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上腺皮质腺瘤静脉瘤栓一例

2020-02-28黄力陈从波姚启盛杨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类固醇皮质醇下腔

黄力 陈从波 姚启盛 杨勇

病人,女,47岁,已婚。因左腰痛5天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氨氯地平,血压控制良好。B超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见一大小约11.4 cm×8.4 cm囊实性包块,肾上腺CT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肿瘤并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扫描范围内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肾上腺 MR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区恶性肿瘤并左肾静脉瘤栓可能性大。 血钾3.11 mmol/L, 立卧位醛固酮正常,血浆皮质醇早8点、下午4点及午夜0点均明显升高。24小时尿芳草基扁桃酸正常,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均升高。体检:BP 154/100 mmHg,满月脸,向心性肥胖,背部及腹部多发皮肤紫纹。在全麻下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术中充分暴露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依次切开取出下腔静脉及肾静脉瘤栓。游离肾上腺肿瘤,见肿瘤有包膜,与肾上极稍有粘连,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左肾上腺肿瘤12 cm×8 cm×6 cm大小,镜下肿瘤细胞主要为嗜酸性细胞,细胞轻-中度异型,核分裂像不易寻及,未见明确包膜及血管侵犯,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镜下为肿瘤组织。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并肾静脉、腔静脉瘤栓形成。术后恢复良好,病愈出院。随访2年无复发。

讨论肾上腺肿瘤的发病率在正常人群中约1%[1],近年来,肾上腺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肾上腺是腹膜后位器官,位置深,对一些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病人,肾上腺发生肿瘤时不易被发现,部分肾上腺肿瘤确诊时体积较大。本例病人虽有典型皮质醇症表现,但无不适症状,且血压药物控制良好,未引起病人的重视,直到肿瘤体积增大压迫周围引起腰痛才就诊,确诊时肿瘤直径大于10 cm。绝大多数肾上腺肿瘤为良性肿瘤,原发于肾上腺恶性肿瘤较少见[2],而继发的肾上腺肿瘤常见于肺癌、肾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目前认为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性质相关,当肿瘤直径>6 cm时,其恶性率达25%[3]。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肾上腺皮质癌,多数皮质癌具有内分泌功能,其中混合分泌皮质醇和雄激素的最常见。典型的皮质癌CT表现常为肿瘤轮廓不规则,不均质,增强时强化,边缘多钙化,内部出血坏死、钙化或不规整增强,静脉瘤栓形成,侵犯淋巴结、下腔静脉、肾静脉等局部结构。本例病人有典型的皮质醇症表现,血浆皮质醇及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均升高,结合肾上腺CT及MR,术前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癌并静脉瘤栓形成。肾上腺肿瘤首选手术治疗,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被认为是肾上腺手术的“金标准”,对于肿瘤直径小于10 cm的肾上腺肿瘤,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4],但是一部分巨大或复杂的肾上腺肿瘤仍然需行开放手术治疗。本例病人肿瘤体积较大,且有肾静脉及腔静脉瘤栓形成,术前考虑皮质癌可能性大,我们采取开放手术切除,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并取出瘤栓。

本例病人术后病检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并肾静脉、腔静脉瘤栓形成,属肾上腺良性肿瘤静脉侵犯,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目前关于肾上腺良性肿瘤并静脉侵犯报道的少,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类固醇皮质醇下腔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混合制剂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止痛疗效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