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2020-02-28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资源林业

崔 莹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65003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地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负面因素,城市居民无形中感到生活压力在加大,身心疲惫。森林不仅能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即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给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远离城市喧嚣和舒缓身心的静谧环境。因此,森林便自然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云南省国土面积39.41万km2,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奇异的喀斯特地貌,气候带的立体分布,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生态群落类型,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均为本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条件。

1 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

有别于传统的购物游、观光游,森林生态旅游是旅游者在森林生态系统内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接收生动的森林生态教育课,开展趣味生产、自然研学、休闲观光、舒心康养等一系列旅游活动,使旅游者走进森林,体验森林生态功能,既达到愉悦身心、森林康养和疗养的目的,又能够丰富旅游者森林生态知识,提高旅游者保护森林生态的意识,升华旅游者生态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是一种科学的、文明的旅游方式。

森林生态旅游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林业与旅游业完美结合的展现,也是国家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种创新经营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还能够通过旅游业的收入反哺林业,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1.1 生态旅游的由来

生态旅游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1983年提出的一种旅游专业术语,后来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于1993年对其内涵进行了确切的定义[2]。生态旅游是指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运用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准则。这是人们对传统旅游业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之后提出的概念,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旅游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以及传统旅游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等问题。因此,生态旅游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和认可。据相关的数据调查表明,自生态旅游诞生后每年的旅游业增长率约为20%,在所有旅游系列活动中增长速度遥遥领先[3]。

1.2 森林生态旅游的涵义

森林生态旅游是基于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一种正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的新型旅游方式,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迅速成为了时下旅游界中的主导。森林植被传统的提供木材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弱化,而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美学欣赏、身心康养和疗养环境的功能越来越加强。基于这样的背景,森林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森林生态旅游坚持以生态经济与旅游经济理论为基础,以森林保护为前提,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坚持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的原则,在旅游中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本质是坚持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以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结合旅游市场的导向将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这一旅游方式的兴起,不仅能够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从而提高林业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开发、规划等措施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森林生态旅游不论是对林业经济还是自然生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可以通过旅游业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又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作用。

2.1 推动林业资源建设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人们对人文旅游的趋向逐渐降低,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人群,长期面对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让他们的审美视觉变得疲劳。比起城市他们更倾向于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森林生态旅游。因此,积极利用好这一市场趋势的变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推动山区林业资源建设。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不仅扩大了旅游范围,同时也能够摆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森林资源利用方式。顺应森林生态旅游兴起契机,大力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如开展特色景观、森林康养和疗养、树木盆栽和艺术根雕等相关生态服务产业,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进一步丰富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为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提供资金来源。

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山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我省的普洱市为例。普洱市地处云南省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属于我国少有的热带雨林生态旅游资源。普洱市既有悠久的历史名茶普洱茶,各民族分布也较多,有着丰厚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非常适合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一方面将普洱市的森林植被发展成热带雨林特色景观,另一方面开发当地浓厚的民俗文化,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形成普洱市“热带雨林+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当游客置身于普洱市的热带雨林中,满目苍翠,鸟语花香,即刻便融化成森林家族一员,处处聆听雨林生态教育课。此时,游客带来的城市精神压力瞬间获得释放,敬畏自然和森林生态保护意识在心中自发萌生。

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资料显示:云南省2018年的林业资源利用率同比上涨10%,相比前五年上涨速度明显加快。其中,森林生态旅游在林业资源利用中的比重由15%上涨到40%,表明它在林业资源利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促进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传统的旅游业是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因此旅游产业的地区分布不均。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旅游产业比较发达,而经济落后且自然资源丰富的山区旅游产业则落后,导致山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但是,森林生态旅游的兴起为那些自然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的偏远山区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

例如我省的临沧市。临沧市古称缅宁,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该地区由于地处山区且偏僻,耕地面积少,经济条件落后,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下,曾为本省经济较落后的区域之一。但是,随着近年来云南省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该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进入开发选项,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自媒体等形式自发传播此处的美景资源信息,导致一时之间声名鹊起。云南省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投入,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现在临沧市已经成为本省著名的景区之一,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

该市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不仅促进了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云南省的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了补充和丰富。

3 强化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进行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时,要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宗旨,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杜绝在生态红线范围内进行,旅游增加的收益要返还于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中。通过加强对生态环保建设的投入促进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对森林的认识,变单一的木材生产为主发展成以森林生态产业为主,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提高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人们看到优美和谐的森林生态环境也能够产出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了山区居民和旅游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 森林生态旅游前景广阔

云南省土地面积辽阔,旅游资源向来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著称。但在传统的旅游中,各地区的游客承载力有限,特别是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很多旅游景区的接待压力非常大,不仅无法保证景区的环境,人员拥挤还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而自然环境资源一旦被破坏其恢复速度缓慢,有的甚至不可恢复。通过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丰富了本省旅游资源,提高了游客承载能力,拓宽生态旅游市场。

5 结束语

森林生态旅游是游人在森林生态系统内享用和消费森林生态产品功能的一系列活动。虽然其能够带动山区林业经济发展,但是一旦过度开发极易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后人无林可赏,无地可游。必须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严格把控好森林生态旅游中的游客承载量、活动项目以及空间范围的控制。

因此,在推广森林生态旅游时始终要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科学合理规划。规划要以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确保规划森林生态旅游规模在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其次是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的承载力,相关的法律法规则可以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保证旅游活动安全平稳开展[6]。再者是大力提倡研学旅游,将森林生态旅游办成普及生态环保知识的实践课堂和流动大学校。最后,积极发展森林疗养、森林康养等相关的静态旅游产业,形成森林生态旅游业中的健康产业,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以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人文景观到森林生态旅游,这既是旅游文化需求的变化也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也是林业生态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政府应该积极抓住这一机遇,带领当地人民加强对森林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更好地推动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展,形成“林业+旅游业”联动产业,进一步全面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森林资源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