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专升本英语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0-02-28郭冰洁
◎郭冰洁
专升本考试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已经成为评量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专升本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英语考试。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专升本英语选修课,目的是帮助高职高专学生夯实英语基础知识,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专升本录取率。但是,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统一授课的形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专升本英语课程应采取分层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一部分是高考失利的学生,另一部分毕业于中专职业院校,生源差异性较大,学生多来自不同环境,有不同的教育背景,英语基础差异较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且普遍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与此同时,高职英语作为高阶英语,其知识难度、广度,远超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水平。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难度。一部分同学虽然在专升本前夕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缺乏一定的英语基础,自信心不够,自律性不强,容易受到同班不参加专升本学生的影响,很难有突破性的提升。
2.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具有职业性的特点,英语作为基础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此外,高职高专普遍班额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受限,导致英语教学形式单一,主要的教学方法即为讲授法,单向的知识传授,有限的知识输出,影响了教学效果。英语教材选择方面,高职高专院校主要针对职业教育,虽然符合职业特点,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专升本的需求迫切,职业英语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导致部分同学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专升本英语作为适应考试而开设的课程,应在大二学年开设,所学教材为考试指定书目——《新视野大学英语》。根据以上基本情况,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学生的分层,教学设计的分层和考核的分层。
1.学生的分层。
学生分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微调。但总体来说,学生分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习水平,学生学习意愿以及学生的心理情绪。
首先,学生学习水平可以通过开班前的摸底测试来衡量,根据成绩的高低进行初步的划分。其次,在学生学习意愿方面,专升本英语作为选修课程在大二学年开设,因此选择该课程的学生都会比较重视英语学习,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但仍有部分同学自律性不强,无法自主学习。对于这类学生,可根据大一学年的课堂表现来做初步确认,由任课教师进行逐一谈话,让这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最后是学生的心理情绪。由于分班情况主要根据学习成绩划分,可能会有同学误会分班的意图,认为分层教学是区别对待学生、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由此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态。所以考虑学生情绪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2.教学设计的分层。
专升本英语的教学内容是特定的,但教学设计需以教材为基础,不同的学生层次为依据。根据克拉申的i+1 语言输入假说,要给学生最适宜语言输入水平,不要过低,也不能过高。授课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水平的教学方案。备课过程也要多样化分层进行了,根据制定的不同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难度的试题,多方面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3.考核的分层。
在专升本英语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模式,教师也必须对考核模式进行调整,将考核模式调整为形成性考核机制。传统的考核形式主要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标准,但书面成绩在考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迎新,具有片面性,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因此分层教学模式中,考核评价应综合学生日常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效果以及期末试卷成绩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量。
三、结束语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目标。学校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师也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再进一步分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英语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发挥优势,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