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原因、意义及启示

2020-02-28王国强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南北库房古籍

摘要 阐述了中国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主要表现、原因、意义及对中国古籍保护方法应用的启示。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源于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南北差异,表现在古籍库房外部环境选择和内部环境改善、古籍装具配置与古籍损毁防治等方面。文章提供了针对性强、南北相互借鉴的古籍保护方法,丰富了中国古籍保护方法体系。

关键词 古籍保护 古籍保护方法 地理因素

分类号 G253.6

DOI 10.16603/j.issn1002-1027.2020.01.013

在中国古籍保护实践中,不同地方应用的古籍保护方法有所差异,地方之间的地理因素差异越大,古籍保护方法的差异就越显著。地理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中国地理因素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纬度差异即南北差异,因此中国古籍保护方法的地方差异在以秦岭—淮河线划分的南北方表现得最为突出。当北方盛行书籍函套时,清代中期富有藏书经验的孙从添已经强调南方藏书绝对不能使用函套[1];1911年,叶德辉进一步指出南北自然地理因素不同,藏书保护方法不能不有所区别[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引起古籍保护界更多关注,多位学者从地理因素出发分别讨论了南北古籍在虫害、灰尘、潮霉、干燥和破损等方面的防治方法,这些讨论展示了南北不同的古籍保护方法,反映了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客观存在,对古籍保护界了解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和因地制宜应用古籍保护方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些讨论既没有从某一方面系统比较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也没有从整体上全面比较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也很少涉及人文地理因素的南北差異对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影响,更缺乏从广度上研究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本文拟讨论中国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主要表现、原因、意义及对中国古籍保护方法应用的启示,为古籍保护界合理应用古籍保护方法提供参考。

1 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主要表现

1.1 古籍库房外部环境选择和内部环境改善方法的差异

1909年,清学部奏请京师图书馆馆址选择在近水远市、水木清旷之处,古籍库房建于湖中央和两岸[3],这样的环境条件远远超出此前北方古籍库房选址避免卑湿之地的传统要求。南方古籍保存环境恶劣,迫使藏书家苦心孤诣为古籍库房选择清幽空旷的环境,以便防火防潮。明代中期以后南方兴建园林,不少藏书楼位于园林中,如宁波天一阁[4]、绍兴澹生堂[5],目前有些南方古籍库房就是历史遗留,如收藏浙江图书馆馆藏古籍的孤山分馆和湖州嘉业堂。就整体而言,目前南方图书馆古籍库房在选址上也比北方更加重视外部环境,不少新建或改造的古籍库房或独立建造,或专门建于图书馆地下室,或位于图书馆中高层[6],自成一区。

古籍库房内部是与古籍保存直接相关的小环境。当前南北古籍库房的建筑风格和材料同质化现象严重,然而南方更重视古籍库房内部环境的改善,恒温恒湿、除湿、防火和防紫外线等设备的拥有比例高于北方,开启时间多于北方,控制的温湿度也低于北方[7]。此外,北方夏季根据温湿度选择开闭古籍库房门窗,南方大部分季节都要随着温湿度变化开闭古籍库房门窗,投放干燥剂。当春季南方古籍库房内部使用多种方法防治潮湿时,北方古籍库房内部却要使用加湿设备、设置盛水容器、铺设草垫和洒水等适当增加湿度[8]。南方古籍库房具有比北方重视通风透光的传统,古代不少古籍库房设在藏书楼二楼,如天一阁,或者抬高地基,如湖州嘉业堂[9],而且窗户较多,孙从添[10]和叶德辉[11]都要求南方古籍库房四面设窗,而北方除寺观、书院和儒学藏书楼多为二层外,其他古籍库房多为平房,且少窗户。

1.2 古籍装具配置方法的差异

古籍装具分为外装具和内装具。外装具主要有箱、柜、橱和架(有的书架内置书橱)等,是古籍保护的中层设备,可以固定古籍在库房的位置,防光、防尘、防水,减弱温湿度的突变对古籍的影响[12]。南北古籍保存都是箱、柜、橱和架并用,但是北方多用箱、橱和柜,排列较密集,南方柜、箱、橱和架的排列一般较疏朗[13],并与窗户、墙角保持一定的距离,便于通风透气,隔离窗口渗入的雨水和墙角的潮湿。

