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渤中19-6 复杂断块构造地应力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2020-02-27周长所耿亚楠何英明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渤中井区测井

周长所,耿亚楠,雷 杨,何英明

(1.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2.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2209)

渤中19-6 气田是近年来渤海地区发现的我国东部最大凝析气田,该气田的高效开发建设对华北地区的清洁能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渤中19-6 气田处于渤中凹陷构造,受复杂断块及构造影响[1],探井在钻探过程中,表现出频繁的井壁失稳现象,部分井甚至出现了埋钻具,最终导致井眼报废的情况,可以说,本气田地质构造及地应力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导致的井壁稳定性问题,是本气田高效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对井位选择、钻井轨道设计、确定钻井液密度及保持井壁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渤海区域,通常认为受正断层构造影响,地应力大小分布规律常表现为上覆岩层压力(σv)>水平最大地应力(σH)>水平最小地应力(σh)。然而在对渤中19-6 构造应力场模式、裂缝走向的分析中发现,该区域的主控构造类型、地应力分布规律与以往经验认识不同,虽然区域构造内发育有大量的正断层,但这些正断层相对整个构造仅为次级构造,而整个区域又受近南北走向的走滑断裂活动的影响。针对这种受复杂断块构造影响的区域,需借助试验分析及测井资料来确定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因此,为提高后续开发井钻井作业安全及效率,针对渤中19-6 构造开展了地层破裂试验,并进行了井下电成像测井。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及资料,对构造区域内的地应力大小及方向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依据试验结果计算得到了区域构造应力系数,并建立了构造北部沿深度的地应力剖面,为后续钻井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1 研究区地质构造及地层破裂试验分析

1.1 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

渤中凹陷19-6 构造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分为南北两个主要含油气构造。该构造又被南北走向的郯庐断裂切割成东、西两部分,并进一步被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切割成复杂断块。渤中19-6 构造主要经历了4 个阶段的演化,第一阶段为印支期,也就是燕山挤压逆冲成山阶段;第二阶段为燕山中期拉张断块隆升阶段;第三阶段为燕山晚期反转褶隆抬升阶段;第四阶段为喜马拉雅期改造埋藏定型阶段[2]。对应4 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渤中凹陷主要发育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4 种断裂类型。

图1 渤中凹陷构造应力场模式及裂缝走向示意图

断裂走向方位主要有NNE 向、NE 向、近EW 向和NW-NWW 向。在第四系沉积时期,主要受郯庐断裂走滑活动的影响,构造晚期发生右旋走滑(伸展)运动,多为主走滑断层,是渤中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断层类型之一[3]。根据区域构造时期及阶段可见,渤中19-6 构造主要受晚期的走滑运动影响,主走滑断层为主控构造因素,同时区域内发育有大量的次级盖层正断层。渤中凹陷晚期构造应力方向、应力场模式及裂缝走向(见图1)。

1.2 地层破裂试验及地应力分析

鉴于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多种构造因素同时存在,因此需要借助试验手段来分析区域地应力分布规律。目前开展地应力试验研究主要手段有地层破裂试验、岩石声发射凯泽尔(Kaiser)效应测定。其中现场地层破裂试验确定地应力的方法准确度更高。因此,对渤中19-6 构造北部探井(4 井和9 井)开展了井下地层破裂试验。两个井区开展试验的基础参数(见表1)。其中4 井区试验深度选择依据为表层套管鞋以下5 m 左右,9 井区试验深度为技术套管鞋以下5 m 左右,通过两个不同深度的试验,互相印证试验结果。

以时间为自变量,以0.01 m3~0.04 m3为步进逐步向井筒内泵入钻井液。两个井区地层破裂试验过程及结果(见图2、图3)。

表1 4、9 井区井下地层破裂试验基础条件与参数

图2 4 井地层破裂试验数据与结果

图3 9 井地层破裂试验数据与结果

以试验结果数据为基础,根据式(1)~(4)可计算得到两个井区的主地应力大小:

式中:σH、σh、σv-最大水平地应力、最小水平地应力、上覆岩层压力,MPa;Gz-地层密度,kg/m3;H-地层深度,m;Pp-地层孔隙压力,MPa;Pf-地层破裂压力,MPa;α-有效应力系数;St-地层抗拉强度,MPa;Ps-瞬时停泵压力,MPa;Pr-裂缝重张压力,MPa。

