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现状及高质量提升思路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2020-02-28王超超吴莲漪

决策咨询 2020年3期
关键词:自创两江东湖

◆王超超 吴莲漪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家自创区”)是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空间载体,建设国家自创区是加快我国自主创新发展步伐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重庆两江新区国家自创区自2016年批复以来,在企业培育、生态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高水平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实际引领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聚集能力不够、创新能力不足、制度机制落后等问题依旧突出。因此,借鉴国内先进自创区体制机制及政策经验,进而提出高质量提升思路,对于两江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引擎,扛起重庆国家自创区核心区的使命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综述

分析总结国家自创区相关研究,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总体布局与政策体系两个方面:

一是主要通过分析定位情况、空间分布、组织模式、管理体制、战略发展方向等来研究我国国家自创区的总体布局。从定位情况来看,在推进自主创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国家自主创新区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承担着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1],为我国高新区建设和高新产业发展起着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从空间分布来看,截至2019年9月,国务院共批复了21家国家自创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均有分布,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布局已基本完成[3]。从组织模式来看,周阳敏等指出,我国国家自创区“一区多园”“独立园区”“一市一区”“城市群”4种组织模式都有涉及,“城市群”组织模式居多,其中,宋捷[4]也将“城市群”模式称为“多区协同”模式。从管理体制来看,辜胜阻等[5]在各维度管理上指出,推动示范区建立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协调内外各方工作。石书玲[6]比较分析了中关村等5个国家自创区的管理机制,揭示了设置集协调、决策和执行功能于一体的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从战略发展方向来看,不同自创区的辐射范围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东部地区自创区以加强原创性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国际竞争力创新体系为主,中部地区自创区以最大程度发挥区域生产潜力、走差异化创新发展道路为主,西部地区自创区以引进先进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7]。

二是主要通过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引育、产业发展、金融支撑等具体政策来研究国家自创区的政策体系。在创新创业方面,郭戎等[8]着重分析了股权分红、科技成果处置权与收益权、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等六方面的政策,分别指出相关政策的着力点、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并在其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在人才引育方面,各区各具特色。苏南自创区拥有南京“紫金人才计划”、无锡“530人才计划”、苏州“姑苏人才计划”等享誉海内外的人才工作品牌[9]。东湖自创区进行高层次人才培育试点,实行“海外学人光谷行”“3551人才计划”等人才政策。在产业发展方面,各自创区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出台特色产业政策。深圳国家自创区充分发挥其金融业的产业优势和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深港经济科技合作新机制和新政策[10]。在金融支撑方面,中关村自创区建立了以企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引领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11]。文英姐[12]研究指出东湖自创区通过对财政投入方式、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资助方式等因素的创新,增强了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但依旧需要持续优化资本市场、信用环境对科技金融进行完善。

二、两江新区国家自创区建设推进现状

两江新区自创区自复批以来,在创新主体引育、研发平台建设、双创环境优化等方面,汇因素、集资源、建平台、重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

(一)创新型企业加速培育

一是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数量大幅增长。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成长企业分别较2017年增长24%、63.5%、230.8%。其中,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25家,全市占比为14%。二是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数量占重庆国家自创区总量的六成以上。其中,独角兽企业2家,占全市100%。

(二)研发平台建设加速推进

以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为核心载体,构建“一核多点”协同创新格局,扎实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17家,技术创新联盟9个,独立法人化研发机构34家,高端研发机构7个。截至2019年7月,累计引育独立法人科研机构43个,高端研发机构13个,培育新型研发机构4个,签约落地高校及科研院所12家。

(三)“双创”工作实现扎实推进

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有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其中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6家。截至2019年7月,累计孵化创新型中小微企业1200余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程孵化体系正加速形成,拥有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2个。

(四)创新发展生态持续优化

一是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健全。2019年出台了《重庆两江新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同时出台了《两江新区众创空间备案及管理办法》等,为提高平台孵化成效提供了指引。二是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出台了《重庆两江新区创业种子基金管理办法(试行)》《重庆两江新区科技成长贷款实施办法(试行)》两个具体操作办法,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推出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开展企业融资服务创新试点项目“信易贷”平台。三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设立了文化产业、通用航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4个重点产业国家专利导航分中心,投入运营国内唯一汽摩类知识产权快维中心。2018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较2017年增长8.3%,PCT专利(国际专利)申请量较2017年增长43.82%。

三、限制两江新区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以高质量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对标高水平国家自创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两江新区自创区在建设及提升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

(一)创新要素集聚不够

一是创新主体数量较少。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两江新区自创区有高新技术企业325家,与深圳自创区的1520家、武汉东湖自创区的1848家存在差距,更不及中关村自创区的1/27、张江自创区的1/13。在高成长性企业方面,两江新区自创区仅有猪八戒网、中科云从2家独角兽企业,远不及中关村自创区的65家、上海张江自创区的13家,落后于苏南自创区的8家、武汉东湖自创区的5家、成都自创区的3家;两江新区自创区有“瞪羚”企业17家,同期苏南、武汉东湖、成都自创区“瞪羚”企业分别为380家、355家、203家,均领先于两江新区自创区。

二是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在“千人计划”方面,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仅11人,远不及中关村自创区的643人,约为武汉东湖自创区的1/6。在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两江新区自创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83人,而杭州自创区超过1200人,北京中关村自创区留学归国人员逾3万人。

三是创新平台数量较少。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国家重点实验室仅1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7家,与国内其他国家自创区差距仍较大。其中,2017年中关村自创区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个,武汉东湖自创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33家。

