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危机感知对商场火灾中公众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0-02-27顾鑫炳陈雨欣

关键词:危机感商场消防

顾鑫炳, 刘 明, 陈雨欣, 彭 毅,*

(1.浙江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浙江 杭州 311400)

一、引 言

火灾由于其高频、高损失的特性,是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商业场所数量不断增多,商场电气照明设备众多,可燃商品多,用电负荷大,火灾风险高。一旦发生商场火灾,上下贯通的空间结构会使得火灾在短时间内蔓延。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2018年全国共发生火灾23.7万起,死亡1 407人,伤798人,直接财产损失多达36.75亿元,其中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17 740起。[1]商场内部人员高度密集、流动量大,[2]其每起火灾事故造成的伤亡损失远高于其他场所。[3]2013-2018年,商场火灾中电气火灾占30%以上,主要为用火不慎和生产作业不当引起的火灾,[1,3-7]这使得商场火灾隐患难以彻底规避。因此,在发生商场火灾后,公众及时感知火灾的危险信号,采取积极的应对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危机感知是人们对危机事件的心理感受和认知,不同的人对同一危机事件的感知往往不同。火灾受灾者意识到火灾的发生,主观判断火灾类型与危险等级,进而采取应对行为。因此,面临相同的商场火灾场景,公众的危机感知在其火灾应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关于火灾中人的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行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少有探究危机感知对火灾应对行为的影响。为加强火灾中公众应对行为调查的针对性,本研究首先基于情境理论,构建一般和严重的商场火灾场景,并通过专家访谈修正火灾场景设计,保证火灾文本情境模型构建的科学性。然后,对商场人员进行多阶段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场景危机感知对商场火灾中公众应对行为的影响,希望为提高公众火灾危机感知能力,优化消防部门火灾宣传教育,开展不同场景消防演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回顾

面对复杂的火灾危险情境,公众会在火灾中采取多样的行为。在火灾危及到生命安全时,如何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做出正确的避难行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的研究常使用质性分析、可靠性指标构建与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展开对火灾中人的行为决策研究。

质性分析在火灾中人的行为研究里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其研究主要包括火灾中人的行为影响因素、失误行为。学者主要基于新闻媒体和消防部门公开的火灾事故报道分析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如Kobes、[8]Bryan[9]等借助前人的研究,从火灾特性、建筑特性和行为人特征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影响火灾中人的应对行为的因素。人因失误主要表现在人感知环境信息、决策和行为的失误。[10]火灾中个体行为决策失误主要包括在疏散时直接从高层建筑往下跳,在疏散中乘电梯,没按照规定的疏散路线疏散,打开密封门,以及因为逃生知识的缺乏选择迎着烟、有毒气体疏散,躲在通风口避难,无目的地随着人流跑动。[10-11]质性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基于理论模型,从大量的火灾事故中发现一般的行为规律和特殊行为的差异性。然而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参与性,其研究结果受研究人员的先验知识影响较大。

除了质性分析外,研究还构建火灾中人的行为可靠性指标,分析、预测火灾中人的行为失误。人的可靠性包括认知、决策、行为可靠性,研究主要根据认知决策模型、模糊数学理论[12]和专家经验[11]建立可靠性指标,并对火灾中人的应对行为可靠性指标进行定性评价分析。行为可靠性研究还会在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发现火灾后公众疏散、通知他人、确认事故情况、忽视火灾信息等行为特征和策略选择进行描述分析,[13]从而有效评价火灾中人的认知、决策与应对行为的可靠性。但该方向的研究定性评价,仍缺乏对各指标关系之间的深度梳理分析。

