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R-CO分析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发展规划建议
2020-02-27魏晖
魏 晖
(福州植物园,福建 福州 350012)
自然教育是由英国学者卢卡斯(Locus)提出,已成为一种著名的环境教育模式。他认为自然教育是“关于自然的教育”“在自然中或通过自然的教育”“为了自然的教育”。从人的角度,人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自然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也需要一种身临其境的、活泼的教育方式,而非只停留在书本上[1]。自然的作用需要充分被发挥、被认识和被尊重,因此自然教育要遵循与大自然建立基本的共生共荣互利关系为原则,让参与者主动融入自然,以自然观察和自然体验为基础,感受与自然的生命关系,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的生活态度。植物园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它既是自然教育的“大课堂”,也是市民游客休闲康养的“森林场所”,还是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植物园天然的森林生态环境是人们认识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场所[2]。福州植物园地质地貌特征明显,生态环境良好,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在自然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 福州植物园概况
福州植物园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4 ℃,年均降雨量1 413.7 mm,相对湿度75%,平均日照时数1 848 h,无霜期328 d,春夏季节雨水较集中,秋冬季节较少,气候常年舒适宜人。森林覆盖率85.5%,森林蓄积总量259 043 m3,被誉为“福州之肺”。福州植物园前身为福州树木园,2006年与福州北峰林场、宦溪林场整合后,更名为福州植物园,加挂“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牌子。2017年,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福清灵石国有林场整合并入福州植物园,加挂“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牌子。福州植物园形成中心园区、北峰林场、宦溪林场、福清灵石林场的“一园三区”格局,总面积5 593.1 hm2。中心园区距离市中心仅7 km,是福州市民开展休闲游憩、科研科普等活动的公益性景区。福州植物园承担着森林生态旅游、物种收集保育、科研科普宣教等重要职责,也是海峡两岸重要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植物园先后被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单位、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全国自然教育精品基地等。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
2 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发展现状
2.1 科普宣教场所。
福州植物园全年免费开放,年均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除天然室外大课堂外,中心园区设有16个专类园、游客服务中心和自然宣教中心等科普宣教场馆。游客服务中心面积200 m2,室内悬挂景区宣传画、导览线路,主要是为散客提供咨询服务,发挥作用有限。自然宣教中心面积300 m2,由福州植物园、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省观鸟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主要以图片、自然手工作品、标本、动植物活体等为载体,采用“参观+自然导赏+自然笔记+自然手工”的模式开展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展示福建本土不同类型的生态群落,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与大自然深度互动的机会。
2.2 自然教育课程
福州植物园现阶段针对中小学生设置了小学、初中研学课程,受众面有限。主要有:“森林大解密”自然教育爱好者培训;“小手牵大手,绿色家园,伴我成长”古体造纸艺术科普;与福建省观鸟协会共同举办观鸟活动等,对象以学生团体为主。
2.3 科普宣传载体
福州植物园编印有《福州植物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清灵石山森林公园)》简介,主要内容为景区景点、导览线路、林场介绍等。为了加强科普宣传,还编印了《珍稀濒危植物科普知识》、《福建常见鸟类100种》、《中小学生科普研学实践活动手册》等科普手册。在园区迎宾路、信息工程学院外墙、科普宣教中心的外墙三处设置了科普文化墙,主要通过图片、文字形式展示植物科普知识。
2.4 科普解说人员。
自然教育需要通过参与互动和解说人员引导来完成。福州植物园现有教授级高工5名,副高职称33名,中级职称23名,初级职称11名。这些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自然教育、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系统专业培训。目前,福州植物园的科普解说主要以景区讲解员和自然宣教中心部分志愿者为主,自然教育专业人员数量少。
3 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发展LR-CO条件分析
3.1 区位分析(Location)
福州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东濒东海,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南接莆田,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现辖5区2县级市6县,陆地总面积11 968 km2,城镇化率64.8%,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经济较发达、文化底蕴丰厚、生态环境优良的城市。2019年福州空气综合指数3.00,环境空气达标天数360 d,优良率达98.6%,空气质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随着福州市的城市建设,福州植物园逐渐由原来的城郊公园转变为城市公园,从市中心驾车到植物园中心园区车程仅需15 min,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以直达。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可达性和可进入性强,福州植物园非常适合城市居民和广大游客入园开展森林体验和自然教育。
3.2 资源分析(Resource)
3.2.1 生物资源
福州植物园收集、引种保存了各类植物8 095种,植物总量居全国植物园前列。园中有国家Ⅰ级、Ⅱ级保护植物150多种;繁育推广了南洋杉、贝壳杉、福建山樱花、苏铁等多个树种;珍贵树种种质资源收集繁育基地培育有香樟、牛樟、竹柏、钟萼木、喜树、天竺桂、金钱松、福建含笑、福建山樱花、乐东拟单性木兰等。福清灵石林场建设有海峡两岸优良树种种质资源收集及繁育基地,收集了大量海峡两岸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的优良树种种质资源。
