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2-28胡萍
◎胡萍
国有企业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然而当前受到世界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国际经济的竞争环境也在逐步复杂化,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推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运营模式、营销范围、组织架构都存在复杂多变的情况,在这一环境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国有企业长久运营及发展的主要方式。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逐步理顺产权关系。近些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主体、治理方式及结构逐步健全,管理能力也获得了显著提高,一些国有公司利用以往层级多、胡乱投资以及个体持有股份不具备健全的法律程序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进行全面清理,逐渐明确与理清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同时利用法律制度,健全完善了更为完整和科学的产权关系链条。
2.加强了审计监督。在审计监督管理上,建立了审计委员会,专门设置了专职内审工作人员,定期负责对国有企业进行督导检查、任期或离任的审计工作。以中化集团公司为例,专门建立了审核委员会,以审计稽查部门作为主要的执行管理部门,全面系统的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也从以往的财务审计转变为以风险作为导向的管控审计。利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3.提高风险意识。在风险的管控上,一些国有企业还专门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置消费者资信管理以及交易审批的流程,对于存在较高风险的部门及岗位,企业在部门中专门设置了风险管理员这一岗位,主要负责日常风险管控,尤其是债务风险的把握,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授信额划定为固定的标准,利用不断强化企业制度管理,使得国有企业的营收账和存货等方面获得更好的管控。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从最近几年国家审计部门与社会上的审计机构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开展审计以及所对外公布的具体情况来看,从中我们发现,有一半以上为会计报表存在严重不真实性,其中部分企业虚盈实亏,部分企业虚亏实盈。绝大多数的企业及管理人员出于某些特殊目的,恶意虚假上报,甚至更改财务报表中的真实数据,最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将利润数据进行增减,虚假上报会计报告中的数据,最终导致盈亏不实,让企业管理者或者报表的使用者无法准确真实的了解到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银广夏事件和琼民源事件即为典型代表。二是多数企业对于经营收入,特别是生产性和经营性收入以外的收入没有按照规定如实入账,而是通过私自设置小金库,造成虚假报账。
2.缺乏全面系统的预算管理。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思想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足,思维存在片面化、单一化,往往单纯的重视企业的生产方面,却忽略了经营管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明显的不足。除此之外,对预算管理的不重视也成为了多数企业管理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这一思想严重阻碍了预算管理手段以及思维方式在行业内的普及,其中一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上存在明显的短期性行为。实施全面系统的预算管理,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企业成本、合理支配与利用企业资金,进而全面提升经济收益。然而受到经营行为短期性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企业单纯的把编制预算行为转化为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以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之后再利用拼凑手段,虚假评估预算,最终造成企业管理成本过高的现象,无法达到提升经济收益的目的。
3.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多数企业的管理考核主要基于日常的管理考核,也就是以全面考察职工在日常工作数量、能力水平以及出勤情况等作为判定标准,没有对职工进行统一的考核标准规范,导致职工的绩效管理与对于国有企业的贡献无法进行量化,所以无法单纯的依靠单一的考核指标作为统一标准,用于开展日常的绩效管理认定与审核工作,虽然一些国有企业通过了绩效管理考核办法,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造成考核失去真正的意义,缺乏公平与公正,考核手段较为简单、公开性不够高。绩效管理考核绝大部分是由负责人事方面的部门执行力不强等造成的,而不是企业管理层的问题,容易导致企业职工对于日常绩效管理的抵触心理。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1.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特定的法律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当前,按照我国的现状,虚假会计信息的整治最为有效,也是最为快速的方式大概就是利用法律手段加以干预。在新的《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了企业管理者为主要负责主体,各个层级的检查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管理时,应当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转变此前的“重查轻罚”的管理方式,对责任主体进行追责,倒逼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做法,加大违法的惩处力度,利用法律方式整治会计数据的失真。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受到一些国有企业行业特殊性的影响,导致项目实施时出现的严重的数据差异,这就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以前,应当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并进行预算管理,且预算涉及的内容应当要全面、细致,充分符合经济活动的实际需求,同时健全完善备用预算清单将存在的不可控制的要素纳入其中,系统的预算管理的实施应当与绩效管理进行协调配合,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保证获得预期的效果。预算和执行存在的差异性属于绩效评价的其中一个环节,应当建立行业的统一标准值作为参考数据。
3.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在设置绩效考评机制时,国有企业应当以科学的方法,分别对各个级别的管理人员进行极其严格的考核和评价,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为员工薪酬的评定,职级调整的情况,劳动合同的确定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创新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人才的重要性,并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分配激励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四、结论
内部控制作为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目的、最大限度降低企业风险的主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技术与经营理念。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制定健全与我国经济发展互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在制定制度时,也必须要以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制度的可操作性为基础,在发展日常业务的同时,梳理好内部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