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原乡的文化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别桥镇塘马村为例
2020-02-28刘静娴孙琳唐琳博
◎刘静娴 孙琳 唐琳博
一、红色原乡的文化现状及问题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广大农村地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的有效载体,是集生态,生产,文化为一体的重要空间,加强农村文化挖掘与建设,普及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文化产业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2018年,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傅才武,2020)文化惠民向乡村倾斜是国家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保障农民在物质日渐富足的同时,享受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加强农村和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别桥镇塘马村融合“血战塘马”的红色记忆与乡土田园的原乡气质,形成了红色原乡的宣传名片,基于此,我们调研了别桥镇塘马村的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文化建设的基础准备表面化。塘马村整体基础设施完备,基础工作落实,也开展有文化民俗活动。政府进行村庄环境整治,贴合其红色原乡的特质,利用“血战塘马”的红色记忆和乡土材料,对红色遗址遗迹进行完善保存,对村民房屋进行文艺化的微改造,建造文化工作站,美音梨园,小型电影院,百合文苑,掼蛋屋等等,有锡剧团送戏下乡,有融合乡土田园的“我家自留地”项目,有组织文艺工作者和村民参与的手工艺品制作,摄影,诗歌创作等等,并形成“文艺塘马”的展览。但是村内文化墙,文化展示窗公示栏内容建设不足,甚至有空公示栏的现象,可见文化建设的基础准备还停留在表面的基础设施上,并没有深入贯彻到与村民的有效沟通交流上。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队伍是根本,人才是关键。(刘芳,2019)塘马村的基础准备更缺乏的是专业人才的配备,塘马村文化工作站工作人员稀少,专业性不强,难以经常性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显示出整体基层组织者的无力。要引进文化专干人才,依靠他们与互联网新时代俱进,开展更丰富,更多样化,特色化的民俗活动,适当提高薪资待遇,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文化建设的实际绩效形式化。塘马村作为试点乡村,从乡村改造,文化设施建设上政府投入的力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实际的使用率,村民的参与度却不容乐观。根据实地调研发现塘马村建造的文化设施没有充分发挥政府设定的作用,小型电影院形同虚设,村民也反映文化活动很少开展和参与,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和服务供给没有带来相应的绩效增长,这是乡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村民的观念陈旧,接受度没有及时更新,农村的“老龄化”和“空心化”趋势严重,滞留在村中的群体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形式,村民参与动能与政府计划是严重脱离的。政府要加强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传播新思想和新技术,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温热老百姓积极参与,共同参与的“心”,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其次是政府政策与基层村民实际需求的错位,基层的工作者大多是以政绩考察,行政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从村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上层政策制定者无法获取最真实有效的信息,基层建设者也只是照搬照弄,导致浩大的工程呈现单一化,格式化的特征,塘马村的小型电影院,百合文苑等等往往成了“空心工程”,政府的出发点是理想的,但是考虑到村民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消费需求,如果又缺乏专业人才的引导和带动,这些设施基本就是“面子工程”。据调查显示,村民更需要的是传统的佳节活动,热闹的广场舞和农业养殖书籍等等。应该将文化建设的投票权,设计权适当交与村民,文化供给内容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并建立需求的表达与反馈机制,不是一味标准化的投入,而是充分考虑资源的需求度,使用率,建立多村共享的文化空间。
3.文化建设的产业化要求单一化。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塘马村也借此发展旅游业,开展“我家自留地”特色田园项目,但是总体而言,塘马村的文化产业发展力度不大,规模较小,产业链条和产业品牌还未形成,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缺乏市场活力,政府要有专门的财政拨款,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基层组织者和村民会有懈怠,事不关己的心态,所以要扩大资金的来源,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联合起来,加入市场的活力作用,让村民在其中获益,才更有动力去共同参与。
文化产业发展要充分融入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塘马村实行网格化信息化管理,但是塘马村的信息化利用尚不完全,缺乏利用电商平台,微博,微信,抖音等宣传平台打开知名度的意识,也没有从互联网中汲取创新元素,紧跟消费需求的潮流,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创意产业,文化元素的创意性包装是打开文化产业的重要通道。
二、红色原乡的文化发展策略之一——创意农业
创意农业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创意农业的产生不只是起源于美学经济理论和附加值经济理论,也跟第三次产业分类紧密联系。虽然农业属于第一次产业,但是创意农业更侧重于服务业。费歇尔说:“第三个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劳动和资本不是流入初级生产阶段和第二个阶段的生产领域,而是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等活动中。”(1935)创意农业的类型取决于地区的经济状况、消费水平。例如日本和美国的创意农业侧重于利用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而法国和德国倾向于农园庄园式浸入感受模式,荷兰侧重于畜牧业等等。
