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2-28郑昶
郑 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北京 100029)
“互联网+”便是把互联网的自主创新与社会经济各行业紧密结合,促进技术发展、效率提高和企业变革,提高中国经济创新能力和生产主力,产生更普遍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因素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形态。国务院办公厅宣布公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推动“互联网+”的整体构思、基本准则、发展规划和11个具体行动。这意味着我国将全方位打开通向网络时代的大门,而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构成部分,也将迈入史无前例的转型。目前,我国针对“互联网+”对会计领域的危害进行论述的文章比较多,包含互联网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对财务核算以及对会计理论所造成的危害。但怎样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为社会发展塑造合乎发展趋势的新式会计优秀人才,还并未有关参考文献多方面深入分析。因而,本文将对“互联网+”带来会计领域的影响展开分析,明确提出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存有的几方面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就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划提出提议。
1 “互联网+”带给会计行业的变革与挑战
1.1 “互联网+”给会计行业带来的变革
在会计的核算技术层面,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简单化了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步骤。一方面,电子票据、电子凭证和电子账本等当代信息科技替代了手工制作撰写的纸版票据和凭据,促使财会人员从传统式的日常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会计数据信息的解决由算盘、计算器等变成电子计算机,还能够开展远程控制测算,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效率,不同工作人员、单位间数据处理方法、生产加工的互相配合、资源共享已不受限制。这几大变化促使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迁移到信息内容深层次生产加工及剖析上去,更为致力于为公司的运营决策提供高品质的信息。在会计的组织结构层面,高效率、高度集成的系统软件和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提升了财务信息和会计数据信息的传输速率,能够将简易反复规范化的会计工作集中运输,而不像手工会计时期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在不远的未来,会计将完成集中化解决,由单独的结转方式转为集中化的财务共享方式。到时候,各个部门财务信息的普遍性、精确性以及对比性将因为统一结转而大幅度提高。最后,遭受互联网冲击性较大的当属会计服务业。当代的信息科技和网络平台摆脱了地区的限定,促使网上业务流程变成会计服务组织的主流。
1.2 “互联网+”给会计行业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保障。尽管互联网的出现,为财会人员产生了很多的方便快捷,可是在这火爆的浪潮身后,潜在地风险也越来越大。在传统的会计方式下,公司会计信息内容全是用账簿作为媒介,由专职人员存放。在“互联网+”时期,各大型企业逐渐数字化、线上化、垂直化、远程控制化,绝大多数信息内容存储在电脑上或者网盘里,非常容易被窃取,伪造,泄露。并且许多线上业务流程因为并不是零距离的买卖,没法保证安全系数,因此网络信息安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难题。公司不但要确保硬件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也要保证交易系统的安全性,按时升级安全防御系统,进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
其次是复合性会计优秀人才的塑造。“互联网+”与会计的组成,需要有能担负各种不同种类和岗位职责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对职业能力的把握更为多样化,不但要在会计行业是权威专家,在大数据技术运用层面也要娴熟。财务信息软件的运用,互联网云空间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网上平台的管理方法都必须财务人员运用到操作实务中,运用这种技术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经营战略、资产市场运营等为公司创造财富。公司必须增加人才的培养的力度,使财务人员具有全新升级的战略视野,推动“互联网+”会计的全面发展。
最终是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必须健全。在“互联网+会计”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是阻拦会计行业发展的屏障。许多犯罪分子会为了权益制作盗版会计软件,有的甚至利用网站渗透盗取公司的财务报告。这种不断出现的难题,必须有法律法规的监督,这对法律法规及管控组织而言是十分大的挑战。对于这种难题,我国法律单位应当在“互联网+”所涉及的范畴内,提升有关的条款要求。而且要对犯罪分子的刑事犯罪增加惩处幅度。大家只有健全网络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在一个优良的法制气氛下,才可以加速制度体系的基本建设,才可以推动会计领域的健康发展。
2 我国高校会计人才模式培养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带来会计领域的冲击性不言而喻,必须有更强专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才可以更好地迎接将来的挑战。但作为人才培养的产业基地,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层面还存有着以下难题。
2.1 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待完善