福州植物园是园林景观优美、科学内涵丰富的南亚热带植物大观园。现有竹园、榕树园、苏铁园、棕榈园、桃花园、樱花园等16个专类园。植物园的竹类观赏园是目前中国园内收集品种最为丰富的竹类品种园,竹子品种多达226种,可通过解说让游客认识最基本的几种竹类以及学习关于竹子的小知识;阴生植物园主要利用林下荫蔽环境收集栽培天南星科、姜科的耐荫植物,配置石质健身步道,是一处集科普、游览、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植物专类园区等。
福州植物园现有野生动物上百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种,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云豹、蟒蛇等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大灵猫、虎纹蛙等12种。众多鸟类、蝶类在此栖息生存繁衍。有记录的鸟类资源100多种,每年1、2月份樱花盛放时,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都会慕名而来观鸟拍鸟;蝶类资源种类繁多,涵盖珍稀种类4种和优势种类36种。
3.2.2 水文资源
园区拥有八一水库、山川水库、赤桥溪、叶洋溪、龙潭溪、白鹭溪等丰富的水文资源。主要溪流为赤桥溪,发源于北峰和叶洋村,汇入八一水库,汇水面积13 km2。八一水库始建于1957年,总库容310万m3,是蓄水灌溉的小型水库。水库清澄秀碧,湖岸绿树成荫,青山拥翠。八一水库环湖木栈道全长2.6 km,栈道沿线林木茂盛,水草丰美,水库周边常年形成湿地生态系统,吸引了众多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成为鸟类的天然栖息地,亦成为观鸟自然导赏的教育平台。
3.2.3 地文资源
福州植物园位于福州盆地北侧,属于火山岩中、低山或丘陵地貌,土壤以红壤为主,另有黄壤、黄红壤、暗红壤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300~600 m,最高海拔784 m,境内山峰连绵起伏,溪河纵横交错,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极具观赏价值。
3.2.4 人文资源
园区内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宋古驿道、摩崖石刻、仙人足迹,刘冰如古墓等,建成长江支队纪念园、南下干部纪念碑两个红色教育点,以及游客服务、自然宣教两个科普中心。
3.2.5 基础设施资源
园区建设有环湖木栈道2.6 km、园区木栈道1.5 km,登山道11.6 km、游步道4.2 km,休憩亭台20多座,常年接待游客量500万人次以上。中心园区有天马岭登山道、荔园登山道、龙潭登山道等三条登山步道。登山道全长11.6 km,沿途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资源丰富,植物品种众多,是天然的自然教育场所。
3.3 竞争分析(Competition)
3.3.1 开展自然教育底蕴深厚
福州有花海公园、金鸡山公园、郊野公园、动物园、儿童公园等诸多城市公园,分流了部分游客。城市公园也可以实现部分自然教育的功能,与福州植物园发生了部分重叠,但福州植物园的自然环境优势远非其它公园可以比拟。福州植物园部分区域为人工打造的各种专类园,其余大部分区域仍保留自然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和荒野性,开展自然教育同时还可以健身、康养、游憩,有利于增加学习乐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福州植物园同时兼具植物园和森林公园双重优势,开展自然教育的底蕴非常深厚。
3.3.2 森林体验与森林养生示范区
福州植物园规划建设森林体验与森林养生示范区。森林体验与森林养生示范区项目投资总概算2.937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557亿元。项目选址于福州植物园与省林科院交界处的湖顶山,规划用地面积约200 hm2。规划建设树木分类园、森林氧吧、认知广场、森林讲堂、养生谷、健康步道、芳香疗养园等。该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拓展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的空间。
3.4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3.4.1 国家重视自然教育的发展
为了推动自然体验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国家林业局在2016年1月发出了《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要求要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自然教育作为森林体验的重点,把旅游地建设成为进行自然知识普及和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生动的课堂[3]。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为我国自然教育的开展开拓了更宽敞的空间。
3.4.2 人们回归自然思想意识的觉醒
生存危机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人们对绿色、健康和美好生活的渴求,“象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也看到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自然教育就会愈发渴求。自然教育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随着人们回归自然、回归森林的思想意识的觉醒,自然教育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4.3 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宣传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一项基础工程,极其重要[4]。自然教育以森林为载体,在保护的前提下对人们进行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其环境素养,产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
3.4.4 闽台交流进一步深化。
闽台之间具有密切的“五缘”文化。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存在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通、商缘广、法缘久”的渊源。一年一度的海峡论坛,更为两岸交流合作、共享机遇开辟了空间,这是福建开展自然教育的一个重要机遇。台湾的自然教育发展较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台湾的许多思想创意和创意的个性化表达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为了让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的开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富有新意,必须要融合创意的元素,而与台湾之间的交流合作必将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和帮助。
3.4.5 森林旅游不断发展
近年来,回归自然,走进森林,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森林旅游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森林旅游不断发展壮大,“森林+x”的模式也趋于多元化的发展,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等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我国林业第三大支柱产业,森林旅游正逐步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森林自然教育的发展初期,必须依托森林旅游来开展,而森林旅游的不断发展,对森林自然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4 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发展规划建议