问卷调查法能减少质性分析里研究者的主观性,也被大量应用于火灾应对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火灾灾前决策研究和灾后幸存者调查研究。为还原公众在火灾中真实的应对行为,学界最先通过调查火灾事故中的幸存者,研究火灾中人的行为。早在1956年,美国学者Bryan通过调查阿伦德尔公园火灾的部分幸存者,发现家庭群体成员在火灾中会相互帮助,并有返回火区抢救他人的行为;而他们选择的应对行为是在对火灾的辨识、确认、解释分析、评价基础上做出的。[14]1972年英国学者Wood在火灾事故后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了英国1 000多起火灾事故中的2 000多名当事者在火灾中的行为,并将公众面对火灾时警告他人、组织疏散、请求他人帮助、帮助他人、等待消防队救援等行为进行逐级分类。[15]在借鉴国外事后调查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张树平运用问卷调查了1999年1月1日到2002年10月169起建筑火灾事故的幸存者,并对其行为进行编码,发现中国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反应排序依次为报警求助、通知他人火灾信息、亲自外出查证、尝试救火与向他人求救。[16]火灾幸存者行为调查尽管真实性高,但许多火灾事故中幸存下来的人不愿回忆当时的火灾场景,灾后调查难度与数据获得都十分困难,接受火灾事故后行为调查的人数量较少,如张树平对169起建筑火灾事故的经历者进行调查仅回收274份问卷,许多起火灾仅1名幸存者接受调查。另外,幸存者之所以在火灾中生存下来正是其采取了正确或有效的应对行为,而更多的人由于采取不当的火灾应对行为丧生。幸存者的应对行为决策不能涵盖火灾时全部人的认知行为决策,其代表性欠佳。为此,学者通过火灾情境假设,调查灾前人的决策行为,来弥补幸存者调查样本较小的缺点。当前火灾情境假设主要假设火灾发生的场所,如公寓楼[17]、地铁[18]、地下商业建筑[19],并与幸存者调查一样,仅对行为选择的分布进行描述与统计分析。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研究中一般结合使用,问卷调查以数据获得的便捷性,问卷编码的一致性以及量化操作方便的优点,弥补访谈样本较小、数据编码困难的局限,可以获取公众更为真实的决策行为结果。

危机感知是人们对危机事件的心理感受和认知行为,其感知结果影响着他们对危机事件的应急、应对、防范等行为。风险客观存在于社会,危机则是由于对风险管理不当造成的突发事件,危机某种意义上是风险的演化发展导致的。作为风险社会的实践性后果,危机将会更频繁发生,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20]为此,危机感知虽然与风险感知一样,都是对事件导致的损失与伤害的认知,但不同于风险感知对潜在的、易对人或社会造成损失、伤害的可能性感知,危机感知更多是针对风险导致的危机事件的感知。危机感知的研究也主要针对企业、政府等组织出现的危机事件,包括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财政、产品、品牌形象等危机,政府面对的贸易、治安、信任等危机,关注公众或消费者的危机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如基于web的网络抽样,探究主流媒体报导在公众危机感知中的作用;[21]利用问卷调查分析制度信任水平、行业信任水平、企业信任水平对消费者产品危机感知的影响;[22]基于跨文化视角,在公司丑闻下比较美国与德国消费者危机感知对危机应对的影响。[23]危机感知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探究危机感知的影响因素,另一类则是探究危机感知对行为的影响。在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的危机感知研究中,主要涉及公众环境危机感知、[24]交通危机感知[25-28]、采矿危机感知[29]与建筑安全危机感知[30]等。在环境危机中,公众的环境危机感知越严重,公众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信任越低,互联网的使用还会进一步降低公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24]在交通危机中,驾驶经验、注意广度、危险类型等会显著影响驾驶员的危机感知,[25-26]飞行环境、飞行员特征和组织文化等会对飞行员的危机感知产生影响,[27]而交通信号敏感性则可帮助骑行者更好感知交通危机,但视听器官的多任务使用则会降低公众的危机感知。[28]在建筑安全危机感知中,工龄、职位、事故发生的频率与严重程度等会显著影响工人的危机感知。[30]在突发危机事件情境中,公众习惯于凭个人经验对危机事件做出评估,公众的危机感知不仅会影响其行为表现,还会影响危机事件的演化。然而已有的火灾应对行为研究,主要探究年龄、性别、学历、火灾经历、消防演练等对公众应对行为的影响,[12-19]缺乏危机感知对火灾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

