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究
2020-02-28李欣宁
◎李欣宁
当前,国际经济社会形势与国家政策不断调整,新常态给各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事业单位只有从自身出发,切实加强内部的控制建设工作,防范管理和经营风险,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我国有限的资产资源,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主要向社会公众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
所谓的新常态概念,是区别于原有事业单位的运作状态,经历了一段周期的困难时期或是发生一定问题之后,重新恢复原有的工作状态。新常态是我国十八大一类的热点词汇,充分表达了我国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和进展,迎来了崭新的面貌和不同的挑战,相关工作人员只有积极做好调整和优化,才能以积极饱满的态度面对各项工作,更好完成各项任务。目前,我国的新常态通常主要是指经济层面的“新常态”,然而任何社会或科学的发展之间都是息息相关的,故而在经济上的新常态也会带动其他产业或内容上的改变,因此就事业单位而言,也要重视经济层面上的“新常态”,才能更好完成转型优化的工作。
(二)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公益性单位或非公益性职能部门。在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等社会矛盾,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常态之下,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对于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简化办事程序,是加强事业单位职能运行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从而有效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落实资金的管控及相应评价机制,杜绝人情交易和暗箱操作,让交易在阳光下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效?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事业单位有效进行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保证公共服务运行顺畅,提高公共建设效率,提升建设效果。
二、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
(一)内部控制与管理战略脱节
尽管目前我国一再强调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但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控知识缺乏了解,对内部控制建设重视不够,单位职工认为内部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所以内部控制意识上的缺失现象是造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足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没有对内部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利用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策略融入到单位长远发展战略。长期以来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相对简单,在工作中养成了重发展,轻管理,且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对关键环节不能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最终导致其内部控制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二)内控制度缺失,监督检查不严
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建设不够重视,不能与时俱进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规定。具体而论,首先在资金管理方面,尽管事业单位内部对资金有一定的限制和把控,但缺乏相应的资金管控条目,预算审核、审批没有相应的约束制度,针对资金的动向缺乏明确的记录,故而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巧立名目套取资金的现象。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出台了一定的控制制度,但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导致其制度无法被有效落实,部分违规行为仍然存在无法被较好治理。最后,问题处理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如下的现象,即使发现了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上的违规操作,但缺乏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针对该工作人员也没有较好的惩罚措施,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屡教不改,内部控制手段薄弱的现象发生。
三、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更好贯彻新常态下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事业单位应当首先提高其工作人员的相关意识与综合素质。首先,为更好提升单位内部整体的控制意识,相关的领导人员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起模范与榜样,让基层员工以此为标准对其开展学习。其次,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部门——财务部门与内审部门,必须对其加强理论培训工作,使这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身先士卒地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针对单位内部出现违规行为的工作人员,应当重拳出击一视同仁,做到绝不姑息任何不妥当的行为。
同时,在事业单位的人才选用上,各部门应当着重加强其执政力度与规章建设,避免单位内部滋生裙带关系,产生包庇现象或联合违规的行为。只有切实选择了综合素质高且工作能力强的人才,才能更好符合我国事业单位建设的要求,发挥事业单位应有的力量为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服务。
(二)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财务管理制度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最需要优化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只有保障了财务使用上的安全有序,才能保有我国有限的财产资源的同时,更好发挥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作用。首先,各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明确的资金使用表,保障每一笔资金使用的去向明确,一旦发生任何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资金的使用者和使用用途。其次,加强预算和审计等方面的职能,任何的资金都应当及时上报相应的财务管理部门与决策部门进行预算规划及预算方案审批,具体使用时经由相关领导人员的审批后再予以使用。同时,需要根据资金的款项数目、使用情况等,分等级进行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资金使用的合理。最后,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出台对资金使用的风险评估机制,从制度上对资金活动进行规范,从而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价值性,避免资金的无意义投入的现象发生或资金投入时有相应风险应对控制措施。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工作
仅依靠事业单位针对内部控制出台的制度,无法保障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故而事业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监督工作,确保制度被顺利使用。首先,组建专门的监督部门与队伍,定期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展开检查工作,确保其日常的行为操作符合事业单位内部的制度。其次,除了必要的定期检查以外,监督队伍还应当不定期展开专项监督的工作,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每时每刻都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不存在违规的操作和行为。再次,由于监管部门的执行能力有限,为更好落实监督工作的进行,事业单位应当鼓励其内部进行互相监督的工作,从而在最大限度提升监督工作作用的同时,帮助各个部门协同并进,共同落实好内部控制的建设。最后,事业单位还需要出台绩效考评控制措施,根据各项工作的目标和计划,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针对落实好单位控制制度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而针对出现违规行为的工作人员因根据事件的影响与性质,给予一定的处罚。
(四)提升信息化科技手段,多元化控制好内部工作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之下,一类更为便利和快捷的技术应运而生,即目前我国群众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互联网信息科技技术。尽管互联网技术已经深远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在事业单位中尤其是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上仍然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而为了更好改善这一现象,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更为多元化的面貌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切实做好信息化建设。
首先,结合单位业务现状和相关流程,运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财务内部网络与单位OA网络进行结合,建立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管理平台,在实现各个业务岗位信息互通的同时,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控因素,结合单位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预算管理制度、运营分析和绩效考评等相关制度,对工作权限实行设置,由信息平台分配业务权限、把控授权审批,监督人员跟踪检查等明确岗位职能,使业务办理、各级授权审批权限、额度、资金监督等相互分离,达到不相容职能之间相互牵制,尽量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对各项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目的。通过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各业务岗位可以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各管理层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控制流程及时处理各项资金业务,提高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其次,单位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各项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信息,也实现单位员工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动态监督,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功能。还有通过深化信息平台的管理功能,提升各系统间数据的共享性,设置风险评估机制,达到预防、识别和控制业务管控的风险,从而提升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的级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此外,基层工作人员也能利用互联网的渠道,展开对单位内部政策规章制度的意见发表,从而更好驱动内部控制建设完全。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多,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的工作人员也不在少数,因此事业单位为了更好深化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积极组建工作人员展开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方法使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信息设备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之中。
四、结语
在新常态下,我国事业单位较以往在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工作核心等都发生新的变化,各单位应紧跟时代的发展,认真分析单位业务特点和规律,强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统筹组织、协调推进做好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将审计监督和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内控建设有机结合,时刻关注新政策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发现新的业务风险点并修订相关的业务流程及规章制度,推动内控制度与时俱进。事业单位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的方式来强化自己,并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工具和手段促进重要管理流程及控制措施的实施,加快信息化传递速度,降低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保障单位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