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2020-02-27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营运业务流程账款

■ 徐 萍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到各行业全产业链,一篇《比疫情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小企业》的文章刷爆了网络,中小企业资产少、筹资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弱,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存活下去成为当务之急。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阶段性、有针对性的政策。一方面,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今年2月份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至今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长至明年。另一方面,新一轮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持续加码。2020年6月17日,国常会提出,进一步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但是这些政策是有阶段性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下,充分利用政策求生存、求发展的同时,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营运资金绩效才是关键。

1 中小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业务流程对中小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及其简化程度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业务流程是营运资金周转的载体,对营运资金周转速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营运资金管理观念中,有“流程制胜”之说。一旦业务流程本身不够合理,即使最先进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也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因此业务流程的先进性是基础和前提。另外,流程简化程度低,则可能存在较多的非增值作业,进而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1.2 供应链对中小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包括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与客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都是营运资金经过的节点,只有每一个节点企业都高效运作且相互配合,才能获取供应链整体利益,进而使链上的每个企业获益。企业提高营运资金绩效需要上下游企业的配合。取得上游企业的配合,原材料按要求及时到达企业,既减少原材料库存量,又能满足下游客户需要,减少了产成品库存量,并且为应收账款及时足额的收回,减少了应收账款资金占用提供先决条件。

此外,由于商业信用的存在及其不对称性,使企业在供应链信用中的地位对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1.3 区块链对中小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了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偏高、财务资料真实性偏低、信用度偏低、银行风控难是主要原因。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使长期困绕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2019年10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并指出,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

2020年6月30 日,北京市政府官网披露了《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脱虚务实成为该计划的主基调,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为大势所趋。

2 加强中小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必须十分重视那些能从根本上决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等因素,跨越企业边界开展合作,从而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战略性提升。

2.1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2.1.1 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业务流程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以销定产,以产定供,即信息流是销产供的顺序,且先于物流;而物流与之相反,据此确定业务流程顺序。制定业务流程时,寻找业务办理的每一操作步骤,特别是关键步骤。一系列操作步骤按业务办理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组合起来,便构成了流程的核心内容。在流程的制定中特别注意删除非增值的或性价比低的环节。

2.1.2 生产业务流程应特别注意

(1)改变生产部门遇事由职能部门多环节审批后才能继续生产的状态,实现以生产为中心,其他职能部门围绕生产服务,通过主动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方式尽量减少生产停滞造成的时间延误,增加生产的流畅性,缩短生产周期。此外,生产用零部件、常用工具等的摆放和传递路线也应科学、合理,提高生产效率。

(2)企业在设置生产流程时,应尽量将通用化的流程前置,将个性化的流程后置,这既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也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批量生产来节约固定性制造费用,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营运资金周转绩效。

2.2 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营运资金周转速度

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应主导链上的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各方之间在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方面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设计、制造、产品或服务提供上的共同利益,提高终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整个供应链条“共赢”的协同效应。

供需双方以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共同制定存货计划。通过协议等方式在供应商和用户之间建立存货成本、运输成本及意外损失成本的分担机制,降低存货储存水平,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敏捷化程度,加速营运资金周转。

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应充分利用其在供应链信用中的优势地位,帮助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获得信用支持。如海尔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创新的“海尔+客户”捆绑投保模式,海尔利用自身优势,使其小客户也可以得到保理,从而加快了海尔的收款速度,提高了资金周转绩效。

2.3 大力发展区块链+供应链融资的新型融资方式

企业在供应链中越是处于弱势,反而越需要向强势企业提供商业信用。供应链融资则是缓解这个矛盾的有效方法。

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模式有多种,本文主要介绍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信用保险、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融资等。

2.3.1 应收账款保理

应收账款保理是企业将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给银行或专业保理商,后者为企业提供资金,并负责管理、催收应收账款等,企业则借此收回账款。应收账款保理可以使企业按预先约定的比率获得即时融资,保理提供的融资最高可达供销合同金额的80%。另外,如果应收账款期限较长,运用此模式的成本也明显低于短期银行贷款的成本,这对于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而言是最明智的选择。

2.3.2 应收账款信用保险

应收账款信用保险是以商品赊销债务人的信用作为保险标的,以应收账款信用保单作抵押,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对销货方(融资人)进行赔付,再由销货方(融资人)偿还银行的贷款。应收账款信用保险有助于盘活企业应收账款,帮助企业扩大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物缺乏的问题,带动了供应链的加速运转,同时较低的融资成本,也推动了其经营绩效的提升。另外,通过保险公司的承保,使中小企业更容易达到银行的客户标准。

2.3.3 应收账款质押

应收账款质押是以较优质的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或其他专业担保公司,后者确定适当的质押率和贷款期限,与应收账款债权人签订应收账款抵借合同和应收账款质押监督协议,向其提供一定的信贷资金。后者为控制风险,对应收账款付款方的选择十分严格,一般是信誉良好,具有充分付款能力的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

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信用保险、应收账款质押三种方式操作的重点都是对拟申请企业进行审查及对购货方的信用情况进行判断,以决定是否接受保理或承保或质押。借助区块链技术,将这一操作步骤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且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也得到了保障。

2020年2月7 日北京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即北京供应链平台正式上线,通过区块链底层技术实现政府和国企采购合同应收账款确权,并聚合融资担保、资产管理等各类金融资源,为中小企业快速提供全方位供应链金融服务。该平台的显著特点就是运用区块链机制有效防控风险。确权系统底层采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建立共识机制确保确权数据在不同机构间的同步更新,且安全可溯不可篡改。系统各个主体可随时了解企业确权和融资情况,杜绝虚构确权证明、虚增确权金额、同一确权证明重复融资等违规现象。

2.3.4 动产质押融资

实践中,中小企业真正可以并愿意用于质押的财产主要为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动产。动产质押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风险箮控的重点在于抵质押物品的监管,通过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平台,实现对物流和资金流的全程监控。

苏宁金融物联网动产质押融资平台将区块链及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提高了仓储监管企业的动产管理水平,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通过抵质押物标准化、存证上链流通等手段,使所有标的都同时以现货和数据资产的形式存在,导致押品的范围极大扩展,将原本不适宜进行质押的货物纳入到商业银行的融资范围,如快消品类、工业半成品类、甚至食品生鲜类,相应地,融资客群也将扩大,真正实现普惠金融。所有业务相关方可以作为区块链的节点,通过分布式接入到动产质押区块链联盟中,同步更新押品存证信息。各参与主体各司其职,共同监督。金融机构所掌握的抵质押物品信息的真实准确程度不再依赖于仓储监管企业,解决了供应链金融的资产监管问题。

借助区块链技术,使整个供应链的信用变得可传导、可追溯,为大量原本无法融资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机会,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营运业务流程账款
RPA机器人助业务流程智能化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STK业务流程优化的探究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