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它欺骗了我,我却一笑而过

2020-02-29一说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飞碟雍正物体

一说

同学们快看过来,能猜出来我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大家这么聪明,肯定能一眼就看出来!我们拿的是一个词语:眼睛。这也是我们本期的话题。

眼睛对我们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我们感知光线的器官,还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户!

而且,眼睛里还有很多很多小秘密等着大家去发现呢!具体有什么?哈哈,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就知道啦。

2019年6月23日,厦门市海沧区上空突然出现一道神秘的光,一眼看过去,特别像绿色极光在云间摇摆。这个奇特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几个小时之后,诡异的光芒才渐渐消失。

光消失了,大家的好奇心并没有消失。有人开玩笑道:“大概是绿巨人要出来了!”

有人淡定地说:“可能是外星人停留了一下,大家不要大惊小怪。”

还有人担忧道:“天降异象,怕是有大劫啊。”

当然,更多的人表示:“你瞧这绿光,还挺好看。”

就在人们的想象力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自由奔腾的时候,气象专家赶忙出来解释:“莫慌莫慌,不是外星人来了,也不是大劫,只是云层在反射光。”

原来,当时的海沧区有一场灯光测试,光线从地面射向了天空。按“惯例”,这道光会穿过云层,奔向宇宙。不巧的是,那天的云特别厚实,飘浮的位置特别低,绿光不仅穿不透它,还受到云层中大量粒子的影响,多了些朦胧的光晕,“无奈”地接受地球人的注目礼。

其实,反射的道理大家稍微琢磨一下都会明白,但乍一看到这么“邪乎”的光,就会下意识地认为:异象出现,必有蹊跷。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们的认知里,眼睛是最忠实的伙伴,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一定是真的,至少要比耳朵靠谱得多。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最高明的欺骗

如果眼睛是一个高明的骗子,那我们就是心甘情愿被骗的对象。

我们的眼睛可以清楚地分辨出颜色,但它给大脑的反馈却并不都是真实的,有时候它会欺骗我们的大脑、影响我们的判断。不信?请你先看看下面这张图片,你觉得它是彩色的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说明眼睛已经欺骗了你,因为这是一张黑白照片,它只是被划上了很多彩色格子而已。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样的视错觉呢?专家对此做了一番分析:

原因一:你并不能同时看清所有东西

我们总以为自己能同时看清楚视野内的任何东西,但如果我们能保持眼睛在短时间内不动,就会发现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只有在看着某个物体的中心时,才能看到它的细节。离中心越远,我们看到的细节就越少,更别说同时看清其他物体了。

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我们总是频繁地移动眼睛,所以会产生看任何物体都很清晰的错觉。

原因二:眼睛提供给大脑的信息非常模糊

和我们的认识相反,眼睛提供的信息其实很模糊,并不能让我们明确地理解现实中的物体。我们看物体时之所以不觉得模棱两可,是因为大脑把眼睛传递过来的物体形状、颜色等信息组合在一起,再综合思考,给出了最为合理的解释。

原因三:大脑和眼睛会联合起来欺骗你

这一点非常“残酷”!你看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大脑认为它存在。大脑可能会把以前积累的信息和眼睛提供的模糊信息结合,提供给我们一个“结果”,让我们觉得自己“看到”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产生错觉。

最尴尬的误会

除了视错觉外,我们还会因为一个原因弄不清情况——知识储备不够。

就像本文一开始提到的绿光,不少人对它感到迷惑,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大脑接收到眼睛发来的信息后,在信息库里搜索不到相关的知识点,只能将这一现象归入到“神秘”范畴里。

这样的事儿细数起来,还真不少。例如,总被“误会”的荚状云。

它是一种状如飞碟的云,很多人一见到它就会高呼:“看,飞碟!”

