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
2020-02-28金婧
金 婧
(恩施州图书馆,湖北 恩施 445000)
图书馆不仅能丈量一个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检测着一座城市精神的厚度。不过我们在乎的不是它的光鲜幕墙、新奇造型和宏大规模,而是它城市精神家园中的温度。随着科技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结合图书馆的建设和新技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更好的服务用户,这是图书馆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需要做的思考。
1 图书馆应用大数据的优势
2016年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贵阳出席“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开幕式的致辞中提到,要“积极培育发展大数据等信息网络产业”,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民谋利、解民所忧,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1]。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解决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而“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图书馆信息收集多样性、存储的安全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可以说它给图书馆服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读者与图书馆发生的一切关系中,哪怕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动作,都会产生一系列电子轨迹,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用户根其个人信息和检索痕迹、借阅信息、行走路径、下载内容等行为信息,从而进行分析、预测用户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服务,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其次,在集纳用户信息和进行用户行为分析,预测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是什么,从而调查某一区域用户需求的共性和文化价值水平等,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建成智慧化图书馆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2]。
此外,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沟通的壁垒被打破,电子资源的迅猛发展,据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另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数字资源下载量较2018年增长20%,访问量较2018年增长119%。这组数据能证明,在互联网+环境下,纸质书籍的借阅对读者吸引度降低,数字资源开始备受欢迎,图书馆作为资源储备,更应该提供多种形式的资源,而数字资源的储存,更是大数据的一个优势技术。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升级图书馆的云端储存能力,并且通过物联网,
将高校图书馆、市政图书馆、书店、电子书资料库、科研网站,全部打通,推动,推动图书馆智慧化的升级。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推动图书馆系统的应用和开发,推动移动端图书馆的发展和处理,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有了大数据的介入处理,读者可通过关键词或链接找到书籍,掌上图书馆也能根据读者的喜好进行书籍的推送,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功能。
2 大数据如何应用在图书馆里
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读者需求,想要提升图书馆的到馆率,让读者一到图书馆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图书馆需要做好个性化的服务,挖掘图书馆自身的特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和产品,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借阅信息等结构化数据,做好读者分类,推出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活动,优化图书馆资源的配置,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
2.1 建设专属的图书馆资源系统
图书馆除了提供纸质书籍借阅的功能,座位预约、自助借还、移动图书馆等服务和科技查新等工作也是图书馆内提供的服务,但是大部分图书馆还是需要到馆预约,图书馆登记身份信息等等繁琐操作。通过大数据技术,图书馆可以建设专属的系统,在系统里完成所有图书馆内的服务,集合所有资源,读者通过登记自己的身份信息,在移动端完成所有图书馆的服务,可以提前在系统内查阅自己想要借阅的书籍或者是数据资料,在海量的数据中快速、准确检索自己想要的信息。在读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大数据可以通过读者的操作,对数据进行抓取分析,针对读者特点,做好个性化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和产品,才能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在系统里完成所有图书馆内的服务,方便读者,同时也集合所有资源,也是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做好读者分类,推出符合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的活动,优化图书馆资源的配置,进一步地提升图书馆的社群互动,打造图书馆的特色,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3]。
2.2 建立互通互联资源库
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涌入,不同的资源汇集,除了纸质书籍、图像、视频、音频、电子书等各种形式的资源,图书馆通过大数据中的云储存能力,通过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同时打通互联互通的其他图书馆。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中的区块链技术,利用分布式算法和存储,使得人人都成为信息的提供者,解决了信息收集的多样性问题。区块链“开放和共识”技术解决了信息传播的最大化问题,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一类的私有信息被加密之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都是公开的,但只展示信息,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这样,图书馆的资源流动,真正成为资源宝库,盘活图书馆内所有资源,让更多读者共享资源。读者们也可以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检索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并且做好补充[4]。
2.3 更多人性化的关怀
对于图书馆来说,做好自身的服务,打造图书馆自身的品牌,利用大数据,能精准的了解读者图像,提供更精细、个性化的服务。在建立图书馆资源系统的同时,可以大力推动移动端的手机服务。像是辽宁省图书馆就启动了手机端就“智慧条码”服务平台。读者登录该馆官方微信号,点击“微服务大厅”中的“智慧条码”,扫描读者所借阅图书的馆藏条码后,可以了解该书的各种馆藏信息:如果图书带有随书光盘,通过填写邮件地址,系统将随书光盘内容链接发送至邮箱,方便下载;平台会自动搜索图书的电子版本,方便随时随地线上阅读;平台还可推送图书相关音频资源,看书看累了,可以选择听书模式。
移动端的平台,读者的手机可以成为“口袋里的图书馆”,即智慧图书馆的信息采集器,推动图书馆实现纸质和电子资源的管理服务一体化,读者拿起手机就能享受电子资源、音视频资源服务,尤其适应当下的生活方式。将书、人、空间连接成一个信息生态有机体,通过对读者行为的数据分析,为读者自动推荐图书、推送资源。图书馆也可以分析数据,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举行读者活动,打造自身的特点。
3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要利用此契机,丰富了自身的资源库,特别是推出了很多自己的管理系统,但不可避免的是高校图书馆也存在盲目建设、隐私泄漏等情况,图书馆的建设不能跟风,特别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调整图书馆的定位,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提升,找好图书馆的亮点,实现大数据的创新应用,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