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食物源中乳酸菌的分离及酸奶发酵性能研究
2020-02-28郑天宇彭帅杨小玲朱雪蕾吴慧昊
郑天宇,彭帅,杨小玲,朱雪蕾,吴慧昊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 730030)
酸奶是以牛(羊)乳或乳粉为主要原料,杀菌后添加乳酸菌发酵而成的发酵乳制品[1]。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多年来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它不仅保留了牛乳中所有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因发酵作用产生大量的乳酸及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乳酸菌[3]。酸奶能有效促进人体消化,增强机体对乳糖的吸收[4],促进机体物质代谢及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经常饮用酸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血中胆固醇等功效[5~8]。而且酸奶发酵过程中,牛奶中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有20%左右被分解成小分子,更易消化和吸收,各种养分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9]。
发酵剂是决定发酵乳制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酸奶产酸和产香的基础和关键因素。酸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酸奶发酵剂的品质类型及活力[10]。甘肃省有丰富的牛乳资源,当地牧民沿袭传统的方法制作的乳酸奶产品风味独特,组织状态细腻,口感优良,牧民经常食用,大多健康长寿[11]。这表明当地酸牛乳中有性能优良的乳酸菌群[12]。本研究采集牧民传统制作的酸牛乳与泡菜,对其中的乳酸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及发酵性能的测定,以期筛选出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菌株用于酸奶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厌氧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菌株:植物乳杆菌、双歧杆菌、戊糖片球菌、戊糖乳杆菌、ZT010T;分离自泡菜制品、牧民自制酸奶的乳酸菌株。
1.1.2 原料:纯牛乳。
1.1.3 培养基:
乳酸细菌(MRS)液体培养基(g/L):蛋白胨 10.0g、牛肉浸粉10.0g、酵母浸粉5.0g、柠檬酸三铵2.0g、葡萄糖20.0g、吐温-80 1.0mL、乙酸钠5.0g、磷酸氢二钾2.0g、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蒸馏水1L,pH6.6-6.8,1×105Pa灭菌20min。MRS固体培养基:在上述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20g/L碳酸钙、17.5g/L琼脂。
1.1.4 仪器与设备
M L S-3 7 5 0 全自动高压灭菌器(J A P A N SANYO),GL-21M高速冷冻离心机(赛特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BX51T-32P01 数码光学显微镜(OLYMPUS .JAPAN);1285 生物安全柜(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
1.2 方法
1.2.1 样品采集
采自甘肃省甘南州牧民家庭自制酸奶及泡菜制品,共采集5份。取样后将其放入无菌瓶中,储存于冰盒中,并于48h内送至实验室用于菌株的分离、筛选。
1.2.2 发酵菌的分离及纯化
取乳样及泡菜制品各1mL,采用梯度稀释法将酸奶稀释至10-8,将泡菜制品稀释至10-6。取0.2mL稀释样品,平板涂布于含有碳酸钙的MRS培养基上。于37℃倒置培养,48h后观察菌株生长情况。在培养基中挑选具有明显透明圈的菌落进行分离和纯化。并记录下培养基菌落总数。
根据菌落形态(大小、形状、颜色、边缘、光泽)对菌落进行命名[13],挑选形态不同的菌落在MRS琼脂培养基上反复划线纯化培养直至镜检为纯菌株[14]。将纯化菌株置于4℃保存备用。
1.2.3 纯化菌株的形态学观察
挑纯化后的菌落进行简单染色,通过简单染色镜检图片记录各个菌落形态特征。