因为现阶段还没有“移动互联网”有关的技术专业,高等院校都没有将有关的课程列入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造成在校大学生网络营销知识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欠缺。高等院校对会计学专业学员的塑造还滞留在电算化会计环节,比如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内容还滞留在会计核算软件实际操作层级。但网络时代需要的会计优秀人才是可以借助信息科技和会计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将会计方法会计业务流程与别的业务流程融合后在电子计算机上完成,进而改进机构的经营,并协助机构达到目标,使财务信息资源创造出经济收益和价值。因而,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优秀人才的塑造,扎扎实实的专业技能和网络营销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2.2 会计专业的实践有待加强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其操作技能规定较高,而高等院校现行标准的会计人才的培养体制却是重基础理论轻实践活动,太过专注于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对学员实践能力的考评。尽管高等院校的会计系分配有见习的学时,但大多数形式化,不可以真实地充分发挥。那样高等院校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就无法融入市场,大学毕业生进到公司后,还必须公司进一步塑造,提升了公司的用人成本费。
2.3 师资力量有待改善移动
移动互联网是新兴产业,没有现有的师资力量能够运用。高等院校的老师们欠缺有关的工作经验,只有“生搬硬套”、“故步自封”或是“现学现卖”。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对老师的考评也只滞留在研究成果、发表论文上,而不高度重视对老师综合实践课程的考虑,促使老师的绝大部分活力都投入在科学研究上,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减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3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学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化
在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今日,对于目前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所存在的不足,能够从下列几个层面下手搭建新式的会计人才模式。
3.1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学人才培养的计划
明确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有关政府部门和组织理应根据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普遍的社会调研,对于现阶段会计优秀人才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开展剖析、精准定位。
市场需求研究的是各企业对会计优秀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素质及其职位工作能力等规定,市场供给则研究不一样层级、不一样地域及不一样学校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另外聘用权威专家构成委员会,开展剖析,相互讨论互联网下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3.2 建立多元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内容,在明确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总体目标之后,理应融合互联网的发展对会计优秀人才的要求,调节专业课程体系。在基础专业知识的课程内容上,要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云计算技术、XBRL等有关课程内容,促使学员可以具有相对的信息科技素质。在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层面,为提高财务人员的分析及管理决策适用能力,应提升财务管理、会计成本、风险管控、决策等课程内容的学习培训。除此之外也要充足塑造学员的自我学习观念,正确引导学员依据自身的个人爱好灵活运用MOOC等在线课程。
3.3 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移动互联网下学习培训的服务平台和方式更为多元化,比如以学堂在线为例的线上教育,学员能够随时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物理限定,教学方式更具备协调能力,高等院校的教学方式和方式也在效仿此模式,将面授予网上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还可以依据状况融合网络科技(虚拟课室、协作学习、自定步伐学习培训等)等催促学员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也要激励高等院校多进行实例教学,尤其是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有关的教学课件,以提高学员的技术专业综合分析能力、判断力,为未来迈入会计工作岗位奠定优良的基础。
3.4 设置互联网技术相关的选修课和双学位
网络时代下会计学专业优秀人才还必须把握扎扎实实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有关的专业课或是第二学位能对这些有余力的学员具有积极主动地引导功效。现阶段,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员广泛热衷于英语和出口外贸课程内容的选修课,而欠缺电子计算机网络知识,这一现况也不利拓宽会计学专业学员的知识层面,设定会计信息化选修课能够为公司会计信息化基本建设贮备更多优秀人才。
3.5 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互联网+”下优秀人才的塑造,离不了实践活动练习。虽然会计学专业都设定有会计手工模拟、会计信息化、信息管理系统和ERP等信息化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但没法完美的模拟公司的真正信息化管理环境,会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不可以只是纸上谈兵,学校外综合实践课程要校企合作,创建校外见习产业基地。根据在见习产业基地的参观学习,学员能够掌握真正公司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标准。由公司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者依照公司操作过程来正确引导学员进行见习产业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
3.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水准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水准。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优秀人才的塑造,兼具电子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但现阶段,具有会计学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老师还较为欠缺。要激励老师参加到公司的实践活动中去,亲身地感受互联网给会计实践活动所产生的转变,在授课的过程中才可以言之有理,也更为栩栩如生。应该从外界引入出色的财务主管或注册会计师等来为学员讲课,使学员产生大量真正的会计社会经验,把基础理论和实践充分地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