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2020-02-27房嵬
房 嵬
(吉林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病区,吉林 吉林 13200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在中耳粘膜、膜下组织发生慢性的化脓性的炎症病变”[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会出现听力受损、耳内流脓等症状,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比较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患者康复状况的作用,现表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1年内收治的1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使用常规方法护理的对照组(60例,男27例,女33例,40.57±5.62岁)和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60例,男25例,女35例,41.15±4.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如常见的手术准备和过程配合,交代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及术后恢复期的事宜安排。
1.2.2 观察组
(1)术前心理护理。主动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学历等基本信息,根据个体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式向患者科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理常识及患者目前的病情分析,提升患者治愈信心。术前一周为患者介绍主治医生专业水准、提供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2)术中操作护理。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降低感染机率。减少手术室人员流动、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出现问题及时向医生请示。由于患者手术过程中是侧躺姿势,需积极引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闭眼、换气等动作。
(3)术后健康护理。为了防止感染,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相关变化,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恢复训练。同时在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给予建议,鼓励患者适当锻炼杜绝剧烈运动,避免站在噪音过大的环境中,避免自行掏耳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出血等不良现象的人数,并采集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情况,分满意、不满意两种。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数据: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7人(45%)、恢复良好33人(5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8人(13.3%)、恢复良好52人(86.7%),比较结果为(x2=14.561,P=0.001)。
对照组满意患者37人(61.7%),观察组满意患者56人(93.3%),比较结果为(x2=17.252,P=0.001)。
3 讨 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部疾病,一般情况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由于耳朵处于人体特殊位置,手术前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相当重要,综合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医疗常识普及、恢复期生活习惯指导等内容,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协助医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
本次实验中我们首先给与患者温馨的人文关怀,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感[3];通过科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相关病理常识、术后必发症状,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状态,增强治愈信心;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从生活习惯及饮食选择等方面提供建议,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的同时拉近医患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研究数据也显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之后取得了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为减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综合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