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口车用汽油与国内车用汽油的对比分析

2020-02-27牟明仁李昕颖李百舸邹建华秦朝秋王晓藜邓晓旭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硫含量芳烃汽油

牟明仁,李昕颖,李百舸,郝 宁,邹建华,秦朝秋,史 平,王晓藜,王 琦,邓晓旭

(1.大连海关,辽宁大连 116001;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辽宁大连 116032)

汽油与其他石油产品一样,既是我国石油加工的主要产品,也是我国进出口的主要大宗商品[1-4]。今年上半年我国汽油产量为7 036.2×104t,1~10 月的汽油出口量则为1 280×104t,同比增长16.7 %[5]。辽宁仅今年上半年汽油产量就达808.3×104t,占国内总产量的11.49 %[6]。由于汽油是由原油经蒸馏、催化、加氢、重整、烷基化等工艺生产,加有改善使用性能添加剂后调合而成不同牌号的车用汽油,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汽车发动机的使用性与环保性。无论是出口车用汽油还是国内销售的车用汽油,对质量都是有具体的技术要求的[7-9]。因此对出口车用汽油和国内车用汽油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对了解车用汽油质量是十分有帮助的。

1 分析与讨论

1.1 样品的选取

为了解出口车用汽油与国内车用汽油的质量异同,选取2 个不同炼油企业生产的92 号车用汽油,计8 批次样品的检验及质量情况进行讨论。其中1 号、2号、3 号与4 号、5 号、6 号为A 厂生产的出口车用汽油与国内车用汽油,7 号、8 号为B 厂生产的出口车用汽油;1 号、2 号是2018 年生产的,其余为2019 年生产的。

1.2 检验依据、项目、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

1.2.1 依据 出口车用汽油是依据买卖双方签订的合同规格技术要求进行检验评判的;国内车用汽油是按照GB 17930-2016 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检验评判的。

1.2.2 项目 因出口国家及地区的不同,合同中的检验项目及数量也不同,少则十几项,多则20 余项;多数合同比GB 17930-2016 标准多出的检验项目有:马达法辛烷值、外观或颜色的检验项目,个别合同还有挥发指数、不同温度下的蒸发体积、银片腐蚀、总氧化物含量、颗粒污染物和气味的检验项目[9-12]。GB 17930-2016 标准有20 个检验项目,比出口车用汽油合同多出的检验项目有:水溶性酸或碱、机械杂质及水分、甲醇含量和铁含量[13,14]。

1.2.3 质量指标

(1)出口汽油合同与GB 17930-2016 中的研究法辛烷值都是要求不小于92;多数合同要求马达法辛烷值为报告值;而GB 17930-2016 则要求抗爆指数不小于87。

(2)出口合同中多数10 %蒸发温度要求不大于70 ℃、少数有要求不大于60 ℃,多数50 %蒸发温度要求不大于120 ℃、少数要求75 ℃~120 ℃、80 ℃~110 ℃和84 ℃~120 ℃,多数90%蒸发温度要求不大于190 ℃、少数要求不大于180 ℃,多数终馏点要求不大于210 ℃、少数要求不大于205 ℃;GB 17930-2016 要求10 %蒸发温度不大于70 ℃、50 %蒸发温度不大于110 ℃、90 %蒸发温度不大于190 ℃和终馏点不大于205 ℃。

(3)出口汽油合同中多数蒸气压要求不大于62 kPa、60 kPa 或没有要求,少数要求蒸气压为48 kPa~62 kPa;GB 17930-2016 要求蒸气压夏季为40 kPa~65 kPa、冬季为45 kPa~85 kPa。

(4)出口汽油合同中硫含量要求不大于50 mg/kg、少数要求不大于150 mg/kg 或不大于10 mg/kg,硫醇硫要求不大于0.001 %(m/m)、不大于0.001 5 %(m/m)或博士试验为通过;GB 17930-2016 要求硫含量不大于10 mg/kg、硫醇硫(博士试验)为通过。

(5)出口汽油合同中多数芳烃含量指标要求report值,也有要求不大于30 %(v/v)或不大于35 %(v/v),还有要求17 %(v/v)~42 %(v/v)的;多数烯烃含量指标要求为report 值,也有要求不大于22 %(v/v)、不大于25 %(v/v)的,有极个别批次不要此项指标要求;要求苯含量不大于1 %(v/v)或2 %(v/v);GB 17930-2016则要求芳烃不大于35 %(v/v)、烯烃不大于18 %(v/v)、苯不大于0.8 %(v/v)。

(6)出口汽油合同通常要求MTBE 不大于5%(v/v)或report 值;要求氧含量不大于2.7 %(m/m)或report值、总含氧化物含量不大于1 %(v/v)、其他含氧化物含量不大于0.2 %(v/v);GB 17930-2016 只要求氧含量不大于2.7 %(m/m)。

(7)出口汽油合同中的胶质含量要求与GB 17930-2016 相一致,未洗胶质含量不大于30 mg/100mL、溶剂洗胶质含量不大于5 mg/100mL,但有少数要求溶剂洗胶质含量不大于3 mg/100mL 和不大于4 mg/100mL。

