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当作为 新征程勇当尖兵
——访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张学凡

2020-02-29汪红蕾

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深圳市深圳住房

本刊记者 / 汪红蕾

1.长圳项目效果图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深圳在住房和建设领域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改革创新始终走在前列、引领全国。深圳建筑业作为最早的拓荒牛,是经济特区建设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率先启动“第一次房改”;实行工程搞招标、施工搞监理、设计搞评选;率先开放建筑市场,放开建材价格;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不断刷新“深圳高度”;累计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170项,获奖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建设者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绘就了一幅燃烧激情、干事创业的壮丽画卷。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深圳住房和建设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断书写建设事业发展新的华章,不断创造建设行业新的荣光。”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张学凡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增进民生福祉 实现“住有宜居”

“深圳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持续深入开展住房制度改革,坚持不懈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努力实现‘住有宜居’。”在张学凡看来,解决住房问题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

1.深圳市龙华区中华自行车厂地块公共住房项目效果图

2.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效果图

2019年,深圳构建“1+3+N”政策体系迈出“关键一步”。制定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等三个政府规章,将全面开启新时代“住房新政”。推动市政府发布《关于规范棚户区改造项目增购面积价格评估工作的通知》等“N”的配套政策,配合相关部门初步完成居民收入财产限额认定和核对工作。首次在全市范围内成功实施公共住房租金定价创新工作机制,完成市、区两级86个公租房、人才住房项目的租金统一定价工作。启动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工作,积极申报实施方案和试点项目。同时,深圳启动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市、区两级大规模开展公共住房用地梳理和选址,明确用地供应时间表,确保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深圳多渠道建设筹集房源。福田华富村、南华村等5个棚改项目开工,全年棚改共计开工4448套。全年建设筹集公共住房9.14万套、供应3.53万套,在全国率先单独面向先进制造业职工、公交司机、环卫工人、残疾人等群体供应公共租赁住房5620套。

张学凡表示,2020年,深圳将进一步落实6类15种建设筹集渠道,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万套,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建设筹集40万套目标;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全年新开工3000套、基本建成2106套;探索在市域交界处轨道沿线,建设大型安居社区;在发挥人才安居集团公共住房建设主力军作用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住房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多主体供给新局面。同时,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工作试点方案,积极推进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着力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

科技支撑 铸造“深圳建造”品牌

建设行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稳定增长重要贡献者,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民生幸福标杆的主要支撑,是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2019年,深圳进一步发挥设计在质量提升中的龙头作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出台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在20个项目开展试点;强化施工质量监管,开展建筑材料监督抽检、工程结构质量专项检查。2019年共获得鲁班奖3个、国家优质工程奖6个、詹天佑奖1个、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24个、市优质工程奖48个。

深圳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聚焦重点基础领域和关键前沿领域,启动实施首个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支撑计划,发布《深圳市“十三五”工程建设领域科技重点计划(攻关)项目》,144个项目列入目录。全面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省级以上新技术示范工程数量迅猛增长,累计达128个。加强工程建设标准供给侧改革,全年新批准立项标准43部,新发布19部,累计批准发布各类标准126部。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开展标准管理体制机制和标准分类框架体系国际对标,发布国内首部系统对标英标、欧标的绿色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技术标准。将工程计价定额纳入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打造工程建设领域“深圳标准”体系。圆满完成深圳作为国家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工程建设领域示范创建任务,深圳市被列入国家首批工程标准国际对标试点城市。

深圳进一步提升“绿色含量”。推动绿色建筑提质扩面,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680万平方米,总面积突破1.1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累计近2亿平方米,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逾2000万平方米。率先完成国家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试点。大力推进装配式示范城市建设,新增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1100万平方米,在新开工建筑总面积中占比达到25.1%,总建筑规模超过24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比和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2019年,深圳制定《深圳市现代产业工人队伍行动计划》,探索建立政府指导,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共建共享的产业工人培育模式,向市地铁集团等10个产业工人培训基地授牌,新建市建筑工人实训基地暨中国电建深圳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学校。开展建筑市场领域专项治理行动,对建筑业企业资质进行动态核查,对转包挂靠、违法分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挂证”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超过4300亿元,同比增长25%。

张学凡说,2020年,深圳要深入研究、提前谋划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和面向2035年发展规划,完善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打响“深圳建造”的品牌。深圳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面推进“质量提升24条”措施落地。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的若干措施》,充分发挥招标投标政策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指挥棒作用,营造公平公正、良性竞争、廉洁高效的市场环境。二是对标国际通行商务规则,建立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的组织结构体系。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落地一批具有可操作性和影响力的政策。编制《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实施指引》,开展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责任险(2020~2022)三年试验工作计划课题研究,制定未来三年推广实施计划。三是制定勘察设计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取消施工图审查后勘察设计质量管控体系。四是加快制定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加快相应专业管理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建设,重点推进大湾区标准协同融合发展,持续加强国际对标工作,努力构建工程建设国际化、高质量“深圳标准”体系。五是深入实施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支撑计划,制定出台深圳市工程建设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健全完善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发挥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作用。六是创新产业工人培训及认证机制,打造一流产业工人队伍。七是推动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扩面增量和提质增效。八是高标准打造“智慧住建”平台,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BIM等先进技术,高标准构建智慧住建数字化平台,着力打造全国行业标杆。

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企业发展

“2019年,深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力营造公开稳定透明的良好环境。”张学凡说。

