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20-02-28金光浩
◎金光浩
前言:因为高等教育在逐渐大众化,有更多的人进入高职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带动,对人才的缺口已经在慢慢被填补,但这也使竞争变得难以遏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开始强调人才的质量,而不单单是数量上,这是正常的转变,表明了对于能力的认同。因此,对应的院校要更加在意如何去创造应用型人才,而不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教学缺乏实践。
因为计算机是必须要实操的,所以是否懂得应用是对一个人才最基本的评测指标人,如果做不到很好,就是一种失败。很多教师都曾做过IT 工作,所以对此有着很多经验,但是他们所知道的,很多都比较过时,所以不能被用在当下的岗位上。也就是说,他们能交给学生的已经很少了,而且很多新的工具都不会用,这是落后的。而且他们的思维比较落伍,无法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所以通常会大讲特讲理论,而这并没有过多的用处。这会让学生没有实践,甚至很少碰到电脑,这对于这个专业来说,就是完全的本末倒置,是毫无意义可言的。这种空谈也会让所讲的十分空洞,不容易被理解,让人很困惑。一些学生为了就业,都会去找补课班,这是学校的失职。
2.师资力量薄弱。
一些高职的师资相当有限,有些人甚至都没有资质,仅仅是兼职,而且这并不是个例。大多数教师都是从企业回聘的,他们确实经验要更多,而且知道如何去操作,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只能很笼统地讲解,而且连最起码的连贯都做不到,所以做得不够好。也有的教师,空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对操作一窍不通,所以一直都专注于理论,这对于专业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弊病。加之现在的教师流动性大,经常有人几个月就跳槽,所以很难保有较高的师资,这些都是当下的通病。
3.教材内容滞后。
计算机的知识的更新速度已超出人们想像,可能几个月就会有颠覆性的大变化,这是要被认识到的。而教材起到的是指导作用,所以它必须是优质的,不可以有被淘汰的东西,更不能有错误。但当下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旧版的,可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里面很多东西都滞后了,所提到的软硬件可能连教师都没见过,已经消失了。如果将其给学生使用,就很难有所收获,更不用提如何凭借其成为人才。同时,这也阻碍了在应用上的进步,这是最难以接受的,是培养中的绊脚石。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化要点
1.基础教学优化。
现在基础课程是比较齐全的,搭配的也是十分合理,可是在方法上做的并不是容易让人接受,内容也有许多需要被修改的,这都使培养会遇到阻碍。而且,很多对课程的要求都是很模糊的,没有做好对理论的体系构建,所以是没有普适性的,并不能用于所有人。学生的需求也不一样,一些只关心就业的,他们不是特别需要这些课程,所以对此并不认真,所以教学质量会有所削减。但如果要考验,那么此类课程是很关键的,要研究透彻。学校要看到这种差异,并做出调整,使其可以满足所有人。要将其做好,单靠几个人是不行的,因为这是一项涉及很广的系统性工作,而且对于专业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要做的事有很多,而且层次不一,分工不同,所以必须有大量的人员一起进行。为了得到好的效果,部门间也要多合作,并找出适合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渠道,并做出实际的优化。另外,还要加强调研,了解现在的岗位,明确培养的方向,这也是要做的。
2.专业教学优化。
即便当下高职的专业课程设置趋向全面,但仍然不够突出,经常会出现多个专业共用一套课程的情况,这很难突出自身的特色。一些学生即使在学了所有的专业课后,能力上也没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技术方面也很生疏,根本无法在岗位上有好的表现,也不知道如何去做项目,这是很大的缺陷。究其根本,还是专业没有突出重点,一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关系很大的课程没有得到重视。而且计算机在发展中,很多理论都是固有的,所以并不用花费太大的努力在这方面,而是要多把目光放在应用上。因为基础原理是比较稳定的,这说明现在的课程实在不断成熟的,而且很难再被推翻。。由此可见,相关高校应持续更新专业选修课及必修课的基本内容及技术背景,持续调整教学重点。
3.实践教学优化。
应用型教育一般都是直接面向岗位的,这样更加具体,不会有偏差,以创造一线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的方向,就更容易实现。一般,我们都是要求理论与实践参半,但现在并没有做到,而且对于专业来说,实践显然更为关键,所以必须要做出努力。为了让学生在技术上有所成就,就要对其多督促,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这样才能有所成效,不会有人落后。同时,实践体系也是必备的,其中要包含毕业设计、实习、课程实践等,而且要形成联系,不可以有过大的间隙。同时,突出基础性实验环节的作用,适当扩大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的占据比例,穿插配以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的实践环节。
结语:高职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当是以应用为主要导向开展的,而不是一直纠结于一些理论,这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也会失去本应抓住的重点。而且当下的多数学校,方式不够好,显得很死板,其中一些都不再适用,是不被提倡的。如果一直沿用下去,就不能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必须要去反思。对此,要对培养做出转变,以应用为主导,而不是一直空谈,从而将在这个通病彻底铲除。要做到这一点,是要很努力地,因为要去推翻原有的模式,这会让教师不习惯,所以需要慢慢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