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是否该忍气吞声
2020-02-29钱堃
钱堃
校园霸凌没有赢家!
校园霸凌是指在校学生之间,一方对另一方实施的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欺凌与压迫,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恶意攻击,人际关系中的刻意排挤、孤立,以及对他人居心不善的讽刺、挖苦和恶作剧等。
在校园霸凌事件中,被欺凌对象无疑是受害者,霸凌者则是始作俑者,而旁观者则被看成是隐形帮凶。如果走进这三种不同角色的精神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充满暴力与无知的事件中,没有任何一方是赢家!
对于霸凌者而言,一旦内心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在没有及时受到外界惩戒的情况下,极易使自身沉浸于高高在上的自我膨胀之中,进而无意识地升级自己的暴力行为。最终,等待自己的便是来自于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严厉责罚。严重者,甚至会葬送前程。
对于被欺凌者而言,他们往往性格内向、胆小,被欺负了总会单纯地认为,只要自己委曲求全,就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甚至被放过。然而,一味没有原则地退让、忍耐只会让恶意的暴力变本加厉。被欺凌者息事,但未必可以宁人,不懂得捍卫自己正当权益的做法,恰恰成为了其“受害者”宿命的幕后推手。
而对于旁观者而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可当面对他人遭受伤害,因恐惧而压抑自己的情感时,会感到内疚,而并非视若无睹。一张张看似麻木不仁的脸,实则掩盖了一颗颗备受煎熬的心。
霸凌吸收体质
虽然校园霸凌已经受到了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一步一步陷入校园霸凌的泥沼,有对他人进行过欺凌行为的同学压根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霸凌者了。
尽管校园霸凌防不胜防,但霸凌行为并不是随意施加到某一对象身上,而是有选择的。
首先,不善交际、形单影只的同学是首要目标。这些同学在遭遇困境时,既不容易被他人发现,也很难获得强大的心理情感支持,因而更容易表现出畏惧、退缩、逆来顺受等行为。
其次,家境殷实、性格柔弱的同学也是校园霸凌较为青睐的对象。欺负这类同学,不仅可以使霸凌者获得实在的利益,还能够使霸凌者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最后,成绩落后、插班、转学的同学会在无形之中陷入被他人孤立、打压的境遇。
这些因素为校园霸凌提供了滋生的空间,以至于校园霸凌可以堂而皇之地披上“合理”的外衣。
校园霸凌长这样:
①超过一次,对特定对象具有针对性的恐吓言行;
②通过现实环境或网络环境,散播谣言、公开隐私,制造舆论、施加心理压力,迫使同学做出情非所愿的行为;
③通过小团体拉拢同学,对固定对象进行嘲笑、侮辱、打压排斥;
④利用个人特殊优势,侵占同学物品、金钱等;
⑤一方对另一方长期进行精神上、生理上的直接或间接伤害。
我该怎么做?
首先,尽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防患于未然。平日里,在提升学业之余,可以有意识地和同学、老师处好关系,用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小环境将校园霸凌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其次,一旦霸凌出现,抽薪止沸。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一旦遭遇霸凌事件,千万不要心存幻想、抱有侥幸心理。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向可靠的人或专业部门寻求帮助。
最后,如果深陷霸凌,也不要怕,要能屈能伸。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不要低估自己捍卫自身安全的能力,但要尽量避免与霸凌者发生直接肢体冲撞;在人身安全遭受威胁时,优先做到保全自我,避免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等脱离危险之后,再向学校、家庭、社会寻求正当、合法的渠道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在时有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中,任何一方都不是赢家。因此,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陷入困境时,都能积极地向家庭、学校、社会求助,借助自身及外在的力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健康的成长空间!
(責任编辑/江盼 美术编辑/胡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