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播下中国未来的“种子”

2020-02-27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4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种子疫情

被视为市场“风向标”的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独善其身,能否祭出组合拳,抑或是“复兴计划”,从而对冲诸多负面因素的叠加冲击,以稳住经济增长。目光聚焦于新基础设施建设,它甚至被贴上未来中国新经济的“种子”之标签。

“这是百年不遇的大时代,‘新基建’将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需尽快推出‘软硬’新基建。”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不是“新瓶装旧酒”、不是“刺激铁公基”、不是“四万亿重来”。我们正处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边缘,当务之急是统一认识,意识到这是一件正确的事,它关乎国运。

四个“新”与“软硬”基建

问:不只是高层会议,还包括中央密集布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如今的热词。就此,你提出新基建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最好措施,为什么?

任泽平:我想非常之时,必待非常之举,就像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滞胀与里根经济学;化危为机,我们需“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气推动改革开放”、“调节收入分配、扩大中产、提振消费”。

“新基建”要分拆去看,一个是代表未来的“新”,有“四新”;一个是基建,又分为“硬”基建与“软”基建。“四新”分别是:新领域、新地区、新主体、新方式。

新的领域:它不是刺激铁公基的概念,不是四万亿重来;而是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稳增长,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的地区:如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0.6%,而发达国家平均约80%,中国还有很大空间,但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我们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71%时,新增2亿城镇人口的80%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60%将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7个城市群,未来这些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在上述地区进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但对人口流入地区,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不搞终身追责制,以推进大规模基建;但对人口流出地区,要区别对待,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

新的主体:除了政府的债务、银行贷款和国有企业为主的投资方式,未来还有民间资本的参与。即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事实上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已经大力投入新基建。基建投资方式上要规范并推动PPP,避免明股实债等,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问:那么,该如何定义“新基建”?

任泽平:不难看出来,新基建有着时代烙印,可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而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等。

不是“刺激”是“激发”

问:那么,硬基建、软基建怎样才能协调起来呢?经济活力真正得被激发起来?

任泽平:当然,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事都要人来干。最关键的是调动积极性,激发企业家、地方官员、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如果及时推出类似税收、融资、资本市场、激励机制等相关支持政策,我觉得就能够调动起积极性。

比如,地方官员建立精准考核机制,把高质量发展,把新基建、人民美好生活这些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内容纳入他的考核指标,同时与地方政府的规划与财政计划等配合好。

此外,要给地方一定的授权,进行适当的放权,结果导向、过程透明就行了。比如人口流入的地方,搞新基建出现了短期的债务,亦不要搞终身追责制,要有一定的免责。创新本身就是要有包容性,允许犯错;不犯错的最好办法是啥也不干。

问:是说需要有一个容错机制,但与之对应,可能也要取决于个人的道德底线?

任泽平:后者应归纳为法律问题,通过法律去解决。他若错了,你要宽容他,但是在投入及执行过程当中,出现了腐败,该怎么办怎么办,用法律去制裁。

问:硬基建的盘子有多大?你是否测算过新基建的未来效益,它对市场的一些影响?此过程中,我们还听到一些反对的声音。

任泽平:新基建相对于老基建,目前占比相对较低。旧基建肯定占比高,但它的空间潜力不大,新基建目前占比低,但未来的空间潜力很大,发展哪个?就像股票市场价值股和成长股的区别。成长股代表未来,价值股代表现在。

例如,20年前的90年代,互联网经济,大家觉得肯定会很小,结果今天互联网经济在中国经济当中占比很高。同样的逻辑,有人说新基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还有人说,这是“新瓶装旧酒”、“刺激铁公基”、“四万亿重来”等等诸如此类,我觉得这是没有未来的眼光,认识不到位。长远来看——新基建最大的特点就是潜力空间巨大。

换言之,“新基建”投资潜力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比如,未来5G网络建设投资将达到1万亿以上,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将超过数万亿投资,更重要的,5G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培育繁荣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新产业,带动十几万亿产值的新经济,可为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基础设施。

再换种角度看,20年后,现在的新基建也会变成未来的老基建。但那时候它在中国经济的比重已超过一半以上;这类似20年前我们这样看铁路、公路的思路。

问:GDP会怎么样呢?你能否预测一季度、二季度或是全年情况?

任泽平:我觉得一季度可能会砸一个“坑”,区别只在于零增长,负增长和稍微增长,但这已造成了事实,关键在于未来的应对。就像疫情危机来了,要先应对疫情,而不是先去查谁的对错。

当然,危机暴露了一些问题,重点是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去纠错。我认为新基建目前就是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抓手,它亦是撬动经济社会效益的支点。

问:那你觉得要落实新基建这盘棋,最关键的抓手是什么?

任泽平:有三点很重要。首先是解决认识问题,思想上重视了,才会有行动上的坚定。目前市场存在的大量误解与不同观念,是因为对新基建的认知不够。要充分认识到新基建是短期应对疫情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最有效的办法。

其次是机制问题,怎么调动大家积极性去干,不然就沦为口号了。

第三是手段,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还要给出一些手段:比如说融资、税收,地方官员的适度容错,债务上限的适度突破,包容失败,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这些其实也是如何落实软基建的问题。

问:新基建会怎样影响市场?它可以完全对冲现在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吗,还是说其实也有个过程。

任泽平:怎么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新基建”,这有大量的例子,比如罗斯福新政、里根经济政策,包括98年金融危机、2008年搞的很多基础设施等,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至暗时刻,“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

中国经济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公共政策正面临重大抉择。成,则伟大崛起时隔五百年重回龙座;败,则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漫长黑暗。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危机!

“新基建”不仅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有效政策手段,更是中美贸易摩擦下大国竞争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杀手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之战,胜负手。3月3日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强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大放水,一个新基建,我相信历史将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不管怎样,我觉得新基建最重要的在于——除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外,还有在这个时间阶段,中国政府在干一件正确的事情;这很重要,它有助于提振各方面信心。假如新基建引起各方强烈反应,认为这是民心所向;顺民心做事,就一定能够提振各方面的信心。■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种子疫情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战疫情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桃种子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可怜的种子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