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学常新中坚定理论自信
2020-02-26王海东
王海东
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论创新也达到新高度,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坚信,这一创新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理论自信来自实践检验。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科学理论,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它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领导我们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他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革命,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党正是采取这种科学态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理论自信贵在常学常新。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总结讲话中向大家推荐了5本马列著作。他说,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它一遍或者看它一两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学习理論上,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使科学理论在内心深处铸魂扎根,提高真信笃行、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认识更加深刻、行动更加自觉。
(作者系丹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