深圳稳步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深圳90”改革基础上,研究制定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健全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机制,分类细化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不动产登记由97个工作日大幅缩短至41个工作日。取消施工图审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呈祥花园二期

深圳完善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业务。顺利推进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备案业务整体划转,实现“无缝对接、平稳过渡”;顺利承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放深圳市消防设计专家评审事权,组织新华医院等10个重点难点项目消防设计专家评审会,大幅提升消防报审效率。多次受邀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培训授课,向全国、全省推广深圳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经验。

深圳优化行政许可服务。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业资质核准、“公开招标改直接发包审批”实行电子证照、全流程网上办理。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安全生产许可证首次申请和延期的审批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左右,企业名称变更、“公开招标改直接发包审批”时限分别由20个、5个工作日改为即到即办。全年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业务共1239.6万笔。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连续四个季度被评为市政务服务大厅先进窗口单位。

深圳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的若干措施》,围绕高质量发展、对标国际、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招标投标过程等要求,提出47条措施。全年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项目5808个,总造价约2741亿元,同比增长26%。强化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严控设计变更、加大质量管控力度等,努力推动政府投资工程造价(概算)下浮10%。在全国率先出台《房屋建筑工程招标投标BIM技术应用标准》。BIM电子招投标系统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肯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在全国推广。

1.能源大厦

张学凡表示,2020年,深圳将加快落实《深圳市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继续加大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一是加快修订《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管理规定》《深圳市社会投资建设项目报建登记实施办法》,同时启动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完善改革法治保障。二是出台项目策划生成、联合验收、施工图审查改革等系列措施实施细则,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在小型仓储工业类项目、改造项目等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清单制+告知承诺制”试点,在符合条件的工程建设项目中探索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合并办理。四是对标世界一流城市,学习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方法论,进一步缩减建筑许可办理时间,减少办理环节,降低企业成本,实现简政从“减事”向“减支减负”转变,并注重审批效率与建筑质量控制的平衡,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放管有机结合,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强化责任落实 守住安全底线

2019年,深圳市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一是狠抓建筑施工安全。在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20%的情况下,全市建筑领域(含小散工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落实危大工程、重大风险源安全管控要求,加强深基坑、高边坡、地下暗挖工程等风险管控。对全市2487台建筑起重机械进行全覆盖式第三方检测,出台建筑起重机械防台风安全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强化拆除工程安全监管,提出拆除施工“四禁止”和“五个一律停工”要求。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共发出责令停工2470份,立案查处639起,累计罚款2216.8万元,发出红色警示119份,黄色警示1165份,曝光黑榜工地275个,排查整改隐患超过5万项。推进小散工程安全纳管,累计受理小散工程备案12.8万项,排查整治小散工程隐患11万项,针对小散工程违法违规行为发出责令整改单4.2万份。

二是加强既有房屋安全监管。《深圳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实施,编制《深圳市既有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办法》等配套文件,厘清各部门职责,落实房屋安全责任人主体责任。开展危险房屋结构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落实C、D级危险房屋管控。制定《深圳市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维护和管理办法》,出台幕墙、外门窗安全检查指引,开展建筑玻璃幕墙安全和防高空坠物集中治理。

2.腾讯滨海大厦

三是推进安全监管信息化标准化。建立完善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共2026个项目纳入平台管理,实现监督执法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基于GIS的建筑物质量安全监管平台项目荣获2019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全面实施《关于加强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的若干规定》,着力提升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四是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组建建筑施工领域7个应急救援点,建设5支一梯队、2支二梯队应急救援队伍,参与春风隧道基坑因污水管阻塞渗漏等抢险救援。

张学凡强调,2020年,深圳将坚持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肃的问责、更先进的技术,防范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一是强化危大工程等重大风险源管控,对轨道交通、深基坑、拆除工程、高支模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二是全面应用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全面推行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从文明形象、施工安全等方面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水平。持续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落实扬尘污染防治“6个100%”措施。四是修订《深圳市房屋拆除工程管理办法》,完善拆除工程管理体系。五是主动作为、未雨绸缪、抓实抓细,切实补齐城市公共安全短板漏洞。推进城市体检,开展地下暗渠、地下管道安全普查和既有房屋安全整治。针对薄弱环节,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技术监测等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重大项目引领 提升城市品质

张学凡说,2020年,深圳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城市建设各环节统筹协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重点片区建设。优化开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片区招投标方式,采用“1+N”模式完善总设计师团队。完善规划工作,完成地下空间及市政工程详细规划、中央绿轴与片区景观系统设计国际咨询。在督导企业高品质设计项目的同时,加快推动开发建设进程,启动中央绿轴与片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片区功能,推进C塔地块遴选工作,利用国际顶尖智库资源,配合有关部门引进国际组织与机构。二是加快长圳公共住房项目建设,围绕“三大示范、八大标杆”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公共住房范例。三是围绕“管道燃气普及水平国内领先”目标,提高管道天然气普及率,争取2020年底前完成438个城中村管道气改造。四是统筹全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力争完成80公里综合管廊建设。五是印发实施《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及系列配套文件,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置全过程监管。落实“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开展排放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组织落实《综合利用设施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综合利用能力达到2250万吨/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要“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断推动深圳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张学凡说,2020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意义重大。深圳住房和建设系统要继续“稳增长、惠民生、提质量、保安全、促稳定、强党建”,进一步振奋精神、焕发斗志,扎实工作、务求实效,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扎扎实实的成绩,向全市人民交出优秀的答卷、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猜你喜欢

深圳市深圳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