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移动学习的优势 促进传统课堂教学的发展

2020-02-26容素琼

职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解决问题优势

容素琼

摘 要:本文就利用移动学习的优势进行论述。移动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具有灵活、高效、针对性强、交互性好等特点,可以成为传统教学理想的补充。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优势,解决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可以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移动学习  传统学习  优势  弥补  解决问题

课 题:本文系2017年北海职业学院 “关于利用M-Learning辅助我院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缩写为M-Learning),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习(Traditional Learning缩写为T-Learning)字面意义一样,既相似又不同,如果利用M-Learning本身诸多的优点,可以弥补T-Learning的不足,极大地促进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

一、利用M-Learning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强的优点,解决T-Learning中教学主体不够科学的问题

在T-Learning课堂上,为了满足全体学生的共同知识需求,教师只能立足于基础,在40分钟内完成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分析讲解、到难点突破的过程。为了在有限时间里完成大量知识传授,教师不可避免成为了课堂的绝对主体。虽然多媒体设备的加入减轻了教师的板书量,但并没能改变教师的实际课堂作用和地位。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超过95%的教师把多媒体变成了专门的PPT显示器或视频播放器,真正利用M-Learning辅助课堂教学实现人机联动的教师寥寥无几!而且,目前笔者学校管理层禁止学生和教师上课用手机!纯粹的T-Learning既与时代脱节,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发挥。为了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状况, 2018年5月,《关于利用M-Learning辅助笔者学院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针对笔者学院的移动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在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之后,全体组员共同备课,制订了一个利用M-Learning辅助T-Learning的实验方案。通过研究讨论,选取2017级汽车维修专业直升班为第一批实验对象,针对阅读部分,以两节课80分钟为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验:沿用T-Learning的5分钟导入、5分钟skinning、10分钟scanning和comprehension;随后的60分钟进行难点突破。这个阶段不再像以往那样由教师为主导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讲解和例证,完全由学生自己摸索:学生通过M-Learning,在小组成员的协同合作下,运用在线查询功能、在线翻译功能等进行自主学习,寻找难点的突破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仅仅起到指导作用。在这60分钟里,学生通过M-Learning突破难点,然后策划、制作微课制作和结合PPT自我展示微课作品,最后自评,上传班群。针对写作部分,先进行20分钟以教师为主导分析讲解主题方向及文章格式的T-Learning,得到提纲和相关的词汇、句型,然后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策划为主,利用M-Learning的在线翻译功能进行创作,最后通过希沃授课助手的手机传送功能进行评比、总结。这个实验过程进展顺利,学生们都能在下课之前把课文难点整理好,微课已见雏形。虽然课堂全部手机网络在线,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利用手机进行学习,课堂氛围热烈有序。

二、利用M-Learning评分系统短时高效的特点,弥补T-Learning评价时效滞后的缺陷

在T-Learning课堂教学模式下,测评结果或成果汇报很难做到及时高效。由于传统的测试很难得到网络或软件的有效支撑,批阅、评判和统计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展示学生努力效果和认可的考核结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公布,激励效果大打折扣。M-Learning的手机评价方式则不同。通过下载软件“课堂互动评分系统”可以做到即时投票即时评分,真正做到及时高效。因此,为了优化T-Learning课堂评价模式,教师可以利用M-Learning评价方式。通过大量的学习、研究和取经,课题组实验性引入课堂互动投票系统和希沃Seewo智能助手批改。这两种评价方式的引入,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又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状态和效果的评价时效。我们还运用希沃Seewo的课堂监控功能链接手机热点上传即刻照片,督促学生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实践证明,利用M-Learning的评价方式辅助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利用M-Learning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来弥补T-Learning中无法实施到位的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问题

由于T-Learning受到场地和教學内容、方式的限制,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一直无法真正实现。而语言的实操性,又决定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因此,小班制是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标配。但是,普通高职的非英语专业很难实现小班教学。而且即使是小班教学,由于英语基础的差距太大,很难普及因材施教。因此,在T-Learning模式中,多数教师只能传授共性需求的知识点或知识面,因材施教只是理想。而M-Learning不受时空限制,灵活多样,有利于个体随时随地针对性的学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很有帮助。便携式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不但可以储存、播放、接收,还可以在线传授和校对等等,有的放矢地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以参与实验的2017汽修直升班为例,28位学生,按英语程度和学习态度可分为好、中、差三等:优等5位,中等16人,差生7人。但是由于小班,T-Learning模式下,立足于占多数人的中等阶层学生展开30分钟的教学活动,然后辅以小范围的辅导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但是对于多数40人以上的大班,在有限的40分钟里,往往是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为此,引入M-Learning,利用它的便携性和灵活性,从授课内容到评价方式,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分层教学。同样,比如英文写作课程,利用手机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里收到不同要求的内容版本,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得到不同的帮助,因此可以实现分层教学。

四、利用M-Learning的流动性和微型化,弥补T-Learning中交互性和个性不足的问题

语言学习的交互性很强,双向流通是习得英语最有效的途径。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有较高的要求,注重单向交流。移动学习则不然,它更多的是强调流动状态下的教和学,和学习者个性化的发展。在移动学习中,人机对话可以满足交互性的需求,解决许多高职学生由于性格原因造成的哑巴英语问题。移动学习手段创造的空间距离感,可以有效消除学习者在面对面交流中极易产生的压力感,加强学习者的抗干扰能力;而且动态的微型化的教学模块有利于把学习者的最佳学习状态发挥出来。以实验结果为例:实验之前,全班28位学生,平常不能用英语回答问题,不能朗读完整一句话,但是在每一段朗读、对话视频中,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对于动手能力优于动嘴能力的高职学生来说,人机交流相较于直面交流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且,由于T-Learning强调共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很容易被忽略,不利于学习者个体的发展。移动学习的微型化,可以弥补这一空白。通过量身定做设计针对性较强的微型学习模块,可以满足学生个体教学相长的需求。而且,设备的便携、灵活,能够突破时空的优势,满足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弥补传统课堂“大锅饭”造成的不利因素。

虽然移动学习优点很多,但是相较于传统学习,由技术驱动的移动学习局限性也不少:情感体验的缺失、移动技术和设备的弊端、过多使用电子设备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等等。但是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就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实现T-Learning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移动学习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

[2]黄龙翔,陈之权.语言学习,动起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解决问题优势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矮的优势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