1.2.4 酸奶生产的简要工艺流程
纯牛乳→杀菌(煮至微沸)→ 冷却(室温)→分装→接菌→封口→发酵→ 后熟及冷藏(4℃)→成品[15]。
1.2.5 菌株初筛
将分离菌株在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后,以16%的接菌量接种于纯牛乳中,发酵培养,记录下凝乳时间、凝乳外观及乳清析出量。淘汰活力差、凝乳性能不好的菌株,筛选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进行后续实验[16]。
1.2.6 不同菌株发酵酸奶感官综合评定
将初筛选定的菌株分别以16%的接菌量接种于灭菌的纯牛乳中,发酵至凝乳,凝乳后后熟冷藏发酵24h,由10名食品专业人员(男女各半)品尝鉴别,评分标准为产品的特征,包括表层外观、组织状态、口感、乳清的析出等。评定标准如表1所示[17]。
1.2.7 不同温度下菌株发酵性能对比
将初筛选定的菌种以16%的接菌量接种于纯牛乳中,将其分别放置在37℃、40℃进行发酵培养,设置三个重复实验。凝乳后按照发酵乳感官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对比不同温度下菌株发酵性能的差异。
表2 分离菌株形态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的分离结果
从牧民家庭采集的发酵乳样本及泡菜制品中共分离出6株发酵菌,其中杆菌4株、球菌2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染色观察,具体结果见表2。图1~3为选取分纯菌中具有代表性形态特征菌株图片。
图2 杆C(10×100)
图3 杆D(10×100)
2.2 初级筛选结果
以分离活化出的6株乳酸菌及实验室保存的5株菌制备酸奶。根据发酵结果表现,淘汰发酵过程中活力弱、凝乳性能不好、发酵性能差的菌株,最终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的5株菌进行后续实验。5株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ZT010T、双歧杆菌、杆A。菌株发酵效果如表3所示,酸奶发酵结果如图4所示。
2.3 不同温度发酵实验
将初筛获得的5株菌种按照16%的接菌量接种于纯牛乳中,接种后的牛乳分别放到37℃、40℃发酵培养,设置三个重复实验。凝乳后对其组织状态、滋味及风味、色泽等指标做出评定[18],按照表1的评分标准,取其平均值[19-20]。结果如表4、表5所示。发酵结果见图5、图6。
表3 菌株发酵效果
图4 酸奶发酵结果
由表4可以得出,37℃发酵时,5种菌株发酵酸奶都具有较为良好的发酵性能:双歧杆菌和ZT010T凝乳时间长,组织状态较差,口感粗糙;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以及杆A凝乳时间较短,有发酵香味且口感细腻,双歧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均无乳清析出且发酵色泽优良,戊糖片球菌、ZT010T、杆A均有少量乳清析出,戊糖片球菌以及ZT010T有结块现象,杆A色泽程度较其他发酵菌差。
表4 37℃发酵实验
图5 37℃发酵实验
由表5可以看出,在40℃发酵时,5种菌株发酵结果较37℃都有所改善,双歧杆菌发酵时间较长,产酸能力较好,组织状态较好;植物乳杆菌、ZT010T发酵时间较短,口感细腻,组织状态光滑,色泽优良;戊糖片球菌、杆A发酵时间也较短,色泽较好,产酸性能优良。
表5 40℃发酵实验
图6 40℃发酵实验
通过两种温度下酸奶发酵效果对比可以看出:37℃下凝乳时间与40℃相比有一定差异性,后者比前者在发酵时间上有一定程度的缩短。其中ZT010T前后差异较为显著。双歧杆菌是所有实验菌种中发酵时间最长的,但当温度改为40℃时,发酵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缩短。ZT010T在不同温度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乳清析出量以及组织状态。两组温度下感官综合评分结果对比表明,40℃发酵的酸奶色泽均匀一致、口感细腻、有浓郁的酸奶风味且几乎无乳清析出,各项指标综合评分较高,更为可口。
3 结论
从甘肃牧民家庭采集的酸牛乳及泡菜制品中共分离出6株乳酸菌,初筛后加上实验室保存菌种共得到5株发酵性能优良的菌种。这5株菌凝乳时间较短、生长活力较强、乳清析出较少。将分纯后的菌株分别在37℃以及40℃接入纯牛乳中发酵培养,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温度波动对酸奶发酵特性和品质有影响。40℃发酵可以改善酸奶的乳清析出量、组织状态以及酸奶的风味,其感官总评分高于37℃时发酵总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