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
2020-02-28杨秋
杨 秋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吉林 通化 135000)
脑卒中类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已经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血脂[1],当患者同时出现脑出血和高血脂时其病死率会提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分析他汀类药物在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段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80例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16例,年龄分布区间为48岁~76岁,年龄中值为(58.36±4.45)岁;研究组中男性为23例、女性为17例,年龄分布区间为50岁~75岁,年龄中值为(57.61±5.03)岁。比较两组基础资料,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用药治疗选用的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类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针对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实施相应的降压、降糖措施。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等,食物尽可能选择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食物,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研究组在该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选择瑞舒伐他汀或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每次用药10 mg,每天用药1次;辛伐他汀每次用药20 mg,每天用药1次。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评估两组TC、LDL-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接受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均为计量数据,±s表示,t检验。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对照组L D L-C、T C 水平分别为(5.31±0.76)mmol/L、(7.28±1.03)mmol/L,治疗后,对照组LDL-C、TC水平分别为(3.06±0.19)mmol/L、(4.68±0.72)mmol/L;治疗前,研究组LDL-C、TC水平分别为(5.55±0.41)mmol/L、(7.19±0.86)mmol/L,治疗后,研究组LDL-C、TC水平分别为(2.13±0.19)mmol/L、(3.08±0.56)mmol/L。对比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LDL-C、TC水平无明显差异,P=0.631,0.724,t=1.082,0.9371。治疗后,研究组TC、LDL-C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9.640、P=0.001,t=10.551、P=0.001。
3 讨 论
脑出血属于一类危险性很高的疾病,患病后病死率可达40%~50%。临床研究表明,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难度比较大,通常无法得到较为理想的预后效果。脑出血患者大都会存在其他合并症状,其中高脂血症最常见,引起高脂血症的关键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会对患者心脑血管中各个系统造成较大的损伤,患者机体内会因为该病症出现大量脂质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动脉逐渐狭窄,加快血栓形成速度。对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进行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生活护理等进行治疗。
相关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可以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可以达到逆转的效果。但也有相关研究表示,长时间服用他汀类药物会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病风险。因此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还具有较大争议[2]。临床应用于脑出血和高脂血症的药物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属于一类二酰辅酶A类还原酶抑制剂,会对血液中的TC水平起作用,降低TC含量,同时还可促进LDL提取,减少LDL的生成。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可以稳定控制颈动脉的斑块,有利于机体内皮功能的恢复,血小板血栓受到抑制,患者炎症反应得到改善。本研究分析以往资料可得,他汀类药物在调节血脂水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预防脑卒中疾病的发生,应用于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时不会增加再次脑出血的风险,还可以通过治疗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在预防脑出血复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针对我院脑出血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机体脂代谢水平得到改善,且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会出现过多的不良反应。结合郭小姜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脑出血和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将该药物在脑血管疾病中推广应用。
4 结 论
结合本次研究可知,对于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可优先以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尽快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