内装具直接接触古籍,是古籍保存的内层设备和最小空间[14]。内装具主要有函套和夹板等。函套制作材料是棉布(或绫锦)、厚纸板和浆糊,可以完全或大部分包围书册。一副夹板由两块木板构成,置于书册上下,以布带连接系紧。函套或夹板的使用颇能体现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北方主要用函套,函套适应北方自然地理环境,可以隔离灰尘,缓解古籍纸张的过分干燥,预防纸张风化,而夹板则使古籍四周裸露,沾惹灰尘。南方主要用夹板,夹板适应南方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减少虫害,通风透气,散潮散热,而函套则使古籍温湿度上升,函套材料滋生虫菌,招惹鼠蚁,是南方古籍保存的祸害[15]。古籍函套和夹板制作的材料、形式、规格和颜色多种多样,形成了北方函套文化和南方夹板文化。

中国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原因、意义及启示/王国强

Different Protection Methods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between North and South:Reasons,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enment/Wang Guoqiang

中国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原因、意义及启示/王国强   Different Protection Methods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between North and South:Reasons,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enment/Wang Guoqiang

1.3 古籍损毁防治方法的差异

(1)古籍灰尘防治方法的差异。防治古籍灰尘方法的南北差异主要体现在预防上。北方比南方更重视古籍灰尘的预防,除在古籍库房周围种植花木以过滤沙尘和利用函套、箱柜以隔离灰尘外,春冬季还经常密封古籍库房,在门窗四周镶密封条、橡皮条等提高密封度[16],以减少灰尘进入古籍库房。南方预防灰尘的方法较少,除利用夹板、箱、柜和架外,有时也密闭古籍库房门窗,翻检藏书[17]。南方古籍库房的空气过滤和净化设备的拥有比例高于北方。

(2)古籍虫害防治方法的差异。南北古籍收藏机构都使用植物药防治古籍虫害,北方主要使用装在纸袋内的植物药灵香草或樟脑丸,比较简单,南方使用植物药种类繁多,并用挥发性和中毒性药物[18],把药物放在书册内、装具内和库房地面上,而且用药量大,更换频繁[19];此外,南方使用磷化铝熏蒸杀虫法、冷冻灭虫法等治理古籍虫害[20],或者使用多种生态、生物和化学方法防治古籍蚁害[21],都是北方很少使用的。恒温恒湿设备并不能根治南方古籍虫害[22],所以防治古籍虫害方法的南北差异将长期存在。

(3)古籍潮霉防治方法的差異。南北古籍保存中都有潮霉现象,但是南方更甚。南方比北方更重视改善古籍库房环境以预防古籍潮霉,也更重视新收古籍入库前潮霉的处理、库房古籍潮霉的监测和潮霉古籍的隔离处理,更多利用药物熏蒸、红外线辐射、绝氧封存、低温处理和手工清除等方法灭菌,并根据不同的霉菌种类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抖晾是防治古籍潮霉的有效方法,南北抖晾古籍的时间和次数并不相同,北方多在夏季抖晾古籍,南方四季都抖晾古籍,抖晾古籍的次数也更多,也更讲究抖晾古籍的程序和工具[23]。

(4)古籍破损修复方法的差异。古籍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虫蛀鼠啮、撕裂、絮化、风化、脆化、残缺和霉烂等破损现象需要修复。南北古籍修复措施、工具、手法和风格有所差别[24]:金镶玉装流行于北方,目前南方偶有应用;北方多整纸托裱,南方则补洞,使用浆糊北厚南薄;严重风化、脆化的天头地脚,过去北方多裁去,南方则补修;镶衬、修补过的书册四周的毛茬余纸,北方主要用剪刀逐叶剪去,南方则用马蹄刀多叶一起裁切,在裁切整册边缘时,北方多用大刀或切书机,南方用马蹄刀;修补后打眼时南北都尽量用旧眼,然而北方多是锥通旧眼,当旧眼歪斜时会用纸捻堵住一、二个,打一、二个新眼,南方则先用纸捻补旧眼,再在原处打眼[25]。修复用浆糊的制作在南北也差异良多:在原料上,南方多用不提取面筋的小麦精粉,以使浆糊粘性较强,北方多用提取面筋的小麦面粉,以使浆糊粘性适中;在制作方法上,南方多冲制,北方多熬制;在添加物上,南方巧妙地添加多种物料以达到多重目的,如“五防浆糊”就是加入防蚁的雄黄、防蠹的百部根、防鼠的皂角、防腐的白矾(案白矾使纸张酸化、脆化,不宜使用)和防潮的石灰末等制作而成[26],北方则很少添加物。