其实,看到“飞碟”真不是一件新鲜事了。网络上,基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发出“XX处惊现飞碟”“多地区看到不明飞行物”“X国挖出神秘物体,疑似外星飞行器”的言论,还会贴心地附上一张模糊得不能再模糊或者是清晰得夸张的照片,供大家品鉴。

这种锲而不舍的娱乐精神,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因为地球人早就知道了,它们都是假的!毕竟在修图宛如整容的世界里,让照片变成“照骗”,完全不是事儿。

当然,也有很多人真的看到难以形容的东西,才忍不住拍照分享。这些照片里,“地球不明生物”的内容占了很大比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吓人!

这大概是人类的天性,因为古人也如此……清代画家聂璜绘制了一本《海错图》,描述了三百多种生物,其中很多生物当时的人没见过,因而被划为“奇特生物”。

比如,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体型扁平,末端尖细,口腔周围有触须,腹侧部位呈蓝色,乍一看非常像外星生物。因体内有气囊,它可以在水中漂浮。

比如,水熊——

最大的水熊只有1.4毫米,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之一,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它能在喜马拉雅山脉、南极、深海,甚至是外太空里生存。

比如,狐蝠——

狐蝠头型似狐狸,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两翼展开长度超过1米。白天,它们喜欢倒挂在大树枝上,夜间成群出动,觅食野果、花蕊。

说到底,我们都是“颜控”。看到吓人的,先把它排除在自然界之外——地球上怎么会有这么丑的生物?!

人類的崇拜,眼睛知道

我们为什么这么相信眼睛?因为我们对它的爱漫长且深沉。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就深深地迷恋上眼睛,把它作为图腾崇拜,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在恶劣的情况下洞察环境、追捕动物、保护自己。后来,眼睛又被人类赋予了以通神明之德、抗衡邪恶的能力。

在著名的三星堆文化遗存中,到处都有“眼睛”。有的神像的眼睛造型像望远镜一样,似乎拥有控制光明的巨大力量;有的神像的眼睛中间只有一条横向棱线,但细节处大大不同,分出了栗立眼、杏仁立眼、橄榄形立眼、三角形立眼……神像之外,“单眼皮”的青铜菱形眼形器、圆眼睛的铜兽面具也在“狂刷”存在感,时刻提醒着众人“眼睛”的存在。

近视这件事,不分年代

无论在人类文明史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眼睛都非常重要,但架不住我们爱“瞎折腾”,一不小心就伤害到它,让炯炯有神的眼睛变成了视物不清的近视眼。

这样的“不小心”,古人也有。虽然没有受到电子产品的摧残,但一些文人因为勤学苦读,长期在昏暗的灯下看书写字,眼睛也就慢慢近视了。

唐代姚合在《武功县闲居》中称:“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

北宋苏辙在《夜坐》中称:“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

南宋陆游在《夜坐闻湖中渔歌》中感叹:“少年嗜书谒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

北宋欧阳修就是近视眼,宋代史料笔记《石林燕语》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意思是,欧阳修看不清书,只能让别人帮他读,显然是高度近视。

唐代韩愈曾在《祭十二郎文》中说:“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意思是,还未满四十岁,他已经视力模糊了。

清朝皇帝雍正的视力也不好,连奏折都看不清楚!不过,明清时已经有了眼镜,而雍正是一个标准的“眼镜控”。从雍正元年到雍正七年,内务府造办处专门为他制作各种眼镜,据不完全统计,雍正一年平均要换5副眼镜,相当任性了!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家千万不要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实在太损耗眼睛了;也不要长时间不间断看书,一定要劳逸结合!

不止中国,放眼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眼睛”文化。

1937年-1938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布拉克遗址考古时,挖掘出很多大小不一的“眼睛”雕塑,有两个“眼睛”并排的,有四个“眼睛”并排的,有“眼睛”带角的……现代学者一时难以给出准确的解释,只好先给这个遗址取了一个名字——眼庙。

不得不说,这个名字相当接地氣啊!

在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闹市看“杂耍把戏”的观众里面,就有一位戴眼镜的老者。

猜你喜欢

飞碟雍正物体
打补丁的飞碟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雍正:精细典雅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时尚达人:雍正
雍正: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悬浮的鸡蛋
飞碟遇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