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开放型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0-02-28

卷宗 2020年36期
关键词:满堂数学课堂教学

马 丹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二校,辽宁 沈阳 110001)

1 开放教学理念,培养创新意识

构建开放型课堂教学,是针对封闭的、僵化的、教条的、缺乏活力的教学而提出来的。反思我们的教学总特点是“封闭式”,课堂基本遵守着“四部曲”,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其次是“填鸭子”,给他们很多东西;填完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

胡东芳先生在《谁来改造我们的课堂》中这样描述道:“在中国的课堂,只见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这样的画面犹如到了军营一般。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试想,这样森严的封闭的教学如何能适应当今开放的社会?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如今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来学”等。在课堂教学中,变单一的教师讲解、发问为师生共同研究问题与能力综合训练,变个体操作为集中交流合作,变单纯追求考试高分而不得不为之的模仿、硬记、照抄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把学生延伸到与之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的信息交流中,使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在国门大开、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兼收并取的时代,在网络社会天涯若比邻、知识经济高度 一体化的时代;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怎能承袭封闭式课堂教学呢,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课堂教学只有开发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开放教学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开放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是基本性,即要达到教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为后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其次是弹性目标,即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在数学知识能力和技能等方面都应有不同的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

第三是发展性目标。促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最终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开放教学内容,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新的处理教材。课堂教学不能受制于应试教育,把课堂统得过死,规定教师上课不能超纲,不能游离于课本。而现代数学教育观把思维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潜在目的,把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的新目标。

教材的开放。上课之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本,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学生还可以查找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知识学习,为明天生机勃勃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课外书内容的开放,学生阅读课外书可以结合教学进度,也可以结合进度自己学些课外书,对大纲中的要求有所实践,允许学生结合课本所学习内容,把课外的知识带进课堂,这样虽已超越了大纲的要求,甚至会影响一时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学生从中获得的潜在的知识能力却是不可估量的,因而是值的。生活内容的开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和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即是数学学习的价值观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开放实践内容和时代内容,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突出实践活动的过程,活动经验的获取,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把时代内容带入课堂,让学生明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急剧加快,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我国面临着未来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重任,"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切都作为科学技术基础的数学休戚相关。

4 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放教学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课堂向课前和课后开放。课前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事先可通过查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等,对新授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和准备。并带着疑难问题走进课堂,教师让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小组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再进行探讨,全班讨论无法解决时教师才讲解。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课后应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带至终身。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就在游戏中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购买东西,上课将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到商店买一样东西,实际上这一节课所留下的问题已经带向了未来。

学校应向家庭和社会开放。欢迎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孩子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向家长上些公开课,倾听家长的意见以便“家校合一”。学校向社会开放就是提倡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把社会上各行各业出类拨萃的人才请进学校课堂,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和榜样,工厂车间、福利院等均可成为教育学生的课堂。

开放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走出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的模式。开放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总之,课堂教学只有开放,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培养。

猜你喜欢

满堂数学课堂教学
幸福满堂
幸福满堂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满堂儿女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