鉴于问卷调查对象回答的一致性,数据方便量化进行统计分析,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本研究基于情境理论,构建商场火灾文本情境模型,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设计火灾应对行为影响的调查问卷,探究公众场景危机感知对其火灾应对行为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本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展开场景危机感知对商场火灾中公众应对行为的影响的研究,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本研究首先对商场火灾事故报道、新闻和火灾场景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利用文本分析法提取关键的火灾表征信息,并初步构建严重程度不同的两个商场火灾场景文本模型及调查问卷。其次,在现有火灾应对行为的研究基础上,设计访谈大纲,对浙江省富阳市和乐清市消防大队的消防员进行访谈。访谈调查由调研小组依据访谈纲要进行提问,同时结合消防员的反馈自由提问。其中访谈分为重点访谈和一般访谈,重点访谈对象为消防经验长达十年以上的消防大队长,全面了解商场火灾起因、应对、逃生等情况,访谈时间为1小时;一般访谈对象为普通消防员,访谈时间为20分钟,从而修正初始问卷,保证内容效度。问卷调查采取多阶段实地调查,通过预调研修正形成最终问卷。正式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场所的建筑物类型等基本信息,火灾经历、消防知识了解程度、消防演练次数、去商场次数等控制变量,以及场景危机感知与应对行为等主要观测变量。正式调查中,每位被调查的商场人员随机填写一份严重或一般商场火灾场景下的应对行为问卷。最后,对问卷调查数据编码和整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与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危机感知对火灾应对行为的影响。

(二)火灾场景构建

火灾危机感知是对火灾所呈现的灾害场景整体的判断和认知,商场火灾受火源燃烧特性、致灾因子等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火灾场景是能反映该次火灾特征并区分于其他可能发生火灾的关键事件,是对一次火灾整个发展过程的定性描述。[31]不同的火灾场景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公众的危机感知,进而影响应对行为。情境理论是伦敦语言学派为有效传达客观世界和内部思维状态的信息所提出的理论,其任务是从客观世界的大量真实情境中抽象出情境的内部结构,以得到情境的数学抽象,从而提供符合客观事件的自然语言表达模型。[32]情境理论为构建基于真实火灾场景的语言文本模型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文本情境模型是文本阅读表征信息与阅读者背景知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微观世界,包括时间、空间、因果、主角和意向5个维度,而时间、地点、人物则是文本情境模型简化的3个基本维度。[33]文本情境模型完整包括表层编码、文本基础表征和情境模型,而文本表层编码和表征建构能力的高低并不会决定阅读者的情境构建能力,人们会最大程度地加工文本信息构建情境模型。[34]为有效测度危机感知对火灾应对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情境理论,构建商场火灾文本情境模型,从而加强应对行为调查结果的针对性。

火灾中人的应对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时间约束,公众对火灾场景的感知是一种即时场景的实时感知。为保证问卷的可读性,本研究从时间、地点、人物3个基本维度构建火势大小不同的对应场景。首先根据事故造成的后果和损失,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应急管理部等披露的火灾事故报告以及搜狐、新浪等新闻报道中相关的商场火灾文本进行分类整理,并利用文本分析提取火灾场景基本要素。根据文本分析的结果,最终确定烟、气味、可视度、温度、火势增长速度描述作为基本的火灾文本编码,即用来区分火灾场景的关键编码元素,人员数量、所处楼层和位置作为商场编码。为便于控制火灾场景这个主要因素,避免场景构建中时间、地点描述的干扰,本研究根据情境理论时间、地点、人物三个基本维度,构建商场火灾事件下的对应场景文本编码与表征,如表1所示。

表1 商场火灾场景文本表层编码与表征

为对比严重和一般的火灾场景,本研究借助不同表征的火灾文本编码进行区分,其余编码因素采取同样的表征描述,从而控制情境模型中的其他编码因素对结果带来的影响。经过专家指导修正,以严重的火灾场景描述为例,本研究构建火灾场景为“周末傍晚,商场内人员众多。您来到商场四层(共五层)的餐店用餐,店内满员。在您用餐时,突然发生火灾,瞬间浓烟密布。您闻到一股非常刺鼻的味道,可见范围不足1米,看不清附近顾客。火势迅猛发展,温度迅速升高,您感到闷热,身体不适”。