(8)出口汽油合同中的诱导期与GB 17930-2016一样,要求不大于480 min,但有个别批次要求不大于360 min。

(9)出口汽油要求15 ℃密度为报告值;GB 17930-2016 要求20 ℃密度为722.0 kg/m3~775.0 kg/m3。

1.2.4 试验方法 出口汽油合同中的试验方法因出口国家、地区或批次项目的不同而略有变化,但多数项目的检验都是以ASTM 试验方法为主,间或采用少量的IP、GB 及SH 试验方法。而GB 17930-2016 中的试验方法通常为GB、同时也采用少量的NB/SH/T、SH/T 和ASTM 共计35 个方法;包括21 个GB、3 个NB/SH/T、10 个SH/T、1 个ASTM[13,14]。这些标准的采用,保证并满足了出口车用汽油和国内车用汽油的各项指标的检验要求。

1.3 检验结果

1.3.1 变化小或不变的检验结果 在出口车用汽油与国内车用汽油的相同项目检验中,一些检验结果通常是变化小或不变的。如:铅含量为小于0.002 5 g/L、锰含量为小于0.000 25 g/L、铁含量为小于0.002 0 g/L、甲醇含量小于0.20 %(m/m)、诱导期大于800 min、铜片腐蚀为1 mm/a、硫醇硫3 mg/kg~7 mg/kg、水溶性酸或碱为无、机械杂质及水分为无、有机含氧化合物含量为小于0.49%(m/m)、外观为清澈透明或浅黄无染色。

1.3.2 变的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经常发生变化的项目及数据(见表1)。由表1 中的检验结果看,出口车用汽油与国内车用汽油除个别检验项目不同外,不同批次的检验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

(1)A 厂多数汽油中的芳烃含量高于B 厂的对应值。A 厂、B 厂生产的车用汽油烯烃含量参差不齐,最大值为16.2 %(体积分数)、最小值仅为11.3 %(体积分数)。在日常检验中,出口汽油烯烃含量也有小于10 %的;且不同厂家、有些不同批次间的芳烃、烯烃含量检验结果相差较大[9-12]。

(2)B 厂的硫含量高于A 厂的对应值,如7 号、8号样分别为27 mg/kg 和20 mg/kg,也超出GB 17930-2016硫含量不大于10 mg/kg 的要求;这是因为出口合同硫含量有要求不大于50 mg/kg、150 mg/kg 的原因;在日常检验中,根据合同要求,B 厂也有生产硫含量小于10 mg/kg 的出口车用汽油。

(3)同一个厂家在同一个时间段生产的出口车用汽油与国内车用汽油的检验结果,多数相差不大,如表1 中的1 号样和2 号样、5 号样和6 号样的检验结果。也有相差较大的,如表1 中的3 号样和4 号样。

其中3 号样中的50 %蒸发温度为94.2 ℃、芳烃含量为30.6 %(体积分数)、氧含量为1.45 %(质量分数)和20 ℃密度为744.0 kg/m3,4 号样中的50 %蒸发温度为86.8 ℃、芳烃含量为26.4 %(体积分数)、氧含量为2.09%(质量分数)和20 ℃密度为738.2 kg/m3。

由于3 号样和4 号样中的芳烃含量、氧含量的不同,是影响3 号样和4 号样中的50 %蒸发温度、20 ℃密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

在日常检验中,A 厂生产的车用汽油终馏点多数小于200 ℃;而B 厂生产的出口车用汽油的终馏点多数都是大于205 ℃,有的接近或超过210 ℃(有的合同规定终馏点不大于215 ℃)。且A 厂2018 年生产的出口车用汽油和国内车用汽油各项质量指标就已经达到国六车用汽油的排放标准要求。

表1 检验结果经常发生变化的项目及数据

2 结语

出口车用汽油和国内车用汽油在检验依据、检验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及检验结果上存有差异。同一个厂家、在同一时间段生产的多数出口车用汽油和国内车用汽油间的质量差异相对较小;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时间生产的车用汽油,其检验结果差异还是相对较大。除合同另有要求外,A 厂、B 厂生产的出口车用汽油和国内车用汽油的检验结果都满足GB 17930-2016 的质量指标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了解到,出口车用汽油和国内车用汽油不但有良好的抗爆性、蒸发性、安定性、抗腐蚀性,而且芳烃、烯烃、苯及硫含量较以前都有所降低[9-12]。这为保证广大车主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可靠性、经济性,特别是降低汽车尾气NOX、HC、CO 及颗粒物的排放,减少对大气造成的污染都起到积极作用。

出口车用汽油和国内车用汽油的各项检验结果都符合出口合同或GB 17930-2016 规定的质量指标要求。

猜你喜欢

硫含量芳烃汽油
第三代国产芳烃成套技术首套装置建成投产
干熄焦烟气脱硫装置降低硫含量排放的工艺措施
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碳球中硫含量
石油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含量测定研究
关于重芳烃轻质化与分离的若干思考
硅钢超低硫工艺优化及控制实践
负钛铜基载氧体在煤化学链燃烧中多环芳烃的生成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汽油直接喷射系统
硫含量在出口航煤馏分中分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