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020-02-27王聪
王聪
(河南省焦作市畜牧工作站,河南 焦作 454000)
现阶段,基层畜牧养殖业市场良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也日渐凸显,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研究,从而推动基层养殖业的转型发展。
1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不完善 基层畜牧养殖户的观念依然较为落后,以至于在养殖管理方面未能建立完善制度,为降低成本从非正规养殖场引种,购买质量低劣的禽畜种苗,不仅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同时种苗成活率低下,难以保证经济收益。在养殖期间,未能建立相应的制度,部分养殖人员无法做到按时投喂、及时清理排污,造成畜牧养殖环境较差。在规模化养殖中,则存在生产分工不明的问题,造成日常饲喂、清理等工作开展不及时,养殖场内空气流通不畅。受环境影响,畜牧养殖周期较长,产品质量不高,无法取得理想效益。
1.2 饲养不科学 在畜牧养殖期间,饲料饲喂是关键环节,关系到畜禽能否快速、健康生长。但目前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并不科学,缺少对动物饲料的关注,一味采用农作物混用的粗放饲喂方式,造成牲畜对营养成分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为节约成本,一些养殖户甚至会从食堂或饭店以低价购买剩饭剩菜(俗称泔水)作为动物饲料,使动物健康无法得到保证。而采用单一的五谷杂料饲料,则造成动物饲料配方单一,牲畜难以有效吸收,不仅浪费粮食,而且限制畜禽生长速度,同时还可能造成畜禽营养不均衡,导致疾病发生率升高,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继而导致基层畜牧养殖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1.3 防疫不到位 大规模畜牧养殖无法避免疾病的流行与传播,所以需要做好防疫工作。而现阶段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未能将防疫工作落实到位,造成养殖业承担了较高风险。从各地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情况来看,不同养殖户选择的养殖环境不同,在卫生管理不到位时容易引发疾病的传播。面对这一形势,部分养殖户抱有侥幸心理,在疫病发生初期未能及时实施免疫,造成大量畜禽患病死亡,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一些养殖户对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能按照技术人员指导实施免疫或从不正规途径购买疫苗,造成防疫工作开展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最终导致疫病传播概率增加,给各地区养殖业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
2 解决方法
2.1 实施标准化管理 为提高基层畜牧养殖水平,应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高效、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畜牧养殖管理各个环节拥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针对环境温湿度控制、场地消毒、粪便清理等基层管理内容,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在完善制度约束下,可以对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按照规定及时开展饲喂、清粪等工作,营造良好养殖环境。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制度建立上,还应对以往优秀养殖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推动养殖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建立严格责任制度,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可以使养殖户从正规商家选择畜禽苗种,并落实检疫工作和实现隔离饲养,消除引种过程中的各种隐患。结合畜禽生长周期,可以按照制度规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如加强夏季通风和冬季保暖,使畜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2.2 采取科学养殖手段 在养殖手段上,应体现科学性,使饲料营养成分吸收率得到提高,达到迅速育肥的目标。在饲料配方研制上,应加强登记管理,有计划地进行动物饲养。结合动物生长阶段、运行消耗量等因素,丰富饲料营养成分,参考优质配方进行精良饲料采购,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饲喂,促使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针对基层养殖户,应由基层兽医站加强与相关管制单位合作,加强宣传教育,使养殖户认识到饲料营养对畜禽健康的影响,并根据兽医站制定的饲料应用计划进行饲喂,保证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基层兽医站人员应定期深入养殖区抽查畜牧生长发育情况,引导养殖户进行饲料科学选择,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保证养殖经济效益。
2.3 实施现代化防疫 在动物疫病预防方面,需要实施现代化防疫措施,建立规范消毒程序,引导养殖户对原有畜牧养殖种群分布空间进行调整,通过保持合理养殖密度降低疫病传播率。在日常养殖期间,应结合地区疫病发生情况、特点及时进行免疫接种,掌握各种类型疫苗功效和接种流程,并根据兽医站的科学诊断实施免疫。在本地区发生疫情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部门应实施跟踪监测,安排人员指导养殖户实施免疫,鼓励养殖户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方法和剂量实施免疫,并制定科学的检疫工作计划,保证防检疫工作落实到位。作为养殖户,应当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掌握常见动物疾病症状、防治措施和处理方法,及时发现和控制疫病,保证畜禽健康成长,继而使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得到保证。
3 小结
综上所述,基层畜牧养殖业应跟上全国产业调整步伐,采取现代化畜牧养殖管理手段推动养殖模式的转变。在生产实践中,需要完成标准制度建立,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科学饲养管理,并落实防疫措施,从而为基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