2 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原因

2.1 自然地理因素南北差异的影响

(1)南北古籍遭受的不同损毁导致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古籍保存需要适宜的自然地理因素,而不同地方与适宜于古籍保存的自然地理因素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从而导致古籍遭受自然地理因素的损毁,南北古籍保护方法正是为了防治南北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给古籍带来的不同损毁而产生的。一地的自然地理因素与适宜于古籍保存的自然地理因素之间差别越大,这个地方越需要更多方法改善古籍保存小环境的自然地理因素,使之接近或达到适宜于古籍保存的自然地理因素,这是预防性保护,也越需要更多方法治理不利的自然地理因素给古籍带来的损毁,这是救治性保护。

自然地理因素决定了不同地方的温湿度、灰尘、光照强度及古籍害虫的分布[27]。中国北方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湿度较高,其他季节多干燥低温,春冬季多风沙;南方多属于亚热带气候,少部分是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潮湿,植被茂密。中国古籍害虫的种类、数量和密度由北向南呈递增之势[28],北方虫鼠较少,冬季不利于虫鼠活动,南方虫鼠蚁种类和数量多。就自然地理因素而言,北方比南方更适宜于古籍保存。古籍材料会自然老化,也会遭遇各种危害因素的侵袭,适宜的自然地理因素能延缓古籍的自然老化速度,减少损毁古籍的因素,例如古籍纸张适宜于较低的温度和略微干燥的环境[29],温湿度过高、过低和忽高忽低都会减少古籍寿命,南北会针对各自不利的自然地理因素产生相应的防治方法。自然地理因素的南北差异也导致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细节差异,例如古籍修复用浆糊,南方需要较强的粘性和较少的用量,如果粘性不强,湿热的环境容易引起补纸脱落,用量较多,湿热的环境容易滋生霉菌,而北方需要适中的粘性和较多的用量,如果粘性太强,干燥的环境会使古籍产生核桃状皱纹,用量太少,干燥的环境容易引起托裱纸或补纸粘结不牢。

(2)南北不同物产导致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自然地理因素的南北差异给古籍带来不同的损毁,防治这些损毁需要相匹配的材料,而材料的出产是自然地理因素孕育的。中国南北物产差别悬殊,这些物产所形成的生物链维系着各地的生态平衡,根据相生相克的道理,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自然地理因素对古籍造成的损毁必有相应的自然地理因素产生的防治材料,这些材料会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如南方古籍害虫种类众多,不同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各不相同,但是南方防治古籍害虫的药物多种多样,每种害虫都有本地出产的防治药物。再如广东有一种以当地海域出产的石花菜为原料制作的古籍修补用浆糊,从清朝至今一直在广东古籍收藏单位使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更是长期使用;这种浆糊粘度适中,可逆性好,不易滋生霉菌,前人记载不生虫[30](近期研究表明具有很强的防虫能力[31],也有研究表明生虫[32]),加入小麦淀粉,效果更佳。

2.2 人文地理因素南北差异的影响

古籍保护是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技术实践。中国人文地理因素的南北差异对于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具有重要影响。人文地理因素的南北差异表现在经济、交通、风俗民情、学风、文学艺术和技术等各方面,这些因素对中国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常常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影响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人文地理因素主要是:

(1)社会因素。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形成与南北社会背景、教育水平、风俗习惯及人民性格特点等有关。例如古籍修复传统上有南派北派之分,其差异表现在操作程序、手法和风格诸方面,这种差异除深受南北古籍损坏状态不同的影响外,更深受南北社会因素差异的影响。以修复风格而言,南派细腻、实用,北派粗犷、大气,这样的风格既与南人秀气、北人粗犷的性格特点有关[33],也与南北修复技术形成的不同社会背景有关,因为南方古籍数量丰富,流通量大,所以南派“修复速度快而不输美观”,而北方有“为宫廷服务、讲究装帧”的传统,所以北派修复技艺全面[34],追求美观。

(2)经济因素。古籍保护需要高昂的经济成本,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差别与南北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例如南北古籍库房的建筑风格和功能与当地民居基本一致,体现了南北建筑文化,不过南方古籍库房比当地民居更刻意追求外部环境的选择和内部环境的改善,这种追求的背后是南方发达的经济所提供的财力支撑。

(3)文化因素。古籍保护是藏书文化的重要内容,深受一地藏书文化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影响。例如明代以降南方古籍保护方法全面发展[35],而这一时期南方文化事业、藏书事业发达,知识共同体成员众多,交往频繁,藏書保护方法成为知识共同体的公共话题,而北方缺乏这些条件,所以南方古籍保护方法繁复,往往多种方法并用,北方古籍保护方法简约,便于操作。

