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框架的辽宁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分析

2020-02-27刘振盼李仁浩卢立媛尤文忠

辽宁林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

刘振盼,孙 阳,张 悦,李仁浩,刘 元,卢立媛,尤文忠

(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31)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1]。在林下经济未兴起之前,林业产业主要采用林木生产形式,由于生产周期普遍较长,严重制约了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天然林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林下经济经营模式作为快速高效林业产业模式,可在短期内完成产业资金的回收,达到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2],可巩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并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3],对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4-5]。此外,发展林下经济在提髙森林经营的综合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6-8]。

就辽宁省而言,林下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对其产业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更科学地指导工作。SWOT分析法作为目前重要的系统研究方法而被广泛认可和使用,它用来系统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本文参照其他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相关分析模型[9-14],对辽宁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促进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

1 优势(S)

1.1 自然条件

辽宁省具有适宜食用菌、果菜、药材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气候、水源、地形和土壤条件,这为林下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15]。截至2018年,辽宁林业用地面积735.92万hm2,森林面积571.83万hm2,森林覆盖率39.24%[16]。目前,我省已开发的资源有林下人参、细辛、五味子、穿龙薯蓣、刺五加、龙胆草、玉竹等药材;榛子、薄皮核桃、南果梨等干果(水果);平菇、滑子蘑、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刺龙牙、龙须菜、大叶芹、蒲公英、猴腿蹄盖蕨、蕨菜、水芹菜等山野菜;林蛙、梅花鹿、狍子、野猪、鹅、鸡等动物;宽甸的青山沟、凤城的凤凰山、本溪的关门山、锦州的医巫闾山等森林旅游资源。

1.2 区位优势

辽宁省地处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17],既沿海又沿边,拥有大陆海岸线2 110 km,沿海港口6个,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沿江、沿边省份和出海大通道,其在对外开放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作用十分突出,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辽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工程,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以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为引擎,打造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大门户,这对辽宁的基础设施、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1.3 经营基础

“十二·五”以来,随着“千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等相继启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休闲观光4大类林下特色产业经济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初步探索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根据《辽宁林业十三五规划》统计,截至2016年,林业经济得到快速开展,开发面积达到143.33万hm2,动物驯养存栏量达到5 000万头(只)。随着铁岭平榛、丹东日本栗、建昌核桃、抚顺平欧杂交榛、朝阳杏枣、桓仁林蛙、西丰梅花鹿等一批名牌产业迅速崛起,带动全省林业产业迅猛发展,形成涉及林下特色产业的专业合作社近1 000个,其中桓仁县、本溪县、清原县、开原市、岫岩县、宽甸县、新宾县等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首批创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称号。专业合作社的不断涌现,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搭建起了市场和农户之间的桥梁,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目前形成了以辽东山地丘陵生态屏障区的森林食品、药材、旅游,辽西丘陵低山生态屏障区发展林药和林下动植物种养的产业发展格局。

2 劣势(W)

2.1 基础设施

由于现在的林下经济经营场地多设在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偏远山区,产品运输困难增加了产品进入市场的环节,影响了资源开发利用[18]。辽宁省林下经济的经营形式没有新的改变,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多年的老套路,一些比较先进种养方式、新技术、新品种无法得到推广使用,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种养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种养殖技术差,致使种养成本高、产量与质量无法保证,这会导致林下经济产品在已经调高的多样性消费需求市场面前竞争力不强,进而制约着林下经济的发展[19]。

2.2 产业水平

林下经济产业链涉及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等环节,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不是单一的生产环节,而是关系到整个林下产业链。形成并拉长和拓展产业链,以适应循环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尤为重要。林下经济以承包农户的分散经营为主,生产的市场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偏低。对市场变化信息不够敏感,市场预测能力较弱,在发展上存在一定盲目性,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较低。市场开发能力不强,产业链不完备,深加工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研单位基础条件薄弱,林下经济产品研发、培育、管理、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短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新技术研发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2.3 人力资源

从人口规模看,2015年辽宁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老年负担比逐年上升,老龄化呈现不断加重态势,人口增长红利期效应减弱,这不仅影响到辽宁当前经济的社会活动效益,更影响到未来劳动力供给、就业年龄结构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长久可持续能力[20]。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正逐步向二、三产业流动[21]。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林下经济经营面临着劳动力匮乏的严峻局面[18]。

3 机遇(O)

政策支持、生态循环经济正在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2012 年7 月 30 日,《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 号)中指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及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初,国家林业局制定并发布了《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区域特色编制了省级林下经济规划,林下经济相关政策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实施兴林富民行动,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森林法》。新《森林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首次将“林下经济”写入法律条文,对林下经济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 挑战(T)

4.1 市场竞争

林下产品易形成一窝蜂式发展,加大了市场波动;林下经济产品与其他农副产品,没有明显的界定标准,导致林下经济产品与其他农副产品在市场竞争上愈加激烈。目前我省发展林下经济品牌的意识薄弱,科技支撑不足,尚未形成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和企业。大多数企业或合作社缺少把自己的林下产品打造成知名品牌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林下经济产业开发仍多以家庭为单位,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热情很高,但资金有限。多数林农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式、扶持政策不够了解,应对市场的风险准备不足。

4.2 发展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为活动的不断增强,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科学选择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认识不足。目前,在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上,大多是农民自主选择,缺乏科学指导。个别林农在林下经济开发过程中,采用几乎全垦的方式,造成原有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4.3 科技支撑

林下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良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模式,不是一项简单的种植或养殖模式的叠加,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要求,比传统林业经营模式要高得多,科技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各地林下经济模式还没能形成配套技术,仍保留在采集利用林下产品的初级阶段,适宜林间种养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很多林农沿用传统的种养方式,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存在原有林分与发展林下经济在技术上的矛盾和冲突问题,造成各地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生态与经济难以协调发展,也制约了林下经济推广和发展。

5 建 议

林下经济是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林下经济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经济林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而且有效转变了经济林产业的增长方式[23]。发挥辽宁省林下经济的优势,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需要我们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劣势,是摆在每个相关从业人员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一个全面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技工作者和生产者共同努力。建议如下:

5.1 政策支撑上,引导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模化形成产业链

组建和规范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政府不断给林下经济的经营主体搭建创业规划、创业项目、创业资金的指导平台,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5.2 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上,实现技术精准扶持

适时开展资源调查,针对我省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优良品种的选育、优化种植、机械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需要比较全面的现代技术。在此基础上,依托资源优势,加工产业链的提前布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提升,注重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引导部分林农先行试点,摸索尝试,通过农林复合经营的典型村、典型户的先进经验及管理技术,引导农林复合经营向技术好、速度快、效益高的方向发展。

5.3 生产上,逐步实现生产操作规范化和现代化

为实现林下经济高效运营,林下经济发展在技术上逐步实现集成化,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实现机械化,在生产经营上逐步实现信息化,不断提高林地产出率,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缓解劳动能力不足及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通过规模化生产,进一步确立生产标准化,从而能够确立市场地位、建立自己的品牌、延伸产业链。敢于瞄准国际市场,实施企业产品走出去的大战略,生产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实现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经济发展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land produces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