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
2020-02-27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 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 规范性、 协调性, 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 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两大奇迹”, 这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我们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依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实践充分证明,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 规范、 保障作用, 着力固根基、 扬优势、 补短板、 强弱项, 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就一定能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 更加定型, 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 程序化、 规范化、 法治化。
“法者, 治之端也。”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要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加注重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 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 解决好立法、 执法、 司法、 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但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我国不断发展壮大,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法治建设的中长期目标, 必须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 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 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协同。 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 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 更好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发展利益。 要强化法治思维, 运用法治方式, 有效应对挑战、 防范风险, 综合利用立法、 执法、 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尊严和核心利益。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法治兴则国兴, 法治强则国强。 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 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更加重视法治、 厉行法治, 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 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 克服重大阻力、 解决重大矛盾, 不断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我们就一定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