3 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差异的意义

3.1 提供了针对性强的古籍保护方法

针对南北古籍保存中遭受的损毁的原因和状态,结合南北不同的物产和人文地理因素,南北分别产生了专门的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古籍保护方法从产生到传播,逐渐积淀为传统,大多经过较长的时期,由众多良工巧匠、文人学士不断改良,在南北古籍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较简易的北方古籍保护方法,还是较繁难的南方古籍保护方法,都是基于南北地理因素产生的,对防治南北古籍损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大部分存世古籍都在南北长期递藏过,并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证明了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良好效果。风化、脆化是北方古籍保存的大患,风化、脆化严重的古籍损坏部位面积大,触手即碎,为了预防古籍风化、脆化,北方采取用函套盛装古籍、密封古籍库房门窗、适当增加古籍库房的湿度等措施,而潮霉是南方古籍保存的大患,潮霉严重的古籍纸张强度下降,书页粘结,为了预防古籍潮霉,南方从古籍库房建筑结构、门窗到装具配置无不首先考虑通风透气除湿问题,这些针对北方古籍风化、脆化和南方古籍潮霉的原因而产生的预防性保护方法,效果显著。

3.2 提供了南北相互借鉴的古籍保护方法

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提供了南北相互交流和借鉴的资源,这种交流和借鉴丰富了南北两地的古籍保护方法,提高了整体古籍保护水平,也使南北古籍保护方法具有某些共性。中国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交流和借鉴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交流的频繁,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交流和借鉴成为中国古籍保护方法实践中的重要现象。有些北方古籍保护方法被南方借鉴,如古籍修复用浆糊制法,唐末张彦远首先记载了浆糊制法:用去掉面筋的小麦淀粉熬煮,稀稠适度,加入薰陆香,可以“永去蠹而牢固”[36],后来南方用小麦淀粉为原料并添加多种物料制作浆糊,或许受此影响。有些南方古籍保护方法被北方借鉴,例如保存古籍的箱柜的制作材料,过去北方很少使用樟木[37],大多是就地取材,不防虫,有的本身还生虫,不利于古籍保存保护,近十几年来,北方借鉴南方经验,多使用樟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古籍保存中的虫害。有些古籍保护方法通过交流实现南北融合,如一些古籍害虫或霉菌随着古籍的南北交流迁移到异地并适应异地环境,防治这些害虫或霉菌就需要引入其原生地所发明的有效方法。

3.3 丰富了中国古籍保护方法体系

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提供了多样化的古籍保护方法,为古籍保护方法的整合和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丰富资源。中国古籍保护方法体系的构建基础比较广泛,无论是对于丰富的传统古籍保护方法的创造性转化,还是对于丰硕的当代古籍保护方法的梳理整合,其中一部分来源于各地的共性方法和个性方法,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中国南北古籍保护方法有同有异,大致来说,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相同之处主要是古籍保护的基本方法,即防治损害古籍的水火、灰尘、潮霉、虫鼠和破损等方法,因为损害古籍的自然因素在南北共同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相同的基本方法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相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具体技术、程序和材料上,这些相异的具体方法是古籍保护方法地方性的体现。南北古籍保护的具体方法也有某些相同或近似之处。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异同是由南北两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理因素决定的。差异性和普遍性并不是对立的,这些方法共同丰富了中国古籍保护方法体系。不同时期中国古籍保护方法的主流内容并不相同,但是都应该兼采并尊重各地古籍保护方法。

4 启示

4.1 因地制宜应用古籍保护方法

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启示是古籍保护方法的应用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是在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的前提下,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尤其是地理因素应用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地理因素不同,古籍损坏的原因和状态有异,保护方法自应不同,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为南北因地制宜应用古籍保护方法提供了正当性和合理性,也提供了实践依据和方法基础。因地制宜原则符合古籍保护方法应用规律,有利于古籍保护可持续发展。

实现古籍保护方法应用的因地制宜原则应采取如下措施:

(1)南北分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系统的古籍保护方法体系。

(2)南北分别应用适合于本地的古籍保护方法,避免过少使用、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古籍保护方法。

(3)南北地理因素是制订有关古籍保护方法国家标准的重要参考因素。如《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GB/T30227—2013)根据南北等地地理因素分别制订古籍库房温湿度标准[38];学界提出制订古籍装具国家标准应针对南北不同的自然地理因素[39]。

(4)南北结合本地实际采用有关古籍保护方法国家标准或制订有关古籍保护方法地方标准。

(5)培养掌握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专业人才。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应避免去地域化,以保障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传承。古籍保护专业培养的人才除了掌握一般古籍保护方法,还应掌握南北古籍保护方法。全国性古籍保护方法培训班应在南北分别举办,招收学员以当地为主,讲授内容也以当地古籍保护方法为主。地方性古籍保护方法培训班,讲授内容自以当地古籍保护方法为主。

