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建立园区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
——以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2020-02-28钟小华

经济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亩产效益税收

文| 钟小华

基本情况

(1)园区简要介绍。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0年12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一区四园一拓展”发展格局,建成区面积已达19.5平方公里,中远期规划55.2平方公里。园区现有在册企业2345家,其中工业企业1054家,规模工业企业243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亿元企业84家,A股上市企业6家。2019年,开发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90.9亿元,增长1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7亿元,增长2.5%;实现进出口总额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6亿美元,增长7.7%;实现财政收入23.5亿元。开发区先后荣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绿色园区、全国橡塑密封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安徽省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批准筹建安徽(宁国)中德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2)目前企业运营(税收)现状。2019年对辖区363家(95%以上为工业企业)企业2018年产值和税收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上市企业6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9家,产值五千万至一亿元企业35家,产值一千万至五千万元企业56家,产值一千万元以下企业145家,基本无税收企业78家。亩均税收在150万元以上企业2家,亩均税收在50万元至150万元的企业2家,亩均税收在20万元至50万元的企业8家,占比2.2%;亩均税收10至20万元以上企业34家,占比9.4%;亩均税收5至10万元以上企业58家,占比16.1%;亩均税收1至5万元以上企业108家,占比29.75%;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企业70家,占比19.3%;基本无纳税企业共计78家,占比21.48%。(3)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背景。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达沃斯阐述了中国顶层设计,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展开。在短缺性经济条件下,各地都在复制型发展,拼的是资源要素,尤其是土地资源。新常态下,产能过剩,发展不再是外延式扩张,而是内涵式提升,尤其是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改革。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就是在开发区有限资源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以“亩产效益”为核心,以市场化配置为导向,以差别化措施为手段,完善激励倒逼机制,优化产业政策,促进优胜劣汰,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

(1)全面开展企业综合评价。坚持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亩产论英雄”与“创新论英雄”为导向,全面推行规模工业企业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着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市经信委为主体,完善导向清晰、指标规范、权重合理、分类分档、结果公示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亩均评价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税收指标为主;创新指标评价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每百万销售收入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指标;综合素质加分指标以企业是否为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新产业、研发机构建设。(2)推进产业和行业综合评价。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围绕重点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重点行业,开展分行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全市行业分为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耐磨铸件和其他行业。(3)建设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A、B、C三类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对照规范要求将综合评价有关数据导入平台,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更新和共享。加强数据获得的合规性,按照国家对数据开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按产业与行业进行分类分级公开,分档建立“企业体检档案”。

建立健全要素优化配置机制

(1)完善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在切实推进降本减负基础上,市政府可依据“亩均效益”企业综合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扩大差别化价格实施行业范围,加大A类企业减免力度,倒逼C类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对新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设立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期内企业等可视情暂缓实施差别化价格政策。加强对差别化价格政策征收费用的专项管理与审计,确保用于支持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2)推进资源要素区域差别化配置。加大开发区掌握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和叠加运用,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给多”的原则,构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与企业“亩产效益”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挂钩制度,对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亩均税收的企业,按规定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挂钩计划。对单位能耗增加值高的企业,在能源消耗总量削减上给予倾斜,完善能耗总量削减替代制度。

建立健全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机制

1.建立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市场准入标准。加快推广标准地制度,招商部门招进的新入驻企业,要将投资总额(工业企业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一般在150万元每亩)、亩均税收(年税收10万元以上)、亩均销售收入(300万元每亩)、单位能耗税收等指标纳入土地“招拍挂”出让条件。建立健全“建设期+投产期+剩余年限使用期”的土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强化土地出让合同管理,严格项目竣工综合复核验收,对未达到协议规定的,严格落实相应措施。

2.实施创新引领“亩产效益”行动。强化创新作为引领发展和提升“亩产效益”的根本动力,实施分行业“亩产效益”领跑者行动计划,发布重点指标领跑者名单,树立先进典型,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加强技术、管理、制造方式、商业模式等创新,加快“亩产效益”提档升级。适时将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情况纳入政府质量奖评定条件。对“亩产效益”高的企业,在创新要素分配方面给予倾斜,优先布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打破现有区划的限制,统筹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人才、项目、成果等创新要素在区域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

强化服务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重点研究协调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的重大事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牵头抓好政策协调和年度工作的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研究制定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对开发区工作指导,形成工作合力。开发区要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认真抓实抓好。

2.强化考核激励。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市直有关单位经济工作责任督查考核。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各企业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的考核力度,根据考核结果,市政府每年通报一批“亩均论英雄”先进企业,对改革工作扎实、要素配置精准、“亩产效益”提升显著的企业,在财政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探索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及时做好总结,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猜你喜欢

亩产效益税收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税收(二)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税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