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及基础安全施工技术研究
2020-02-28冯雷,王雨
冯 雷,王 雨
(沈阳联勤保障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建筑工程作为一种具有较高风险性的行业,其作业环境通常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与之相关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所以,如何实现安全施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成为施工单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目前而言,建筑场地施工条件越来越复杂,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应切实贯彻科学化安全管理条例,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事故危险源的有效控制。
1 建筑工程施工现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部分建筑方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没有构建较为完善的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导致后续相关工作无法安全有序进行。并且,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薄弱,无法遵循安全管理制度及条例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带来不良影响。管理人员权责划分界定不明,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内容和流程没有充分了解,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此外,在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中,未能构建系统化的设备管理方案,经常会因为客观因素,如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1]。
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1 控制材料质量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其原材料质量对于项目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注意原材料的种类、性能、数量,优化原材料使用规划,有效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开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根据建筑工程建设需求,对材料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针对不同施工设备材料的种类及质量要求,利用材料市场调研结果,从正规厂家选择其性价比较高的材料进行采购。加强信息化系统在施工材料控制方面的应用,注意材料指标的核准确认,对于不符合使用要求及劣质材料,要及时进行退还或举报处理,通过控制原材料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在原材料储存管理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材料储存管理条例,实现项目材料规范化管理。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时间跨度较长,所用材料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后容易发生腐锈、缺损等情况,降低项目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明确原材料管理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完善切实可行的材料资源分配使用模式,实现建筑工程材料的层次化管理。在项目投招标环节,应完善项目投招标的原材料管理,对其中涉及到的材料种类、规格等细则进行确定,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2]。
2.2 强化技术管理
就施工单位而言,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时,要重视技术管理创新,强调新工艺的引进,在科技投入上加大力度。首先,可以通过物资激励的方式,调动专业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在新型设备、技术、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实现在质量标准要求管理下的安全生产工作;其次,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保证安全技术研发基金的有效落实,加大对于新设备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再次,要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优化,强调信息化及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现代科技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最后,在施工人员工作时,经常出现项目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建筑单位管理人员要加强这方面的重视程度,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实际施工环境中,切实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3 工程进度计划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管控体系,保证项目施工的有序开展。施工单位应集合各环节负责人,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总体规划,配套完备的质量控制措施。进度安排应包含从合同签订到项目完工交付的所有阶段,保证进度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设计工程师和驻地工程师要深入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现场,将实际完成工程量与进度计划进行比对,了解实际施工进度及其与计划进度安排的偏差情况。通过对施工现场条件的实际调查,从多个方向深化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条例,强化管理细则,有效提高施工进度管理质量。基于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加强对施工地区的实地调查及情况了解,精准掌握当地气候及地质条件[3]。
利用现代化的施工进度控制仿真系统,模拟建筑工程施工情况,通过对模拟情况的分析,找出进度管理与实际施工情况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施工管理质量。将进度控制管理工作精准化落实,规定好每个项目环节的施工时间,提高项目进度管控效果。针对其中较为关键的节点,根据合同中的工期要求,明确不同环节的施工开始与结束日期,并落实违约责任机制。
3 完善基础安全施工措施
3.1 培养安全意识
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应该制订施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引进、培养,强化团队建设,保证生产安全。利用提高薪资待遇的方式,吸引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到建筑施工工作中来,为其制定好职业规划,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其涵盖了包括状态监测、器械实操以及故障预测等在内的多种安全问题,对从业人员水平要求较高。此外,要明确工程相关责任人,编制合理的安全管理计划,落实个人施工责任制度,建立安全施工体系。保证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找到有关负责人对事故负责,切实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施工单位还要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理论知识教导及实践技能培训,实现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做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常态化、合理化、制度化,利用生产安全监管条例进行约束,保证相关操作技术规范[4]。
定期进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座谈会,通过企业内部近期生产案例进行安全意识辅导,实现员工从“让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生产理念转变,增强其自身自律意识。座谈会应要求安全管理领导、技术人员、施工班长、基层工作人员等都参与其中,通过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强化基层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对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促进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重视培训考核质量,避免出现“走过场”的考核情况,尽可能做到教考分离,将技术素质水平与资金激励相连,提高员工的自主创新意识。
3.2 加大监督力度
对于建筑单位而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制度,能保证相关项目的安全施工。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从多个方向深化安全管理条例,全面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施工质量。积极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标准化,根据安全生产条例的具体要求,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应引进先进的器械设备,革新工艺研发工作,邀请行业内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工作指导,总结整改措施,完善基础安全施工科学化管理理念。器械设备安全标准化是施工单位安全运行的基础,要把握好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体系,创建品牌产品,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其本质意义就是对施工操作及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让单位战略规划能真正贯彻到每个生产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将规范性与安全性结合到一起[5]。
3.3 其他管理措施
新形势下,加强施工机械设备检修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来说,由于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自身的结构组建较为复杂,在进行设备检修时,工作人员应明确修理步骤,拒绝盲目检修,考虑到设备运行周期、实际运行情况、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订合理、科学的机械设备检修方案。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指导,通过规范化检修流程对设备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疏漏之处。此外,建筑方还应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监督、运行保养维护系统,以及相应的预防性检修工作,保证建筑工作安全,切实提高机械设备检修的安全系数,完善基础安全施工措施[6]。
4 结语
项目工程安全管理,是整个建筑行业工作中的重点项目,随着现代化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研发,其安全管理要求水平越来越高。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及基础安全施工技术,为施工单位创造更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