(三)主要变量测度

1.火灾应对行为

火灾应对行为主要指公众在火灾中采取的行动,是本文研究的因变量。本文通过对商场火灾新闻报道和事故报道的梳理,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对就地等待救援、报警、组织疏散、通知他人、紧急出口逃生、追随人群逃生、跳楼、从电梯逃生等8种商场火灾应对行为的倾向性进行调查,1表示采取这种行为的倾向性极小,7表示采取这种行为的倾向极大,1-7行为倾向逐渐增大,数值越大表示在火灾中越倾向做出这种应对行为。采用行为倾向李克特7级量表来表示公众的应对行为,可以避免传统逃生行为选择式问题设计不能测度特定行为影响的局限。

2.场景危机感知

火灾发生时,受灾群众面临相同的火场情况,由于对火灾危机感知的不同,其采取的行为也不尽相同。与上一节介绍的火灾场景设置一样,场景危机感知是研究的主要自变量。将公众对商场火灾危机感知程度分为1-7,1代表公众对于该火灾场景的危机感知程度极低,7代表公众对于火灾场景危机感知的程度极高,数值越高表示公众危机感知越强。

3.社会人口特征

社会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其对火灾中人的行为影响并不是直接的,更多是人口特征所体现的特质对行为的影响,学历越高的公众一般掌握相对正确的火灾应对知识越多,从而更可能采取恰当的火灾应对行为。社会人口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危机感知与火灾应对行为决策,研究将在对性别进行哑变量处理后,以女性为参照类别,年龄和学历采取逐级编码,数值越高,代表年龄越大、学历越高。

4.消防安全经历

消防安全经历是公众感知火灾危机、有效应对火灾的基础。本文将火灾经历、消防知识了解程度、参加消防演练次数和最近一次参加消防演练的时间距离以及对消防设施的熟悉数量作为消防安全经历层面的变量,其中消防设施熟悉数量按照被调查者选择的熟悉的消防设施计数。同时为了控制记忆消退对消防知识等带来的衰减作用,研究同时测度其接受消防演练的时间间隔。

5.商场熟悉度

商场作为本研究设定的主要火灾场景,公众对于火灾环境越熟悉,其应对行为越可能会趋向于从容。对商场的熟悉度除了与去商场的次数与最近去商场的时间距离有关,还与自己所处的建筑与商场的相似度有关。一般而言相似度越高就越熟悉,由于住宅建筑与商场建筑不具有相似性,本研究通过调查工作地点建筑类型反映建筑相似度,与商场所属的建筑类型一致,则认为其相对熟悉商场建筑。此外,去商场关注应急出口等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公众的火灾应对行为。

本研究涉及的变量测度如表2所示。

四、研究发现与讨论

(一)样本情况与初步分析

为方便后期统计,本文主要在商场内,随机邀请人员填写电子问卷,部分商场人员无法用电子问卷的则使用纸质问卷。最终发放电子问卷546份,纸质问卷48份,共回收594份问卷,剔除无效样本后,有效样本数量为572份,有效率为95.8%,其中严重和一般火灾场景逃生行为问卷分别为329份和243份。所调查的商场人员在人口统计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性别包括女性329人,占比57.52%,男性243人,占42.48%;年龄包括18岁以下(1.75%)、18-25岁(72.55%)、26-35岁(18.18%)、36-45岁(2.27%)、46-55岁(4.90%)、55岁以上占比(0.35%);学历包括小学或以下(1.75%)、初中(3.15%)、高中(6.99%)、大专(11.54%)、本科及以上(76.57%);工作地点建筑包括商业建筑(11.71%)、文教建筑(34.79%)、医疗建筑(4.37%)、旅馆建筑(2.10%)、交通建筑(1.40%)、工业建筑(4.90%)、其他(40.73%);有火灾经历的为34人,其余均无火灾经历。样本的具体分布如表3所示。

