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用于肩关节周围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2-28郑大川
郑大川
(德江县人民医院,贵州 德江 56520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被称为漏肩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中医针灸以及骨科疼痛诊疗中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1]。肩周炎一般发生于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主要是由于部分软组织损伤或者退变等因素导致,其主要症状包括肩关节部位疼痛、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以及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发生障碍[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简单分析了针灸联合推拿用于肩关节周围炎治疗中的具体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6~68岁,平均(57.56±8.95)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45~69岁,平均(58.47±9.65)岁。所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这次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同时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此次研究。结合入院时诊断,所有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程度肩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局部无红肿热痛,无脱位畸形及反常活动,以前屈、外展、后伸受限明显,肩关节活动时疼痛等症状。
1.2 方法
1.2.1 针灸治疗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法,具体方法为:取患者仰靠坐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疼痛位置选择合适的穴位,由专业针灸人员取1.5寸毫针针刺选定穴位,刺入得气后进行捻转。留针25 min,并在留针期间用特定的电磁波谱照射针刺部位,待到取针后,采用闪火法进行火罐治疗,留罐6 min。
1.2.2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法
对观察组患者实行针灸联合推拿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与对照组方法一致,推拿治疗的具体方法为:取患者坐位,推拿医生站在患者患侧,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疼痛程度选取推、揉、搓、拨以及滚等手法,推拿过程中,一只手托住患者伤侧上臂,轻微外展,另一只手对肩前部及后部进行推拿,在推拿的同时也可以点压肩井穴、天宗穴以及曲池穴,达到松解局部肌肉筋膜、缓急止痛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疗效标准
本研究需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患者伤侧肩部疼痛感消失,肩关节可自由活动;有效:存在部分疼痛感,肩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改善;无效:症状未缓解或恶化。并展开运动试验(旋颈试验,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屈颈试验,仰卧挺腹压迫试验)。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 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在运动试验过程中,所有患者旋颈试验阴性,压顶试验阴性,臂丛牵拉试验阴性;屈颈试验阴性,仰卧挺腹压迫试验阴性。而对照组中,3例旋颈试验阳性,2例压顶试验阳性,对比P=0.002,x2=7.082。
3 讨 论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凝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以及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等,其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肩关节囊炎性粘连和僵硬,具有渐进性加重的特性,夜间尤为显著[3]。传统针灸治疗方法能够疏通经脉、调和阴阳以及帮助机体气血恢复正常运行等,对于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来说,针灸能够改善其伤侧肩部的血液循环,同时使局部代谢增加,从而实现有效止痛的功能。推拿能够活血祛瘀以及松解关节粘连,作用于肩周炎患者时,能够有效缓解其肌肉痉挛、恢复肩关节的功能。两者联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更好,不能能够减轻肩关节局部疼痛,而且能够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以及各项功能[5],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正常生活。结合追踪随访可知,观察组在联合治疗的作用下,于出院较短时间内肩关节疼痛缓解,无颈肩部疼痛,无上肢放射痛,无肢体麻木,肩关节活动尚可,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均恢复正常,无不适感,且缓解速速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该治疗模式的有效性。
本次研究显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远远高于单单采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00%,表明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