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战略管理探讨

2020-02-28朱小明梁释贤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战略客户

◎朱小明 梁释贤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各行各业竞争压力剧增,在战略决策上稍有不慎将会遭受市场反噬,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重大经济损失。当前,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的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的主要竞争,换言之就是战略管理之间的较量。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脱颖而出,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今,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已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是社会经济新的助推力,在不断向传统领域渗透的进程中,逐步向“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造成强烈冲击,同时也是对经典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颠覆。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战略管理发生重大改变,其实施是否能跟随发展步伐,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相关概念解析

(一)互联网+

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和经济形态,“互联网+”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创新2.0 在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新的社会发展形态的总体概况。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3月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行动计划。当前“互联网+”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跨界融合。“互联网+”中“+”就是指将互联网和其他行业、领域结合起来,是一次全新的变革。二是具有创新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创新意识来求变。三是重塑结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而“互联网+”的产生,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同时扩大了企业产品销路,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一次重构。

(二)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更好地寻求发展、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在充分研究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立足今后发展,运用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指导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目标和战略方针,并为后续稳步实施进行系统、全面的谋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规划性。企业战略管理就是企业高层在科学分析市场环境、敌我双方情况后,对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制定长期计划,并对具体实施条件进行精心准备,同时借助评价、调控的手段来确保战略有序开展的动态管理过程。

二、“互联网+”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战略制定模式发生改变

以往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通常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多所表现出的是上级领导层的意愿,使得企业上下对战略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改变,战略管理不仅需要从上至下形成,同时也需要从下自上推进。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环境不断变化,要想更好地洞察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正确对企业的发展做出预判,就必须采集到最新的数据信息,而企业更接近市场的基层员工所接触的数据更全面。因此,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必须多方吸纳意见,多层次、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不能仅仅是单一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战略,要与自下而上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

(二)企业战略规划更凸显开放性

很多企业多是通过组建专家组的方式来推进战略规划的开展,专家组成员多是由企业内部管理团队或是外部战略咨询公司专家组建而成。在形成战略时,往往是由企业高层小范围对战略规划和业务占比进行探讨。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要想更好地寻求发展,就必须及时充分获取各类信息,采取更为开放的战略规划方式,通过智库机制推动参与企业战略研讨的成员组成更为多元化。

(三)企业战略呈现动态变化

一直以来,企业战略都被定义为顶层设计,以国有企业为例,其战略规划周期一般为中长期规划,如5年、10年,甚至还会对今后20年进行长期规划。而这种战略周期较长的特点,也使得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状态,在实施战略时须严格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执行,战略管理目标缺乏动态性。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客户需求、市场环境等随时都在发生改变,因此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动、行业发展等对战略目标进行实时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执行“战略是临时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观念,尤其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着重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实时追踪,并根据追踪结果调整企业战略,使得企业战略呈现出动态化特点。

(四)使命和价值观成为企业战略核心

以往,企业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制定明确的战略定位和竞争策略,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因此,企业在竞争格局预判的战略研究中,更注重对自身资源能力的结合,在立足竞争格局的大环境下,开展差异化的战略定位。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消费者特征、需求以及消费群体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复杂,战略管理逐渐向长远发展目标和价值链体系倾斜,而这也意味着企业在业务决策上更加灵活,选择性更多,同时业务布局围绕企业发展使命和价值实现开展。

(五)企业战略决策关注点从财务回报向顾客价值转变

以往企业战略决策更关注于财务回报率,如企业的发展规模、所占领的市场份额、未来市场占有率等,并在战略规划方案中,通过财务报表体现出投资回报率、利润、营收等目标。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如果只关心财务回报,看中各类报表数值显然是无法适应时代变革的,单纯从财务角度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战略实施情况,很难能够实现盈利,必须关注用户体验,将客户价值作为企业战略的关注点。

(六)战略研究主体变为员工和客户

以往竞争对手、客户是企业战略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分析彼此之间的优劣势,从而制定具有差异化的战略;而对客户的研究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客户需求,生产和研发满足客户喜好的产品,同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客户和对手一直都是多数企业战略研究的重点所在。但是,在新形势下,员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因此除了研究客户外,还应当多关注员工,这是因为创新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因素。以前,企业可以凭借着先进的设备、优秀的营销能力就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但随着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只有走创新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而创新又与员工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战略管理的路径探索

(一)树立全新的战略管理理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其实质就是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首先,需要从战略层面,对经营管理者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加强管理者战略管理意识的转变,让他们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企业环境和市场发展所面临的变化。其次,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等途径,强化员工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认可,通过培训激发和挖掘员工的潜能,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企业自身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在企业上下形成不断学习的氛围,推动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保持在统一高度。