4.2 审慎推广地方古籍保护方法

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给我们提供的另一个启示是地方古籍保护方法的推广应非常审慎。不同地方的地理因素差别越悬殊,古籍保护方法的差异就越显著,越不宜相互推广地方古籍保护方法。南北古籍保护方法的地方性决定了大多数方法只适用于其产生地的古籍保护,未必适用于其他地方;再者,相互推广古籍保护方法,可能取代当地原有的适用的古籍保护方法,减少古籍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地方古籍保护方法只有经过充分的实践证明其在异地适用或比异地原有方法更适用时,才可以审慎地向异地推广。然而目前古籍保护方法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南方防治古籍虫害的药物向北方漫延,北方古籍修复方法向南方渗透。当20世纪60年代北京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承担起全国古籍修复培训任务后,早期的授课老师都是北京图书馆聘用的来自北京琉璃厂的古籍修复人员,传授的内容是北派修复方法,目前南方几位影响较大的古籍修复专家的技术多是经由北京图书馆的培训而来[40];尽管目前南方古籍修复方法结合了南方古籍破损特点,继承了一些南派传统古籍修复方法,具有较多南派元素,但是受北派的影响也很明显,与传统南派已不可同日而语。当前北派古籍修复方法风行全国,南派古籍修复方法却日益萎缩。南方古籍修复方法自当以传统南派为基础,合理借鉴北派,而不是相反。因此南北古籍保护方法可以相互借鉴,却不宜盲目相互推广。

5 结语

古籍保存需要适宜的自然地理因素,但是任何地方都存在对古籍保存不利的自然地理因素,正是出于改善对古籍保存不利的自然地理因素和治理不利的自然地理因素给古籍带来的损害的目的,各地才发明了相应的保护方法,而各地人文地理因素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地古籍保护方法细节和风格的差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41],古籍保护方法的南北差异是中国古籍保护实践中的重要现象,不仅为南北古籍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提供了南北间相互借鉴的古籍保护方法,也为中国古籍保护贡献出多种多样的方法,各地应因地制宜应用古籍保护方法,审慎推广地方古籍保护方法,以便提高古籍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清)孙从添.藏书纪要[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46.

2 叶德辉.藏书十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3.

3 (清)学部.学部奏筹建京师图书馆折[G]//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北京:中华书局,1982:132-134.

4 (清)阮元.宁波范氏天一阁书目序[G]//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北京:中华书局,1982:39-41.

5 (明)祁承.澹生堂读书記·澹生堂藏书目[M].邓诚,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04.

6 王芹,肖晓梅,魏笑英.从我国南方古籍保护工作谈起[J].图书馆界,2011(1):72-74.

7 朱福英.嘉兴市古籍保护与利用调查报告[J].图书馆学研究,2011(6):44-46.

8 王瑞.河南气候特征与古籍图书的保护[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6):64-66.

9 林祖藻.嘉业藏书楼建筑特色探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4):13-15,22.

10 同1:45.

11 同2:52.

12 张平.关于改进《永乐大典》装具的新设想[G]//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古籍保护新探索.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294-296.

13 罗益群.湖南的气候特点与古籍保护[J].图书馆,1989(2):68-72.

14 同12.

15 林子雄.华南地区古籍善本保护与保存[C]//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善本古籍保存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72-80.

16 同8.

17 同15.

18 李龙如.图书保管“八防”[J].湘图通讯,1980(4):22-27.

19 王国强,孟祥凤.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现实价值[J].图书情报工作,2012(3):104-108.

20 同15.

21 管晓卉.白蚁对档案图书文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新技术[J].档案与建设,2005(9):17-19.

22 罗斯维塔·凯泽.香港历史档案馆是如何控制虫害的[J].紫藤,译.机电兵船档案,2004(3):7-8.

23 王国强.古籍保护中的抖晾方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8):95-100.

24 潘美娣.古籍修复与装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后记.

25 王巨安,沈大晟.古籍修复南派技艺与浙江传人[J].图书馆杂志,2014(10):98-103.

26 同18.

27 仇壮丽.中国古代档案保护史论[J].档案学通讯,2005(3):42-44,45.

28 汪华明.文献害虫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其分布规律初探[J].图书情报知识,1990(1):50-53.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GB/T 30227-2013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3.

30 孙殿起口述,雷梦水整理.记伦哲如先生[M]//雷梦水.书林琐记.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90-94.

31 刘金凤.装裱师罗伟军苦研多年重拾“广东特技”:用石花菜做浆糊装裱书画[EB/OL].[2018-05-20].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w/content/2018-05/15/content_2290542.shtml.

猜你喜欢

南北库房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
南北冰雪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