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俗蛤蚧笑鸳鸯
2020-02-26张近林
张近林
蛤蚧其貌不扬,其爱情却让人感动,它们形影相随,一只死亡,另一只情愿同死而不愿苟活;鸳鸯则不然,抚养后代基本由雌鸟独自完成,而且一只死亡,另一只会再寻找配偶。据说,在给一对新婚夫妇送礼物时,一位画家的妻子觉得随俗送鸳鸯图才得体,而画家坚持要送一幅蛤蚧图。画家的坚持让我心生感慨。
鸳鸯之于蛤蚧,恰如蒲苇之于磐石。在画家眼里,蛤蚧图更适合这对新人。如若我是画家,我也同样会选择蛤蚧图。
何其然也?
其一,在于蛤蚧之坚贞。
它们彼此忠诚,如果其中一方遭遇不幸,另一方也绝不苟活。如此坚贞,让爱情之树摇曳出了无限风情。蛤蚧,宛若诗国里的木棉:“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相离,却又终身相依。”又如尾生对爱情的执着:“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蛤蚧、木棉与尾生身上散发的坚贞气息,也许是画家选择蛤蚧的原因。
其二,不能因蛤蚧外表之丑陋而忽视其内心之美,要学会看到事物的本质。
初看蛤蚧外表,让人觉得丑陋,令人生厌,然而,其内心圣洁美丽的光芒哪会被遮掩住呢?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挪用此语,内心的美丽完全可以弥补外表的丑陋。谁都知道《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奇丑无比,善良的心却感动了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如是,我们还会如此在意蛤蚧的外表吗?
其三,还得说说画家的画技。
虽然蛤蚧外表丑陋,但作为画家,完全可以進行艺术加工、创造,把它画得不那么令人憎恶,甚至可以将其画成可爱的样子。当年毛延寿不是轻抖画笔颠倒妍媸了吗?这种创造力在《白蛇传》中被演绎到了极致,能将蛇塑造成令人艳羡、令人喜爱的形象,蛤蚧又怎么不可能?李白有诗“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如此,画家当然会坚持自我。
《菜根谭》中写道:“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画家若真随了俗,送鸳鸯画给这对新人,只怕违背了初心,有违做人准则。不妨看看先贤坚持自我的样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如是,画家怎会放弃自我呢?
佳作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有如下亮点:1.结构精巧:作者支持画家送蛤蚧图,分别从坚贞、内在与外表关系、画技三方面陈述理由,层次清晰。2.内容丰富:文章援引了不少例子,还引用了不少名著名篇,材料十分丰富。3.文采出众:引用、比喻、反问等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有韵味。(谭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