将别桥镇塘马村的农业进行创意化升级,需要对别桥镇塘马村产业链部署进行战略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是对塘马村进行战略分析的首要考虑因素。塘马村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内政经科文等客观因素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市场结构分析,以及市场竞争态势分析等。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国内的政经科文都稳定且蓬勃发展着,各项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经济的政策颁布,让别桥镇塘马村乃至全国各个创意产业都毫无后顾之忧。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国内的创意农业市场现在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状态。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卖方)和顾客(买方),各种资源禀赋与信息可以自由流动,个别卖方和买方的需求与供给变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奚君羊,2019:105)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分析别桥镇塘马村的产业结构,不论是创意农业的现有产业竞争对手还是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都处于互不干扰的暂时状态。由于大部分到乡村感受创意农业带来的安逸的人都来自于城市,因此,这些买方对于卖方的价格往往是咨询后决定的,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引导影响,可以暂且认为买供双方的议价能力相平衡。因此,实行创意农业能够给村民带来实际收入,为当地政府带来创收,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从调研实际现实出发,创意农业的开展在别桥镇塘马村具有很大的实战意义。现代化社会的创意农业,产业融合必不可少。别桥镇塘马村的实际情况在产业融合的方式下催生新的产业,可以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产业渗透是发生在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边界处的产业融合。(龚仰军,2014:28)比如别桥镇塘马村农民耕种时,尽管灌溉是有自来水管道排抽井水河水,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仍旧使用的是传统农具,如锄头、铁锹、耙、犁等,作为以“革命村庄”为名的示范村,也不必各处传统,使用现代化插秧机,现代化与传统的结合又何尝不是一番别样的风景线呢?产业交叉让农业与服务业相交叉结合,催生出新的经营方式——农家乐。乡村美好静谧的环境让频受城市喧嚣困扰的人们得到了安神养生的机会。深刻了解并熟练运用产业重组将对农业创新产生突破性的进步。比如草肥塘的优化,草塘工作的关键是让草肥跟水分离,草肥塘里的水也是可以做肥料的肥水,可以在草塘旁边挖个坑,让肥水渗进去,利用水车把肥水运到需要的地方,剩下的草肥加水进去再度沤肥,直到完全化为水为止。秧田上养殖小鱼小虾,既可以保证死水变活,也可以除害虫,避免秧苗根系溃烂。
三、红色原乡的文化发展策略之二——信息化新农村
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信息化渠道尤为重要,再辅之以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铺好并拓宽乡村振兴的信息化基础道路指日可待。
陈永刚在《丽水地区新农村信息化模式探讨》(2009)一文中阐述道新农村信息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质就是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信息化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便是将农村经济信息化,将农民逐步引入信息化的新时代,从而让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蓝图更上一层楼,其中信息技术蕴含着强劲的智慧与动力,为信息化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提高网络设施的质量及水平为数字乡村的建立和稳固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它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另一方面,它又为智慧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可谓是一举两得。因而,将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积极地引入农村并促使其生根发芽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智能化的必然之举。只有大力推动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的活力才能被无限地激发。数字经济在农村尚未饱和,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在农业运营管理中尚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普及,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的全面融合还有待加强。以别桥镇塘马村为例,信息化建设还有很明显的缺口。政府只在部分区域安装了一些摄像头来维护社会的稳定,然而,在一些小镇上的超市里,微信、支付宝扫码尚未普及,甚至由于小镇上大部分人口是留守老人,拥有互联网的家庭数少之又少,即便拥有,互联网的速度以及信号的稳定性也成了困扰民众的难题。
为让广大农民享受信息化服务所带来的福利,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是实现信息化新农村强而有力的途径。即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尝到了信息化所带来的甜头,但是不够健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高墙。我们要时刻秉记着信息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先导力量这一理念,让信息化成为建设和发展智力农村的催化剂,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切实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但是真正地想让乡村振兴“活”起来,金融的力量不可小觑。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搭建数据库式的农村信用平台,扩大信用体系覆盖面,从而农民能够切切实实地享受贷款、存款等金融方面的优惠。在别桥镇塘马村中有农民提到政府对于百姓土地以及贷款等方面的财政补贴存在明显的漏洞,同时,农民对小额信贷以及金融知识信息的欠缺也让农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还存在不足,因而引导农民熟练地使用手机银行等金融工具为有效改善农村的金融环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智能综合治理是建立信息化农村的大势所趋。刘跃和欧阳新琳在《信息化推进的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模式》(2011)一文中阐述道建立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应灵敏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是信息流动畅通,服务高效的保障,由此可见,信息化是朝着共享的方向发展的。当代,建设智慧乡村应基于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梅龙宝:2019)从而摒弃资源浪费,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