4.1 加强自然教育设施建设
4.1.1 多区域联动建设
完成东门、南门入口区和核心区、北峰生态区、宦溪生态区和福清灵石森林公园自然教育项目的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基地,构建多区域联动建设格局,满足多层次、多方位的游客需求,使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较大范围地铺展开来。
4.1.2 森林教育步道建设
以植物园现有森林资源为本底,充分考虑山、水、林、石等景观资源的优化组合,利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龙潭和福清灵石山森林公园龙潭原始森林建设独具特色的森林教育步道。教育步道沿溪开辟,清幽的溪流瀑谷、丰富的生物资源、清新的负氧离子、灵动的山禽水鸟、鲜美的山菌野菜,让参与者于纯天然氧吧中,通过听觉、嗅觉、视觉、触觉、味觉的多维感受体验大自然的馈赠,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4.1.3 科普场所建设
在原有的游客中心和自然宣教中心的基础上,改造或新建自然教育体验馆,通过多媒体、互联网、AR或VR多媒体等技术结合运用,使游客在室内即可体验自然。建设森林科普小径、森林科普长廊、科普认知广场、特色植物种植区等,使室内课堂和室外课堂相结合。
4.2 拓展多元化自然教育途径
4.2.1 打造主题丰富的森林课堂
打造森林课堂,突出“森林”主题,寓教于乐,吸引游客接受自然教育。可以结合植物园特有植物开展不同植物主题自然教育课堂。例如设置以榕树为主题的自然教育课程:榕树与口香糖的关系;榕树不开花就结果的秘密;榕树与榕小蜂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攻坚克难、生生不息”的榕树精神等。
4.2.2 设计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
自然教育活动可以设计成研学旅行、丛林探险、森林露营等多种形式,结合不同季节、不同群体开展。例如:3-4月份可以开展踏青赏花森林亲子游—“认识植物”自然教育活动;5-8月份开展中小学消暑夏令营—水与森林自然教育活动;9-11月开展森林秋景—寻找秋天的美自然教育活动;12-翌年2月份开展观鸟迎春—保护野生鸟类自然教育活动等。
4.2.3 配置特色鲜明的解说标牌
重点突出自然教育科普性,将丰富的自然教育资源通过活泼新颖、特色鲜明的方式展示给游客。对全园的解说标牌进行全面检查,去除多余的、破旧的解说标牌,及时更新。解说标牌风格应相对一致,同时又要具有科普特色,形象鲜明。不同区域或专类园可以采用多层次的科普内容,深浅结合,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受教人群。有些可通过通俗易懂的标识标牌让参与者对科普内容一目了然,有些可采用参与度强的互动形式的科普标识标牌等,提高参与度和融入性,扩大自然教育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使得自然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2.4 自然教育云平台建设
可以利用植物园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创立网络自然教育云平台,有计划地开设科普云课堂,开展线上线下多形式自然教育科普活动。
4.3 自然教育人才队伍培养
自然教育人才队伍培养是促进植物园后续发展的潜在动力。可以从自然教育发展较成熟的地区引进自然教育高级人才,也可以招录旅游、生态、动植物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通过实践锻炼提高整体水平。也可以从现有的人才队伍中选派优秀员工参加全国自然教育培训,组织开展自然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如自然教育课程设计、活动策划大赛、自然教育引导员比赛等,鼓励员工多学习、勤实践,形成植物园人人参与自然教育,人人都是自然教育工作者的自然教育局面。
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壮大自然教育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可以充分调动和整合社会各方的资源和力量,广泛吸纳机关、高校、社会团体等热心生态公益人士,建立志愿者服务联盟,加强自然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
4.4 加强合作交流
福州植物园是全国植物园联盟和森林公园联盟成员单位,要积极发挥联盟资源优势,成立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发展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植物园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和前引的指导。同时,成立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交流和对接的队伍,积极汲取高校、科研院所对福州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的建议和发展对策。台湾是我国自然教育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可与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合作交流,学习汲取其自然教育的成功经验、文化创意、政策保障等。深化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形成游客共享,双赢局面。
4.5 加速智慧植物园建设
加速推进智慧植物园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智慧化水平,将“智慧公园+X”引入自然教育、植物保护、游客服务、旅游安全等建设范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福州植物园官网、微博、微信、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自然教育云平台等网络平台建设,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将5G、二维码、三维码、VR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自然教育体验馆、解说标牌、自然教育体验活动等,提高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项目的科技含量,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快速应对突发事业,增强旅游的舒适度、安全度和便捷度。
5 结论
总体上,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资源优质,发展自然教育优势明显。因此,福州植物园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园区特色,通过加强自然教育设施建设,拓展多元化自然教育途径,提高人工智能在智慧植物园建设中的应用,为不同类型的游客群体提供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体验产品,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目标。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中,注意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便根据人们的需求、时代的进步适时调整园区功能与布局,使植物园发展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