四是双创载体数量较少。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分别仅占重庆市的17%、14%。同期,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不及中关村、武汉东湖、成都自创区的1/22、1/8、1/4,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约为中关村、武汉东湖、成都自创区的1/15、1/5、1/3。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一是研发投入力度不强。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研发经费为5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3.6%,与国内其他国家自创区差距较大。其中,杭州、深圳、张江、武汉东湖自创区投入强度依次为22.2%、16.9%、11.8%、7.7%。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首先,专利数量少。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件,远落后于成都自创区的155.9件,沈大自创区的50余件,苏南自创区的40余件;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PCT专利申请量为30件,仅约为中关村、武汉东湖、张江、杭州自创区的1/153、1/30、1/18、1/10。其次,汽车和电子信息等重点支柱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缺乏。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不强。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达到1532亿元,虽增速较快,但与张江深圳武汉东湖自创区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其中,产值超过百亿的仅有电子核心部件、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终端、云计算及物联网3个产业,单个产业占两江新区产值不到10%,而上海“张江药谷”的生命健康产业产值约占上海浦东新区的76%,武汉东湖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占全国1/3。

四是成果转化效果不佳。2018年,两江新区自创区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金额为1.58亿元,远不及成都自创区的十亿规模和中关武汉村、东湖自创区的百亿规模。同时,两江新区自创区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金额全市占比不足1%,仅约为中关村、武汉东湖自创区的1/22、1/13,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

五是创新创业环境不佳。第一,政策协同程度仍不够。目前两江新区自创区未完全显现与自贸区等的政策叠加优势,缺乏对产业、科技、金融等政策的协同性、体系化、集成性设计;第二,政策落实力度不足。2017年两江新区自创区创新扶持政策兑现近亿元,但政策信息获得渠道不够畅通,部分企业对新区自创区创新政策的具体细则、政策实施范围以及申请流程缺乏了解,2018年下降为5800万元左右;第三,创新创业文化不强。相较于武汉东湖自创区的“青桐汇”和成都自创区的“菁蓉汇”,两江新区自创区的“智汇两江”等活动开展相对较晚,资源聚集能力较弱。同时,两江自创区主要依托于国创会、智博会、英才大会等平台引进吸纳人才,缺乏如中关村的“海聚工程”等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

四、两江新区国家自创区高质量提升路径

两江新区自创区是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基于两江新区自创区的建设现状以及高质量提升需求,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及高水平国家自创区的建设经验,围绕高质量提升路径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双自联动”体制机制

构建“双自联动”体制机制,实现自创区和自贸区政策互动互融、联动协同发展。一是探索出台“双自联动”行动方案。借鉴《关于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张江国家自创区联动发展的实施方案》《珠三角国家自创区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的实施方案(2016-2020年)》,结合两江新区区域特色,从推进创新资源集聚、优化创新生态、激活创新活力、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水平等方面提出适合两江新区自创区和重庆自贸区的“双自联动”行动方案。二是探索设立“双自联动”试点区域。在两江新区自创区与重庆自贸区叠加区域探索设立“双自联动”试点区,将产业布局、招商引资、资源集聚、考核评价等相关工作纳入国家自创区管理范围。在具体实施方面,经审定的国家自创区企业可在“双自联动”试点区内注册新公司,享受自贸区相关优惠税收政策,但其GDP、创新成果、科技贡献等仍归于自创区。同时,积极探索自创区与自贸区的财税政策贡献模式;搭建联动招商机制,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精准招商。

(二)出台《两江新区国家自创区条例》

基于《重庆两江新区国家自创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两江新区自创区建设现状,出台《两江新区国家自创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科技体制改革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予以固定,为创新创业、先行先试提供制度保障。《条例》可包括总则、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人才资源、科技金融、开放合作、服务与管理、附则等内容,着力解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汇聚、产业科技创新等突出问题;在激活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化创新生态、推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做出规定,为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法律支撑;在人才引育、人才激励和保障、人才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条例,为人才汇聚提供平台;在完善全产业链体系、重视新型开发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

(三)打造国家级战略性产业集群

一是申报创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完善从研发端到制造端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加快集聚电子通信、车载终端、智慧基建等领先企业,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努力建设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二是申报创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紧抓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推动现有汽车企业加大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引进,联合长安汽车新能源、金康汽车、车和家等本地新能源整车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四)实施高成长性企业提升计划

筛选出一批高技术、高成长的科技企业申报牛羚、瞪羚和独角兽企业,构建“资金+项目+基金+培训+服务”五位一体的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体系,支持高成长性企业自建或联合组建市级、国家级高标准技术创新中心,设立高成长性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成长性企业项目建设、创新发展、人才引进等补助和奖励。

(五)建设“双创”生态优化示范区

推动两江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创新创业痛点堵点疏解行动,推广中关村自创区“创业会客厅”和上海杨浦区“三区联动”等一批成熟的创新创业模式;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创造更多元、更稳定的新就业岗位;深化自创区重点人群“双创”教育和精准培训,建设服务重点就业群体的创业服务载体。

猜你喜欢

自创两江东湖
我爱东湖
凶手老罗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医者颂
东湖古柳
东湖一角
短视频平台抖音宣布启动2019“抖音看见音乐计划”并推出自创音乐作品专辑
如果我有剪刀手?
兰太公司纪委举办庆“七·一”职工自创廉洁文化作品展
事业单位自创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