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强化营养护理对青少年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2-27马丽琴雷艳玲
马丽琴,雷艳玲
(1.沙湾县第三小学,新疆 塔城 832100;2.沙湾县第二小学,新疆 塔城 832100)
为分析我校青少儿童年的营养状况,探究提升青少年儿童营养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以分组对照法[1],抽取75例青少年儿童,分别给予常规营养护理及强化营养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我校开展随访调查的78例青少年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共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护理,共计39例,其中包括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53±2.35)岁,体质指数(BMI)评分为(17.64±1.66)分;观察组接受强化营养护理,共计39例,其中包括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7~13岁,平均年龄(9.95±2.63)岁,体质指数(BMI)评分为(17.88±1.74)分;所有儿童均为学龄期儿童,符合入选标准,排除患病儿童,其BMI评分为体重/身高,且10分以下为偏瘦,18~28分为正常,>28分为超重或肥胖;儿童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护理措施,在维持一日三餐的基础上,需供给儿童充足的能量,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物质摄入,注意平衡膳食,参加体力活动,避免超重、肥胖和盲目节食,避免儿童吃零食,若见其存在营养不良,重视早餐的合理搭配,可有针对性的给予营养液等物质。
观察组给予强化营养护理措施,由护士医师为其定制食谱,促使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1)早餐选择两种搭配方式,如A(鸡蛋+胡萝卜陷油饼+米粥)、B(鸡蛋+馅饼+豆浆),以发挥鸡蛋中蛋白质氨基酸的效果,弥补其赖氨酸及蛋氨酸的缺陷,应用胡萝卜,发挥其脂溶性维生素优势,提升其吸收率,联合搭配,可起到维生素互补的效果。(2)在校期间为其定时不同类型午餐类型,周一选择青椒鸡肉+西红柿炒鸡蛋+米饭;周二选择蒜蓉豆角+麻辣豆腐+馒头;周三选择蒸鱼或红烧鱼+米饭;周四选择蒜蓉西蓝花+木耳肉片+馒头;周五选择芹菜豆腐+胡萝卜+煎蛋+米饭[2-3];(3)在常规饮食搭配的基础上,还需供给儿童合理的膳食,保障热量提供,考虑到儿童胃容量小的特点,提倡少食多餐,做好荤素搭配,避免其过度食用挑食、零食;避免摄入垃圾食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障早餐供热占单日总比的30%,午餐热能占35%~40%,晚餐热能占30%~35%,可在上午第二节课间,补充营养点心,提升其上午学习效率。
1.3 观察指标
通过CSS营养评分量表观察两组儿童营养状况,同时通过对比护理前的BMI评分,判定其营养达标状况。通过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分析两组儿童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进行描述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前,其C S S营养评分、B M 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1.58±1.92)分、(17.88±1.74)分、(41.57±4.88)分;对照组为(11.25±1.75)分、(17.64±1.66)分、(41.97±4.92)分;护理后观察组为(15.68±2.22)分、(22.64±2.39)分、(68.67±6.47)分,对照组为(12.39±1.93)分、(18.15±2.57)分、(52.87±5.21)分。组间对比可见,两组护理前,其CSS营养评分、BM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t=0.054、0.024、0.087,t=0.425、0.845、0.221),护理后,观察组儿童的CSS营养评分、BM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4.654、5.544、2.955,P均<0.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综上所述,强化营养护理针对青少年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不良情况,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