,其余建筑包括1栋社区配套、1栋商业配套等。住宅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本文所提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均应用于7栋住宅楼的建设施工中。
1.2 混凝土预制件
本工程1~7号楼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单体预制率≥40%,混凝土预制件类型包括预制剪力墙、预制填充墙、预制叠合板、全预制梁式阳台、预制装饰柱等。
2 方案选择
2.1 考虑因素
1)本工程为7栋高层建筑,外立面防护是主体施工期间的重点、难点。
2)建筑外立面多样,水平及横纵方向上均有凹凸,外围护脚手架须满足复杂的建筑外形要求,同时要确保施工作业面的封闭及作业安全。
3)工期相对紧张,急需采取一种简单有效的围护体系来满足施工工期要求。
2.2 方案对比
1)扣件式脚手架:材料用量大、损耗高、安全性差、成本低,适用于绝大多数建筑。
2)盘扣式脚手架:施工便捷、操作性强、安全可靠,但成本高、经济性差,适用于造型简单的建筑。
3)无脚手防护围挡:操作方便、成本低,但管理要求高,适用于采用预制剪力墙外模板的建筑。
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耗材少、标准化程度高、成本适中,适用于多数建筑。
综合上述因素,排除受人工因素影响较大的传统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和耗材大、成本高的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同时考虑到无脚手防护围挡不适用于本工程的外墙形式,经项目部研究讨论,最终决定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以下简称“爬架”),并在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1-2]。
3 爬架主要构造及工作原理
3.1 主要构造
1)该爬架由支架系统、附着导向和卸荷系统、动力提升系统、防坠系统、施工防护系统、智能化超欠载报警系统等六部分组合形成(图2)。
图2 爬架构造示意
2)爬架架体的支架系统由外侧竖龙骨、内侧竖龙骨、导轨、辅助竖龙骨、刚性支架、斜拉杆、加强横杆、水平桁架等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形成一个单元,通过上下左右若干个单元灵活搭接,完成整个建筑外围护面的闭合。完整的架体高10.5 m,走道宽度0.6 m,步距1.8 m,分为6层,可同时满足3层建筑外围护作业需求。
3)同一点位的附墙支座数量为上下共3个,与相邻点位的距离控制在6 m内,提升机位与附墙支座位相邻布置。
3.2 工作原理
3.2.1 爬架附着支座附着样式
根据工程图纸,共设计出6种不同样式附墙类型。
1)常规部位:采用350型附墙(图3)。
2)局部外墙外凸100 mm线条部位:采用400型附墙(图4)。
图3 350型附墙剖面示意
图4 400型附墙剖面示意
3)空调板部位:采用1000型水平附墙(图5)。
4)板底附墙结构高度不足300 mm部位:采用1700型水平附墙(图6)。
5)板底附墙结构高度不足300 mm且降板部位:采用1700型水平附墙+50型加高座(图7)。
6)阳台部位:采用特制1900型水平附墙(图8)。
图5 特制1000型附墙剖面示意
图6 1700型水平附墙剖面
图7 1700型水平附墙+50型 加高座剖面示意
图8 特制1900型附墙剖面示意(阳台)
3.2.2 防倾覆原理
附墙导向卸荷支座通过穿墙螺栓固定于建筑结构上,导轨套在附墙导向卸荷支座的导向轮上,导轨焊接在主框架上,架体只能沿附墙导向卸荷支座导向轮上下垂直运动,架体上的导轨内外两次卡住导向轮,起到防倾作用。
3.2.3 防坠落原理
架体爬升时,导轨小横杆上升,顶开支顶器,待横杆升至支顶器上方,支顶器通过弹簧卡入导轨中,待爬升过程完成,通过人工调节支顶器长度,将所有支顶器卡在导轨小横杆上。当架体出现异常下坠时,导轨加速度坠落,防坠挡杆立即与导轨小横杆咬合,达到止坠的目的,从而阻止架体的下滑。
4 爬架施工工艺流程
4.1 架体安装工艺流程
架体安装工艺流程为:底层搭设前搭设操作平台→布置第1道龙骨板,加固龙骨板→安装竖龙骨、下承重梁、三角支撑、斜弦杆→安装第1步安全网→安装第2道龙骨板、刚性拉结杆、三角支撑、斜弦杆→安装第2、3步安全网,上承重梁,三角支撑及下节导轨→安装第1道附墙支座、第1步内挑板、翻板→安装第3道龙骨板、竖龙骨、电动环链葫芦、第2节导轨、第4步安全网→安装第4、5道龙骨板,竖龙骨,第5、6步安全网,高300 mm斜弦杆→安装第2、3道附墙支座,提升挂座→安装第6道龙骨板、第7步安全网→安装高800 mm斜弦杆、大横杆→安装顶部斜支撑→布置电控柜、分布电缆线、同步报警器、提升钢丝绳,接线、调试电器系统→预紧电动环链葫芦、检查验收、拆除架体与结构上部拉接,同时提升1层→安装全部完毕,进入提升循环。
