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天然学针药并用临床经验总结

2020-02-2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温通辛温白芷

刘 玲

(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四川 成都 610000)

自2016师承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陈天然老师以来,一直秉承恩师对中医理论孜孜以求的态度,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恩师在临床工作中反对滥用抗生素,提倡针药结合,常说: “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火艾之功,过半于汤药矣。”[1]“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知药知针,固是良医”。[2]更提倡“悬壶济世”思病人之疾苦,能用“一把草,一根针”解决的问题就决不加重病人经济负担。最重要的是针药并用常常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药、针、灸三者的结合,恩师在临床中运用得比较广泛。治疗用一法而不能奏其功,三者结合方显其效,下面举例说明三者结合的优势。

1 偏头痛-外感风寒型

患者李某,女,34岁,人工流产术后20天,反复右侧头痛半月,坐卧难安,自己服用芬必得及后症状缓解,但停药或者遇风寒加重,多处求名老中医均未得良效,仍反复发作。故来恩师门诊就诊.刻下症:精神尚可,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中医诊断:头痛(外感风寒,经络痹阻)

治法:疏风散寒,温通经络

川芎15 g,柴胡10 g,藁本10 g,细辛5 g,

防风10 g,荆芥10 g,薄荷8 g,菊花10 g,

白芷10 g,羌活10 g,甘草5 g,

一剂,用水煎服,取汁450 mL,1日1剂,1日3次。

针刺选:先针刺头痛对侧合谷穴,再予同侧太阳穴透率谷穴,留针同时悬灸双侧足三里,以皮肤微红为效,随即拔针,1日1次。

第二日复诊头痛已缓解大半,遂原方原法治疗,三次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恐复发,后只用针灸巩固3次,上述症状未再复发。

恩师认为川芎辛温升散,善于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谓其“主中风入脑头痛”[3],为主药;柴胡、藁本疏肝且能表散风寒,善治少阳经头痛,为辅药,亦为引经药;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日久可郁而化热,故用大量薄荷辛凉散风,荆芥辛温,祛风而清头目,更有防风、白芷、羌活辛微温,善祛风邪,祛风解表,细辛辛温,温通止痛,菊花清利头目,且能佐制辛温药品之燥,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和中益气,使升散不致耗气,且能调和诸药,去茶,防产后体虚清寒降火太过。太阳为经外奇穴也为近取穴,率谷为少阳胆经腧穴,透针即加强针感也使痹阻经络得以疏通,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同时针刺合谷,悬灸双侧足三里,温通散寒,行气止痛,以助药效。

2 乳痈(急性乳腺炎)-热淤壅乳

患者刘某,女,24岁,产后2月,反复右侧乳房肿痛3天,发热2天,由于时遇盛夏,又遇周末恩师停诊,故患者在院外输液治疗,乳房肿痛及发热均无缓解,周一上班急来恩师门诊就诊。刻下症:精神不佳,体温38.7C0,右侧乳房3-4点钟位置有一8*7cm左右包块,皮肤红肿,质地硬,边界清楚。伴有口干,大便3天未解。血常规提示:白细胞23,32*109/L,,CRP:89.56mg/L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尤为凸显,农田水利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有待改革等问题依然突出。

中医诊断:乳痈

辩证:热毒壅聚、瘀痰互结、气滞不通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通乳、活血止痛

选方: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15 g,白芷100 g,皂角刺15 g,防风10 g,

浙贝母10 g,当归10 g,赤芍10 g,王不留行15 g,

乳香8 g,没药8 g,石膏30 g,知母10 g,

栀子10 g,冬瓜仁20 g,甘草5 g,

一剂,用水煎服,取汁450 mL,1日1剂,1日3次。

针刺选:膻中,乳根,太冲,内庭,足临泣,曲池,留针30 min,1日1次。至阳、大椎放血3~5滴。

患者第二日复诊体温已经正常,乳房肿痛已经缓解一半,包块硬度也明显减轻,大便已解。遂减用石膏、知母,减放血治疗,其余沿用以上方法坚持治疗一周,一周后乳房肿块消除,复查血常规正常。

恩师认为本证多由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所致。自古乳痈多予“瓜蒌牛蒡汤”治疗。但恩师认为仙方活命饮除清热解毒之外,还配伍疏风、活血、软坚、散结之品,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更符合乳痈肿初起热淤壅乳特点,认为此方是“治一切疮疡,又止痛消毒之良剂也。”[4]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清热解毒疗疮,故重用为君,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同为君药。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与白芷、防风相配,通滞散结,热毒外透;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散结,皂刺通行经络,消肿托毒,均消未成之脓,冬瓜仁、栀子清热润肠通便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配合针刺近取膻中、乳根、远取曲池、肩井疏经通络,清热泄火;灸太冲,内庭,足临泣消导泻热、行气通滞,通络止痛;在大椎、至阳放血3-5滴,清三阳之热。诸法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通乳,活血止痛之功。

随着跟师时间越长,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状况越来越多,愈来愈感觉到自己所得仅中医知识海洋之一瓢饮。中医药知识的博大精深,需要一生的求索和不懈的努力学习,方可使自己不断得到升华,在中医事业上一步一阶的向上攀登。

我辈将在陈老师的教导、指引下,拾级而上,任前路坎坷,仍将为传承发扬中医医学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温通辛温白芷
基于红外测温的火针“温通”效应改善脊髓损伤作用靶点研究*
温通刮痧联合中药塌渍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中的应用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温通活血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NF-κB表达的影响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的体内外HPLC图谱对比分析
齐文升辛温法治疗痤疮的思路与方法
辛温走皮法治疗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