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物流金融互联网平台发展方向的预测
2020-02-28况恪辰饶亚婷
◎况恪辰 饶亚婷
在如今的国民经济中,小微企业占据了不可取代的地位。无论是在GDP、促进就业、税收方面,还是在技术创新、专利方面,小微企业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党中央及国务院制定多种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在2018 年末,在全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98.5%。然而全国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81%。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小、资产少、产权不清晰、风控能力弱、信用风险高等缺陷始终未能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
基于小微企业目前的缺陷,物流金融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小微企业产品或原材料为质押物,由物流公司对其进行评估、仓储、运输等流程,分散银行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减轻银行的顾虑。为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物流金融的发展,本文提议利用大数据和云平台技术,搭建信息共享系统及风险管控平台,并对小微企业、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及政府分别提出建议。
一、信息共享系统及风险管控平台
(一)信息共享系统
由商业银行构建一个信息互通共享系统,系统的参与方有小微企业(融资方)、商业银行(资金方)、第三方物流企业及政府部门。小微企业在系统上发布其自身的资信背景、运营情况、融资需求等信息;物流企业对小微企业抵质押物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标准进行公示,同时将企业自身情况例如仓储能力、可提供的业务服务发布于信息系统;银行则可根据系统中小微企业的资信条件和融资需求,并结合物流企业的评估结果及业务项目进行投资与否的抉择;政府在系统中扮演政策及法规宣传者的角色,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布和更新进行专题公告宣传,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一个像这样的综合性信息共享系统促进了物流金融的三方主体的相互了解和选择,有利于业务合作的适配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三方的交流和对接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进入系统的主体越多,越可以满足多元化的业务需求。对于小微企业,信息透明使商业银行等资金方对融资企业有更清晰的了解,降低了信用风险,提高银行投资的意愿,且信用风险的降低也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于物流企业,该系统扩宽了业务渠道,有利于其物流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对于银行等资金方,该系统促进了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投融资合作,扩大了业务范围,有利于银行在同业中提高竞争力,并响应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号召。
(二)风险管控平台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资产少、资信条件不足等缺陷,在与小微企业进行投融资合作时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就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应利用相关技术建立风险管理与控制平台来监测融资方资金及抵质押物的动向、融资企业的业绩情况和经营状况。作为融资方的小微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在风险管控平台上实时更新项目进度,便于资金方对项目的跟进,有利于项目三方的良性交互。
二、对物流金融相关主体的发展建议
(一)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应提升自身融资意愿,提高自身资质,完善信息背景,努力克服各项缺陷,在上述信息共享平台中做到信息透明化,尽可能减少由于规模和资信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企业达成合作。
(二)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应将重点放在引进高端人才、培育专业人才上,向物流金融业务先进而成熟的企业学习,分离独立金融事业部,做到专人专用,由专项人才对信息系统、风控平台以及相关物流金融业务进行操作和管理,发展专业人才,提高智力储备,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蓄力。并完善对质押物的价值评估体系,做到精准、明细、标准化,提高自身的仓储能力和质量。
(三)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盈利方应承担起组织搭建上述信息共享系统和风险管控平台的责任,负责将物流金融的三个主体融通在一起。银行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物流金融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失信风险,金融机构应当降低物流金融业务准入门槛,给更多的小微企业发展的机会。同时促进物流金融业务创新,推出更加多元化的物流金融业务,以满足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需求。
(四)政府
政府应在物力和人力方面支持物流企业对信息系统和风控平台的搭建。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失信行为的震慑力;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支撑,如沿海地区物流金融发展快于内陆,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沿海带动内陆发展;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补偿制度,提升银行与小微企业合作意愿。在物流金融创新的道路上,相关法律的完善也应当不断跟进,与之并肩。且对于政策法规的发布和更新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加强政策的落实,推进构建完善、先进的物流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