4.2 架体提升工艺流程
架体提升工艺流程为:提升前架体检查、材料清理→拆除架体分片断头材料、临时连接杆、离墙间隙封闭材料→开始提升→到位调整吊点水平→安装拧紧支顶器→封闭离墙间隙、架体分片断片处→顶部刚性拉结,松掉链条→运行结束,检查验收。
4.3 架体下降工艺流程
架体下降工艺流程为:下降前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全面检查提升机构、架体及障碍→检查电动葫芦、线路并调试预紧→拆除最上一个附墙支座,下降时打开支顶器,挂好联动钢丝绳→下降架体一个楼层高→调紧支顶器→将提升钢丝绳、附墙支座周转到下层安装位置→将最上一个导向件安装到最下一层位置→准备进入下一次下降循环。
4.4 架体拆除工艺流程
架体拆除工艺流程为:整片架体拆除前,用塔吊固定将要拆除的单元→拆除拉结连接件和附墙件螺栓→将架体吊卸至地面→每拆除一个吊架体,对相邻的待拆除架体做水平拉结加固,并做临时栏杆防护→依次顺延拆除相邻的架体→重复以上步骤。
5 关键技术操作要点
5.1 爬架与预制结构外墙板连接节点设计
对应不同类型的建筑外形,须在施工前进行图纸深化,确定出符合工程的附墙支座类型和数量,随后确定螺栓孔位图,绘制PC深化图,加工构件并预埋螺栓孔,所设计的各种连接节点受力需进行结构验算,确保结构承载力和架体整体稳定性。完成上述前期工作后,将大大方便现场拼装及材料周转过程,且提高了施工精度。
5.2 预制结构外墙灌浆控制
爬架大部分附墙支座安装于预制结构上。在使用前,预制结构的承载能力能否满足爬架工作要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里最关键的就是外墙灌浆的控制。本方案架体高10.5 m,覆盖建筑3.5层,即架体静止状态对应的楼层为底部2层已完成,上部1层(第N层)正在施工,架体外口高于第N层1.9 m。底部2层设置附墙支座,第N层施工阶段不设置附墙支座(架体悬臂4.7 m),当第N-1层浇筑完毕并达到C15强度后,即可安排提升。提升时,提升受力点(提升挂座)位于第N-2层,该层已浇筑8 d(按每层施工工期8 d计算),如需灌浆强度满足要求,则至少在提升前1 d完成第N-2层灌浆工作。同时,提升完毕后,由于第N-1层未灌浆,因此,设置于第N-2层顶板的斜拉杆需待第N-1层墙板灌浆强度达到C15以后,方可拆除。
5.3 与其他作业的协调配合
1)在塔吊附墙处,采用特质的1.3~2.4 m活动龙骨板,2块龙骨板之间采用转角连接角钢连接。当附墙和龙骨板碰撞时,转角连接角钢松开一边螺栓,通过钢丝绳拉力把活动龙骨板翻转上去。翻转上去前,在龙骨板上下(避开附墙)增加临时横龙骨,架体通过附墙后恢复活动龙骨板,安装好转角连接角钢。架体外部防护网处理方法同上(图9、图10)。
图9 活动龙骨板立面示意
图10 活动龙骨板平面示意
2)人货梯启用时间晚于爬架,因此在爬升使用期间,人货梯作业楼层位于爬架以下,无交叉碰撞影响;下降时则不同,在脚手架下降时,先将施工电梯部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拆除,并做好临边围挡封闭,使脚手架与施工电梯形成2个独立的部分。
6 应用效果
实践证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可靠,可节约成本和劳动力,同时将工期也有所提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一次安装,多次提升,反复使用,至今未发生安全事故,在升降过程中仅需4~5名专业人员操作即可完成作业,平均每层提升时间控制在0.5 d之内(含准备工作,不影响其他施工),为结构施工提供有力保障,在进度上比传统外架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7 结语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的良好应用,打破了住宅建筑采用脚手架围护的传统,为企业在工程外围护选择上提供了一种新型且实用的选择途径。相信随着该应用的普及,爬架技术在现代结构施工中将会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
[1] 杨海文.装配式结构安装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3,44(1):28-30.
[2] 朱贵宾.新型附着升降脚手架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 筑知识:学术刊,2014(6):4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