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制约因素及主要措施
2020-02-28邢丽娜
邢丽娜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第二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森林质量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状态的综合性指标,通过森林结构、立地条件、林地生产力、林木生长量、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效益等方面状况来评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通过客观分析当前森林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精细规划、定向施策,为修复、保持和增强森林的供给、调节、服务、支持等多种功能,而开展的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集约人工林栽培等一系列经营和活动。
1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重要性
1.1 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培育高品质森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森林生产力的大幅提升,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建立森林生态安全骨架,筑牢国土生态安全根基。
1.2 秉承绿色、创新发展理念
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推进森林经营理论、技术模式、组织形式、成效监测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使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使林区职工分享森林经营带来的经济效益。
1.3 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通过森林抚育、采伐更新、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副产品利用等精准经营措施,以实现无林变有林、同龄变异龄、单层变复层、低产变高产为目标,才能达到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
1.4 培育国家战略储备资源
通过建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标准,实施精准经营措施、精准管理和精准监测,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补齐木材供给短板,以可持续木材供给支撑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2 森林资源特点
2.1 植物资源
黑龙江省地域由连绵起伏的山脉和平原构成。主要山脉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平原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全省土地总面积为45.25万km2,其中有近50%为林地面积。在这些复杂的地域中生态类型多样,其中高等植物近2400余种。森林资源主要林分类型为:红松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硬阔混交林、软阔混交林、云杉林、冷杉林、杨桦混交林、柞树林、椴树林等。主要树种有:红松、柞树、椴树、杨树、桦树、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落叶松、红豆杉等。药用植物627种、387属、108科,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107种。食用山产品有真菌类、野菜类和野果类,其中以蕨菜、薇菜、老山芹等产量为最大。
2.2 森林资源分布特征
2.2.1 地方林业森林资源特征
黑龙江省地方林业森林资源较少,且地域分布不均,呈南北多、东西少的不均衡分布。资源分布特征以天然林占主体,纯林面积所占比重大,且天然林多为萌生林,林分质量差。萌生林占天然林总面积的62.40%,且多为中林矮林。
2.2.2 森工集团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
黑龙江森工集团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国有林资源主要分布区,是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在全国森林资源培育中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林区森林资源以天然林为主,区域内宜林地稀少,增加森林面积的空间十分有限;采伐、火灾后迹地以天然更新为主,作为先锋树种的杨桦类次生阔叶林分布广,林分结构简单、质量较差;林内卫生条件差,森林火灾危害严重;成过熟用材林面积比重小,珍贵树种和大径级林木少。
3 森林质量存在问题及影响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
3.1 森林质量存在问题
黑龙江省森林质量总体不高,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还有差距。
3.1.1 森林质量不高、自然提升缓慢
长期以来,因“重两头轻中间”,导致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乔木林公顷蓄林积量、公顷年生长量、森林公顷年生态服务价值与全球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国内其它主要省份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乔木林面积中,中幼龄林比重偏大、近成过熟林比例小,龄组结构需要合理调整。
3.1.2 人工林质量差、功能低下
人工林公顷蓄积量、平均胸径与天然林比较,较天然林低下。多数人工林径阶比较小,中幼龄林比例比较大;珍贵树种和大径级林少,缺少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林分结构单一,多为纯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3.1.3 天然林低质化明显
全省天然林面积中,几乎都是经采伐或森林灾害后形成的次生林和过伐林。形成大面积目的树种缺乏、结构不稳定,林相差、功能低的残次林。森林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减弱,林分产量下降、材质变差,稳定性降低,森林生产功能和生态机能衰退。
3.1.4 防护林纯化老化衰退严重
人工防护林面积中,几乎为纯林,森林病虫害风险高,林木受害严重。出现大面积的长势衰退,材质差,森林抵御病虫害、防风固沙能力下降。
3.2 森林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
3.2.1 森林经营严重滯后
全省现有中幼龄林中,急需抚育的过密、过疏和受害林分比例大。纯林中人工纯林占的比例大,林分结构筒单、稳定性差。每年森林抚育任务中退化林修复规模小,现有森林质量提升任务艰巨,森林经营工作严重滞后。
3.2.2 森林经营短期行为严重
传统的增数量、扩面积思维在林业工作的各个方面普遍存在,重造林、轻经营,重单一措施、轻综合治理等短期行为比较突出。过去超强度抚育或者以出材为目的,以短养长,造成森林逆向演替,林分质量下降,导致局部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3.2.3 林业科技支撑不足
林地立地质量评价等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低效林改培、森林作业法体系等关键技术研究不到位;技术人才不足,尤其基层森林经营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亟待建立健全符合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区域特点的森林经营技术模式;一些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修订不及时。
4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主要措施
4.1 分区经营、分类施策
科学合理布局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区域,每一类型区域按照自然生态状况分区经营,并在生态区位重要、立地条件较好、森林质量亟待提升、生态增容潜力大、支撑能力强的重点区域,设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示范项目。
按照因地制宜、营管并举、量质并重的原则,综合采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及相关集约人工林栽培等措施,分区经营、分类施策,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培育针阔叶树种混交林、先锋树种与演替后期树种混交林、乔木与灌木混交林,发展以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大径级储备材、深根系树种、演替后期树种为建群种的混交林,形成多层次、厚冠层森林结构,不断增加森林效能。
4.2 建立健全森林质量提升制度
按照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和严格管护森林资源的要求,完善林业法治体系,健全森林经营制度,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推进森林质量提升提供可靠保障。用法治意识构筑全社会保护生态的无形红线、提升森林质量的法律职责;依据全国森林经营规划,执行省级规划和县级规划。将提升森林质量的要求落实到工程实施的各环节、全过程;正确处理森林培育与森林采伐的关系,激活各类经营主体科学经营森林、提高森林质量的内生动力。
4.3 创新示范森林质量提升技术
4.3.1 推广示范区实用技术
根据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原则,按照我省森林分布及区域特点,依托现有林业相关示范(试点)基地(林场),建设一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科技示范基地,构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体系,示范引领推动全省森林质量提升。
4.3.2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依托国家制定我省的立地质量评价、退化林分修复、灌木林复壮更新、储备林培育、森林质量评价、森林质量提升工程评价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形成相对完备的森林质量提升技术标准体系。
4.3.3 创建典型森林经营模式
按照《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建立典型森林抚育技术模式;按照《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和《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定(试行)》,建立典型退化林修复技术模式;根据灌木树种生长规律,建立典型灌木林复壮更新模式;建立典型的储备林建设模式。
4.3.4 建立森林质量提升管理平台
依托林地“一张图”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采用高精遥感、定位监测、主流GIS平台、大型数据库技术,发挥云计算和传输网络的优势,建设互联互通、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大数据平台,具备决策智能化、设计地块化、作业精细化、成效监测精准化能力。
5 结语
通过对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特点、森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主要措施,以推进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管理,科学开展造林、抚育、改造和森林采伐、利用以及更新造林,逐步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