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路径探讨

2020-02-28康延娇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债务融资企业

◎康延娇

一、企业债务风险的负面影响

企业背负债务风险,必将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是企业资金周转会出现不畅,加剧企业间债务拖欠,容易诱发债务风险传递的多米诺骨牌效用,伤害企业正常经营。

二是债务风险与融资需求相互推动,会抬升社会债务融资成本。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利润率整体偏低,这会造成企业信用风险上升,银行在发放新增贷款时,往往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融资成本就会逐渐提升,进而再度压低企业利润率。

三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债务风险向银行传递的概率增大。当风险降临,相关银行将面临不良资产激增的考验。

二、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路径

形成企业债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比如前期经济刺激留下的后遗症,产能过剩行业占用大量资源,国有企业部门财务软约束,金融领域融资结构失衡等。因此,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应结合稳增长和调结构的要求,对各类企业债务问题合理区分,合理控制和纾解不同类型的风险。

一是通过注资与重组,降低企业债务负担。

建议国家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对暂时有债务困难的企业进行财务投资和组织增信,出资比例不超过20%、在董事会有特别表决权,在企业经营改善、摆脱债务困境后再市场化退出。此举不仅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债务难关,同时可将部分存量资金(如社保、养老)盘活,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持大企业按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对中小企业进行重组,通过并购和重组化解部分债务风险。

二是释放改革红利,实现降本增效。

积极推进减税放权、减少管制、科技创新补贴等改革措施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增强还本付息能力。用更大力气释放改革红利,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强生产要素流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通过奖励、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引导融资性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帮助小微企业增信融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拓展股权融资市场。

研究设立区域性股权融资市场的有效途径。努力调动地方政府、证券经营机构和企业三方积极性,完善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强化外部投资者保护机制,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激活存量,把风险和收益同时以合理价格转移给国内外资本市场,既优化企业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也符合当前国家政策的要求。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对合理向境外转移产能的企业,建议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增强跨境投资经营能力;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通过探索发行优先股、定向开展并购贷款、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此外,金融业也要按照《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不搞"一刀切"、"急刹车",不搞集中催债,积极主动帮助涉事企业化解债务风险,履行社会责任。

四是企业经营层面,要强化过程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应收账款的预警机制,化解债务风险。

首先,加强客户信誉和资质管理。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资质和信用等级的全面考察和评价,并根据销售回款的历史记录来调整客户信用级别。根据其资质和信誉程度的高低,在营销政策、终端支持以及风险防范方面区别对待。

第二,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每一笔订单在系统里都可做到实时更新,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随时可以查看订单从采购到生产、入仓、销售、储运、财务汇总、开发票等等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防范债务风险的发生。

第三,提升营销人员的风险意识,对营销人员在回款问题上进行严格考核。督促营销人员,缩短应收账款的时间,建立应收账款中坏帐、呆帐的预警机制。

第四,健全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系。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必然要求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别是在销售上,因为营销队伍是企业所有员工中最难管理的一部分。

业务员过程管理:客户拜访、终端铺货、经销商库存多少和货龄的长短、回款跟踪,销量指标考核、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等;

客户关系管理:客情关系的维护,客户信任管理等;还有物流和后勤管理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诸多措施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融资结构,加大股权融资比例当属重中之重。因为在直接融资比重不高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手段主要依靠信贷等间接融资,这造成我国企业负债率持续偏高。因此,从调整融资结构入手,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壮大主板市场,深挖“新三板”潜力,鼓励股权投资以及私募市场发展等。唯如此,才能让资本市场发挥好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担起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重任。

猜你喜欢

债务融资企业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资
融资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