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原因探析
2020-02-28石锐高学金张光辉
◎石锐 高学金 张光辉
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目标定位不清;二是专业课程内容重复;三是文化基础课程脱节;四是职业资格证书不衔接;五是课程衔接认识不够。本文就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析。
一、政府层面:缺乏顶层设计
1.课程衔接政策不健全。2000 以来,我国先后又在颁布的多项政策文件中提及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要求。纵观众多政策文件,有关于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提法与要求均是在其他教育政策当中作为附带性的要求而强调需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而并没有出台具体的课程衔接政策。
构建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主体在职业院校与一线教师,但更加需要政府部门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目前,黑龙江省正在全省30 个专业试点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此次试点工作从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为切入点,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打破中、高职院校各自为政的局面。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中、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专家的参与,同时也需要相关行业企业部门的广泛参与。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组织职业院校开发、设计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但是,在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缺乏行业企业部门的参与。政府如何从政策的角度引导、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今后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
2.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相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直至20 世纪90 年代才逐步得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也是职业教育得以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自独立,各自划定课程范围。目前我省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已划为同一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但是依然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课程标准,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不能完全把握中职的情况,导致专业课程存在较大重复而文化课程存在脱节的现象。
3. 对口招生政策影响中高职课程衔接。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学制上存在三种衔接方式,分别是五年一贯制、“3+2”和对口升学。相较于其他两种形式而言,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在实现课程衔接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这种模式会抢占中职生源而造成高职资源的浪费;“3+2”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在实践中又出现难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现象。目前对口升学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不仅使中等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同时又为一部分想继续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升学的渠道。因此,对口升学的招生制度理应得到国家、省级层面的支持。但是,2006 年,教育部出台政策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职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不得超过当年本省中职应届生的5%。国家从政策层面规定减少对口升学的这一举措严重限制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上下贯通。虽然在后期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中对对口招生数量有所放宽,但是依然难以满足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这也是影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学校层面:缺乏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行动能力
1.中高等职院校之间缺乏沟通。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黑龙江省内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较少,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在中职阶段所学习的课程,甚至忽略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已有的专业基础,授课过程中完全按照普通高中的标准进行。很多教师反映校校沟通的机会比较少,只有少数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参加会议、考试出题等途径获得与其他院校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实践中并没有专门化的学术或者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的机会。一些中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升学方面有所合作,但是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并没有实质性的合作,通常是由高职院校制定之后交给中职院校执行,而对于执行情况不再过问。
2.课程设置不规范。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决定着学生的能力结构。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要通过专业市场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分析等环节,从工作岗位任务出发,依据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及受教育者身心成长规律来开发与设置、课程。但是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或闭门造车或照搬普通高校课程设置的现象,中职与高职在课程设置结构存在相似甚至是雷同,没有体现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层次性、差异性与阶段性。同时,由于目前高职生源中三校生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单独开班的条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这类生源与普通高中生混合开班。所有课程、人才培养方案都以普高生为基础设置,忽略了中职生已有的专业基础,造成中等职业院校资源的浪费。中职学生与普高生两类生源在综合素质上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普通高中生的文化基础相对中职学生而言比较扎实,同时其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是普高生没有专业知识而且动手能力不强;然而中职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且动手实践能力较强。
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这两类生源分班教学,忽视两类生源的差异而让两类生源学习相同的课程。这就是对口生的专业基础优势得不到发挥,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3.生源数量的限制。由于受到中职生源数量较少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所招收的中职生不足以独立开设班级,只能将中职升入高职的这批学生编入普通高中生源班。中职生编入普高班学习,就会造成专业课程内容大量重复的现象。
4. 中职学校忽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中等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是造成中职生升入高职后出现文化课程断层现象的直接原因。由于中职生生源相对于普通高中生而言,文化课程基础较差,在进入中等职业院校之后收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自身对文化课程学习的热情并不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只是在中职最后一年为了应付升高职考试的需要而进行集中补课。在进入高职后,这些学生普遍存在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现象,特别是在英语、高数的学习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