表2 模型测度变量表

表3 样本分布情况

总体而言,应对行为中跳楼和从电梯逃生等冒险行为倾向的平均值较低,均低于2,而报警和从紧急出口逃生、通知他人等积极应对行为平均值高于5,组织疏散的行为倾向平均值为4.974,也接近5。可见大部分公众较少选择冒险行为,更多积极应对商场火灾,但认为自己处于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时,有47.7%的被调查者还是会选择跳楼逃生,且大部分公众会跟随人群逃生,火灾应对行为倾向平均值也有4.974。此外,在一般火灾场景公众就地等待救援的行为倾向为2.97,而在严重火灾中公众就地等待救援的行为倾向值为2.9,只要人意识到商场火灾的发生,商场人员更多采取各种方式逃生,仅有1名被调查人员选择等待救援。就危机感知而言,公众对于一般火灾的危机感知平均值为5.42,对于严重火灾危机感知平均值为5.91,总体对于危机感知平均值也在5.698,相较于一般火灾,公众更能感知到严重火灾的危机,且一般与严重火灾应对行为调查对象的危机感知分布特征相近。统计分析见表4。

表4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为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首先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火灾应对行为的克隆巴赫值为0.756,表示问卷获得的应对行为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度。鉴于问卷数据是取值等级,并不是取值本身,本研究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共线性检验发现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0.8,如参加消防演练的次数和最近一次参加消防演练距离的时间相关系数为0.547(小于0.8),则表示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二)应对行为影响分析

本文将研究变量导入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见表5),本研究主要分析危机感知对不同火灾应对行为的影响,同时探究社会人口特征、消防安全经历、商场熟悉度三方面的影响。

1.场景危机感知及复杂度的影响

在检验场景危机感知对商场人员应对行为的影响前,以火灾场景作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Sig.值为0.000,表明同一火灾场景中公众的危机感知存在显著差异,从而有效测度场景危机感知对应对行为的影响。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以场景危机感知作为因子,火灾场景、消防安全经历、商场熟悉度、人口特征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火灾发生时,受灾群众面临相同的火场情况,对火灾危机感知的不同,其采取的行为也不尽相同。公众在火灾中做出应对行为,首先需要意识到火灾的发生,并主观感知火灾的危险等级与类型。通常情况下公众受经验影响,不认为建筑物内发出疏散信号是存在危险的明确信号,[35]即便公众闻到烟味,或看到火焰和烟雾,公众由于火灾危机感知能力较弱,并不会马上对危险信号做出行为反应。而公众场景危机感知越强,认为火灾是非常危险的,在场的人更有可能试图逃离。[36]

表5 场景危机感知对火灾应对行为影响的多元回归结果

注: 表中数值为非标准化系数,*P<0.1,**P<0.05,***P<0.001,括号中为模型中各变量的标准误

从表5回归结果可知,场景危机感知在0.01的显著性水平正向影响报警、通知他人、紧急出口逃生,负向影响从电梯逃生等应对行为;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组织疏散,在0.1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追随人群逃生;而对就地等待救援和跳楼等行为则无显著影响。当公众感知到火灾的危机时,为有效应对火灾危机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行为来化解危机、减少自身伤亡,而危机感知越高的个体,越能感受到火灾带来的威胁,从而采取报警、通知他人、组织疏散、从紧急出口逃生等连贯的积极应对行为,从而尽可能保障自身安全。危机感知越高,公众追随人群的行为可能性也越高。公众的火灾场景危机感知还影响其对逃生行为危险性的甄别,公众场景危机感知能力越强其越容易感受火灾的威胁,对火势严重程度的判断越高,对电梯逃生的危险等级判断也越高,进而规避或降低火灾中电梯逃生等冒险行为。

此外,严重火灾场景中的商场人员相较处于一般火灾场景的越不易倾向通知他人、从紧急出口逃生,但却倾向跟随人群逃生。公众在严重火灾中感知到危机,危机感知越高,其应对行为的急迫性越强,从而相较一般火灾容易存在跟随人群逃生,缺少一定的自我应对行为判断决策。就追随人群逃生而言,其本身并不具备危险性,其威胁性在于没有正确的危机感知,认知决策能力弱的公众容易出现从众与跟随心理,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应对行为。当人群采取紧急出口逃生等积极应对行为时可以帮助受灾者逃离火灾,而当人群选择电梯逃生等冒险行为时则会造成受灾者伤亡。

