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音乐专业教学路径探析

2020-02-28

卷宗 2020年36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岗位院校

聂 翔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政策的深入落实,以职业院校学科专业的职业技能认证,可进一步强化技能型人才在岗位中的实际作用。“1+X”证书制度的建设下,主要是以学历证书以及学生在学校期间所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进行指标评测,其中“1”作为学生学历认证的基础,“X”则是通过职业技能的认证,对学生学历证书进行一个补充,进而保证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辨识度。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则必须立足于学科知识学科素养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学生学历与自身音乐技能具有同位性质,保证高职教育与社会岗位之间形成精准对接。本文则是对“1+X”证书制度下的音乐专业教学路径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现状

1.1 学科知识教育力度不足

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院校,其更多的是遵循社会市场发展机制,通过社会岗位对学生所提出的需求,进一步对自身学科专业进行信息反馈,以此来完善学科知识的培养体系。但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度注重于学生技能方面的培训,在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导,则呈现出一定的失位现象。此类教育比例不对称的现象表现在教学阶段时,则是学校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的认知取向问题,再加上音乐学科专业教师能力的不足,将无法对学生形成针对化教导,进而产生学生音乐演奏技能与音乐机理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学生自身的学科知识无法有效支撑音乐演奏技能,则必然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实践教学比重较低

“1+X”证书更多的是偏向于职业化教育,通过职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有效衔接,对学生进行全面化教导处,以此来保证学生在自我成长与完善过程中可符合行业岗位的需求。但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定形式来讲,学生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无法衔接的问题,当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时,则必然导致在岗位工作中不被认可的现象。与此同时,从专业教学角度来看,大多数职业院校仍未能从原有的理论化应试化教育中的转变出来,部分乐理知识的应用仍停留在理论教导方面,这就造成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与专业实践技能之间存在严重的缺位问题,令教育资源产生浪费,阻碍学生的发展。

1.3 人文素养教育缺失

从当前高职院校音乐学科专业人才的组成来看,我国大部分职业类院校学生存在文化基础素养不足的问题。此类问题可以追溯到初中、高中阶段,部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由于自身主观学习意识不足以及学习能力缺失等问题,去选择艺考教育,这就造成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应用于特长专业中,而在文化课学习中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当学生考入到职业院校中,则仍将延续原有的学习理念,在音乐技能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这就加大学生主观受教育意识的倾向问题,甚至令学生对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产生严重的误解。反观现阶段,社会岗位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则是以全面化为主,即便是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认证,然而未能具备与职业技能相符合的人文素养基础,则仍然无法得到企业的认可,进而令学生学习心理以及价值观等受到影响,不利于社会人才的可持续性供给。

2 提高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新途径

2.1 开展以钢琴规律为主的教学模式

从职业技能角度来看,学生必须确保自身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性,保证在实践过程中可得到理论知识的有效支撑,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此,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以钢琴规律为主体,充分激发出学生对此门专业的热情,才可进一步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建构出一个主动学习的动机。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出教学引导者的作用,以自身经验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社会岗位对人才的动态化培养需求,为学生构筑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以职业技能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为主,为学生梳理正确的学习思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音乐专业的教师必须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出发点,充分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职业化素养教育,这样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学引导下,将为学生树立相应的学习自信心,真正实现学生在音乐专业中的自主化发展。

2.2 开展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从教学形式来看,音乐专业更加偏向于实践性教育方面通过音乐乐理知识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掌握,确保学生具备与理论知识相符合的演奏能力。但从课程设定形式来讲,实践课的比例要小于理论课程,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拓展与音乐知识相关联的音乐实践活动,从音乐作品、音乐类型以及音乐背景等方面构筑出具有情感化、项目化、体验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此为衬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构出一个良好的沟通途径,这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深度激发出自身对音乐知识的热情,令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形成深度融合,以提高实际学习效用。此外,教师可组建实际演奏活动,确保学生全面参与到演奏过程中,这样通过实际演奏,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且教师在此过程中则可分析出不同学生对于音乐理解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后续教学课程设计中以问题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针对化教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岗位工作中。

2.3 开展以课程结构为主的教学模式

人文素养的缺失是阻碍职业化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阻碍,对于此高校必须重构课程体系立足于学生与岗位的对接点,确保各类知识内容的建设,可对学生进行全面化教导。第一,应适当加强基础人文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度,夯实学生的人文基础。第二,必须提高音乐技能与音乐理论之间的对接度,强化音乐学科专业与社会岗位之间的接轨能力,进而为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数据支撑。第三,必须进一步对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保证各类知识体系和正确作用于学生主观能动性之上,通过良好的教学氛围构筑,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类知识的学习形成一种主观接受意识,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伴随着社会市场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向综合化、素养化所转变。对此,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课程的开设,必须教学模式、综合素养等方面,规划出正确的教学体系,为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撑。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岗位院校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