表2 4、9 井区地应力计算结果

两个井区的地应力计算结果(见表2)。由表2 可见,根据实际试验计算得到的地应力,表现为水平最大地应力>上覆岩层压力>水平最小地应力的分布特征。由此可见,虽然渤中19-6 构造范围内发育有大量的正断层,但受构造范围内晚期走滑断裂的影响,正断层并非主控地质构造因素,区域内地应力大小规律与走滑断裂相关。因此,若采用常规判断地应力大小的方法,其结果会与实际产生较大误差。

2 地应力方向分析

由本文第1 部分分析结果可知,渤中19-6 构造受晚期走滑断裂的影响,其地应力符合走滑断层控制下的分布规律,因此,构造区域地应力方向无法通过断层走向来进行准确判断。为了给后续井网布置及钻井轨道优化设计提供设计基础,对3 口井进行了井下电成像测井。电成像测井结果(见图4)。

由电成像测井图像可见,北部构造的4、7 井诱导裂缝分布在西北-东南方向,角度在NE100°~110°范围内。南部构造的2 井诱导裂缝分布方向接近东西向,角度约为NE90°。根据诱导裂缝与地应力关系可知,钻井诱导缝的走向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4,5]。因此可以判断渤中19-6 构造不同井区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见表3)。

由表3 可见,渤中19-6 构造范围内,不同井区的地应力方向分布范围在NE90°~110°,其中4、7 井区水平最大地应力分布方向在NE100°~110°,2 井区水平最大地应力分布方向在NE90°,与周围含油气构造角度存在较大差异(相差约30°),在进行开发井网部署时,应考虑地应力方向差异带来的影响[6,7]。

图4 井下电成像测井结果

表3 渤中19-6 构造及周围含油气构造地应力方向

3 研究区构造应力系数及地应力剖面建立

利用地层破裂试验数据法求取了区域构造的单点地应力大小,然而为了建立地层的其他直接用于钻井设计的压力剖面,如地层破裂压力剖面、地层坍塌压力剖面等,必须建立沿深度分布的地应力剖面。目前已发展出多种基于力学理论及测井数据的计算地应力的公式法,其中由我国学者提出的黄氏模型[8]在渤海地区应用效果良好。本文基于地层破裂试验数据,利用测井资料建立了研究区北部构造的地应力剖面。黄氏模型计算主要地应力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σv、σH、σh-上覆岩层压力、最大、最小水平主地应力,MPa;μs-地层的静态泊松比值;β、γ-构造应力系数。

在利用式(5)~(7)计算地应力之前,需利用地层破裂试验数据反算构造应力系数。构造应力系数计算公式如式(8)、(9)所示:

将本文1.2 节计算得到的地应力代入式(8)、(9)中,可计算得到研究区北部构造应力系数(见表4)。

由构造应力系数计算结果可见,研究区北部构造不同井区的构造应力系数非常接近,证明4、9 井区同属于一个局部构造,这与地质认识与区块划分相符。以计算得到的构造应力系数为基础,利用式(5)~(7)计算可得渤中19-6 北部构造地应力剖面(见图5)。由计算得到的地应力剖面与实测地应力大小规律相同,区域内表现出走滑断层主控的地应力分布规律(σH>σv>σh),最小水平主地应力当量密度在1.56 g/cc~1.87 g/cc,进入储层后,因潜山地层低孔隙度及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减小,导致地应力当量密度有一个较明显的降低;最大水平主地应力当量密度在2.15 g/cc~2.54 g/cc;与实测得到的地应力数据点相比,建立的地应力剖面与实测数据点吻合度良好,能够为后续其他地层压力剖面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表4 由地层破裂试验计算得到的区域构造应力系数

图5 渤中19-6 北部构造地应力剖面

4 结论与建议

(1)通过地层破裂试验及分析,确定了渤中凹陷19-6 复杂断块构造地应力的分布规律,证实了渤中19-6 构造区域内走滑断层为主控构造因素,地应力表现为水平最大地应力>上覆岩层压力>水平最小地应力的分布特征;

(2)研究表明,与周围含油气构造地应力方向不同,渤中19-6 构造区域内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为NE90°~110°,不同井区地应力方向分布略有差异,在井网设计、定向井轨道设计中应考虑地应力方向的影响;

(3)建立了渤中19-6 北部构造(4、9 井区)地应力剖面,为后续井壁稳定分析、钻井液密度优化提供了设计依据。

猜你喜欢

渤中井区测井
本期广告索引
井区水窜水淹综合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试验
我国渤海再次发现亿t级油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9储层敏感性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杨66井区延10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探明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渤中26-3油田扩建项目主电站选型设计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
中石油首个全国测井行业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