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即看、听、闻等感觉能力,是其感知危险信号的能力。公众对火灾的危机认知,是其通过火灾相关信息线索判断、验证来估计危险的威胁。只有及时并正确感知到火灾危机,才能采取积极的火灾应对行为。由于日常各种因素的火警误报,公众的火灾危机意识较为麻木。许多人对火灾释放的烟气、温度等危险信号敏感性较低,忽视公众场所释放的疏散警报信号。[37]如2013年北京10·11石景山区喜隆多商场火灾事故中,当餐厅浓烟笼罩,明火已起时,自动报警系统已经响起,中控室值班人员却按了消音键,继续打游戏,忽视背后一直闪烁的报警器,造成严重的损失、伤亡。[38]为此,公众需要加强对不同火灾类别、起因的火灾危机敏感性,及时捕捉到火灾释放的危险信号,识别火灾危机,重视前期火情,合理预判火灾形势,从而有效应对火灾,抑制其快速发展和蔓延。此外,消防宣传和培训是综合提高民众危机感知能力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但公众普遍缺少接受消防宣传和培训的途径,且形式单一、效果不佳。不少企业和社区停留于应付消防检查的隐患排查,缺乏对员工和居民的消防宣传教育,没有很好地承担应有的消防社会责任。消防部门与企业、社区仍需开展生动形象的火灾信号识别、危机感知与应对行为等内容的培训与宣传教育。只有定期展开消防宣传,加大消防教育培训的力度,才能保证消防教育的有效性,避免知识消退性带来的影响,解决当前公众参与消防培训不足的问题,火灾危机感知薄弱的问题,有效应对火灾。

2.社会人口特征的影响

社会人口特征对应对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性别与报警、组织疏散和追随人群逃生存在显著相关,Sig.值均小于0.05,且系数均为负值,表明性别对报警和追随人群逃生呈负相关,因性别的参照类别是女性,即表明男性相较女性更不容易采取报警、组织疏散和跟随人群逃生的行为。男性相较女性方向感较强,商场火灾时能较为有效识路,依赖他人程度较低,从而不倾向跟随人群逃生、报警寻求帮助,更易选择直接逃生,也就不易组织疏散。而性别对其他行为的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表明性别对通知他人等其他应对行为无显著影响。年龄对跳楼的影响在0.05水平上负向显著,对报警和从紧急出口在0.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年龄越大的公众社会经验越丰富,在危机中倾向于采取从紧急出口逃生和报警的行为,而年轻人则更易冲动激进,做出跳楼等冒险行为。学历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报警、通知他人、从紧急出口逃生、追随人群逃生的行为。学历越高的人群接触到的火灾安全教育相较更多,调查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有46.1%,多次接受过消防宣传教育,而小学和初中学历的分别仅有10%与22.2%的公众接受过消防宣传教育,更多只是通过新闻媒体,了解一些常用的火灾安全知识。这也使得高学历人群对正确的火灾应对行为的认知更全面,更易采取报警、紧急出口逃生等有效的应对行为,规避冒险的应对行为。

3.消防安全经历的影响

从表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消防安全经历的5个变量对追随人群逃生行为无显著影响。经历过火灾的被调查个体共34名,回归结果表明火灾经历负向显著影响公众的报警和从紧急出口逃生。可能的原因是火灾经历者有过火灾的切身体验,更加畏惧火灾的影响,一旦遭遇火灾产生应急反应,迅速从熟悉的路径逃离商场,从而不易报警与从紧急出口逃生。消防安全知识了解程度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组织疏散、通知他人,负向影响跳楼。参加过专业消防培训的人,熟练掌握火灾逃生技巧,从而更具责任感地做出组织疏散、通知他人的利他行为。参加消防演练次数则对从紧急出口逃生行为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消防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多次参与消防演练可以增强公众火灾应对意识,做出有效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参加过消防演练高达70.1%的人中上一次参加消防演练的时间在三个月之前,15.6%没有参加过消防演习,仍需加强消防演习,提高公众消防意识。而消防设备熟悉程度则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报警、组织疏散、通知他人、紧急出口逃生的行为。对防火卷帘、手动火灾报警装置、喷淋系统等商场特有消防设施越熟悉,受过良好的消防知识教育和训练,则能及时和准确认知火灾发生这一信息,越能在商场火灾时采取合理的应急决策,做出全过程的从报警、通知他人、组织疏散到紧急出口逃生的应对行为。