(二)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人才作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日渐提升。企业要想在新形势下,快速与市场环境相对接,跟上时代步伐,就要加强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战略管理为核心,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具体而言,在选拔创新型人才时,应更注重专业素养、创新意识以及专业能力,尽可能将人才价值转化为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可用价值。其次,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互联网+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新媒体渠道,如微信群、公众号等,向员工推送相关知识,增强培训的灵活性,使得员工参与培训的方式更加多样。而在培养平台的上,要不断进行创新,通过搭建员工与互联网之间桥梁,开展交互式培训活动,实现人力资源与员工管理无缝对接。而借助互联网培训,能够更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充分掌握员工的期望值,通过强化员工培训,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自媒体构建公众平台,向社会公众和员工发布企业的发展动态。在培训模式上,人力资源部可以依托“互联网+”模式,创建在线培训视频,实现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通过线上视频学习和线下培训,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此外,在积极践行"走出去"策略的同时,加大“引进来”力度,通过具有竞争性的薪资体系和完善的福利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三)推进线上线下运营模式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而在电商领域又被称之为O2O。该模式主要是通过线上推广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知道产品,从而进行咨询和购买;而线下则主要负责向客户提供体验平台,争取将客户的初步需求转变为实际消费行为。通过线上联合线下的方式,两者各司其职,共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消费服务。一方面,企业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提供线上服务来构建完善的供应链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传播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实现线上体系中产品信息到库存信息、商品价格到物流运输、消费者需求到售后反馈等数据的共享。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上对客户和产品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并将数据结果及时传递给线下供应链环节,从而来指导线下服务的开展。比如,根据产品的市场反馈、实体库存数等信息,生产商就可以明确产品的具体产量,并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对产品供应进行及时调整。而销售商则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库存以及消费者的喜好,对产品种类、数量等进行调整。而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均可以获得所需的产品信息。这样的方式,使得企业的营销渠道更广,能有效增强客户粘性。

(四)加强体验营销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对消费者的行为和观念产生了重大冲击,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积极应用现代科技,通过体验营销模式,来促进消费者经营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当前,企业互联网应用已逐渐普及,并趋于成熟化,不仅开展了线上渠道建设,还积极对门户网站进行改造、开设微信公众号、开通线上支付。其中,微信逐渐成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重要工具,借助微信公众号企业可以与消费者、客户进行互动交流,还可以提供产品查询、网上支付、会员管理等服务。同时,消费者和客户通过微信公众号还能直接进入企业的网络商城。此外,企业还应加强线下实体的互联网改造,通过在实体布设WIFI、开发数字化会员卡等方式,围绕客户切身利益和需求,探索全新的精准化营销模式。比如数字化会员卡,集消费、储值、便捷支付等于一体,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金融类会员卡。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以在线下投放移动销售助手,引进PAD 工作台,减少线下员工工作量,提高客户的体验。另一方面,通过跨渠道营销增强客户的体验。对于企业而言,线下渠道是接触客户最多的场所,客户的体验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产品销量,因此企业必须要对线下实体进行创新升级,根据当地市场行情,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大力开展场景营销、跨界营销为主的体验式营销,创设舒适温馨的环境,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产品推广活动。而跨界营销则主要是指企业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通过发放优惠券、购物券的方式,与其他行业共同开展营销活动。

(五)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当前,企业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了传播多向互动,对此企业在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建设渠道的同时,应发挥互联网共享性、互动性的优势,借助新媒体平台,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企业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新媒体平台建设。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利用互联网传播快、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扩大企业传播路径,向广大公众传递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服务文化、产品质量文化等信息。借助新媒体平台建设,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大众的认可。为更好地推动企业宣传工作的开展,还应当制定健全的运维机制,对推送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内容能够正确引导舆情,向大众推送高质量的信息。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新媒体平台顺利运行。二是通过互联网加强企业价值观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价值观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企业价值观管理,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思想与行为规范,让员工明白在工作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的程度,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比如,可以通过新媒体、自媒体、门户网站等渠道,开辟专门的文化专栏,并在专栏中融入渗透出企业价值观,让员工、客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价值观念的传递。三是积极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落实好EAP 服务,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所谓EAP 即员工支持计划,就是解决好员工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支持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以及心理资本,从而使得员工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以此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在EAP 服务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秉承"以人为本"原则,对员工所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引导员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此外,企业还应加强群体性文化活动,一方面要继续落实运动会、歌唱比赛、岗位大练兵等常规文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向社会传递员工勇往直前、敢于拼搏、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以正能量传播为企业提供不竭的助推力。四是打造具有优势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应高度重视外部文化对企业内部文化的冲击,着力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优势性企业文化。在立足总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有的文化理念、规章制度,提炼其核心要素,对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重塑,以此来激发员工斗志,增强员工凝聚力。

结语: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强烈冲击,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机遇和空间。因此,企业必须要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正确了解和看待“互联网+”对自身战略管理的影响,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变革,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战略管理之路,充分将战略管理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以此来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互联网+战略客户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战略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23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