4.商场熟悉度的影响

回归结果表明,每月去商场的次数分别在0.1、0.05以及0.0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向影响通知他人、报警、从紧急出口逃生,在0.1的水平上正向影响从电梯逃生。公众去商场次数越多更易养成从电梯通行的习惯,而对商场越熟悉越可能选择直接逃离,从而错失通知他人和报警。调查结果显示,有66人遇到火灾危机更倾向于从自己熟悉的路径逃跑,有208人选择直接逃离,仅有2人选择第一时间报警。此外,对商场应急逃生通道的忽视正向影响跟随人群逃生,越不留意商场应急出口位置的商场人员难以找到就近紧急出口,而越容易采取跟随人群逃生的盲目行为。当火灾发生时,人们要承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压力,因此人的应对行为更类似于压力下的决策控制过程,在这种情形下,人的直觉和经验在决策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公众对商场熟悉则会在行为惯性的驱动下,做出与平时一致的应对行为。此外,在商业建筑工作的被调查者由于对商场相近的建筑较为熟悉,更易采取从紧急出口逃生,不易从电梯逃生。

五、结论及启示

由于火灾的特殊性,难以再现客观真实的危机场景,本文创新性地从情境理论出发,构建严重程度不同的商场火灾文本情景模型,对商场公众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了场景危机感知对火灾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场景危机感知对公众报警、通知他人、组织疏散、从紧急出口逃生等积极应对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从电梯逃生的冒险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就地等待救援、跳楼行为则无显著影响。而社会人口特征、消防安全经历、商场熟悉度中,年龄和学历分别正向影响报警、从紧急出口逃生,消防设施,但去商场次数却负向影响通知他人、报警、从紧急出口逃生的积极行为,正向影响从电梯逃生的冒险行为。本研究结果表明,为提升商场火灾消防演练的成效,需要消防部门布置模拟不同复杂程度的火灾场景,可在演练前,采用播放火灾事故视频等方式,强化危机感知,进而增强公众在火灾演练中对积极应对行为的认知及习得。同时,应权衡成本及消防演练时间间隔对演练成效的影响,推行适当频率的消防演练,通过演练、消防器材与标识认知竞赛考核、火灾中积极应对的视频宣传等多种方式,提升民众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切实认知。另外,在火灾高发、场景复杂的商场等地需要以更醒目的方式提示火灾中的积极应对行为、便捷的逃生路径,以减少因对其他应对选项不熟悉导致的冒险行为。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政府部门应重视对低学历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采取比如在其聚居地或工作地进行宣传教育与演练的方式,提升其对火灾的危机感知,增强其对火灾中积极应对行为的认知及习得。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由于商场中年轻人数量较多,且本研究主要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调查商场人员,中老年人对电子问卷接受度相对较低,导致样本数量中年轻人过于集中,其他年龄段的样本还需扩大。尽管文本情境模型可以有效构建商场火灾场景,测度公众在对应火灾场景中的应对行为,但公众心理场景构建仍需建立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这也导致公众参与度略低,未来研究应考虑与商场火灾文本情境模型匹配的图片式火灾场景建构,从而增加问卷调查时的参与度。此外,火灾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火灾场景建构时,需进一步探究危机感知在火灾初起、蔓延、猛烈、下降、消退等不同发展阶段下对行为的影响。这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在火灾各发展阶段中,不同群体的危机感知对行为的影响机理,深化危机感知与决策行为的研究。

猜你喜欢

危机感商场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脏物是如何被带出商场的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等不起的危机感
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
危机感影响成败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