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群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0-02-2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岗位英语教学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1131)

0.引言

2018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820万,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学生需要扩充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依据岗位群理念拓展就业渠道。英语知识可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依据岗位群视角,学生应掌握不同类别的英语知识。同时英语是应用性较强的独立科目,因此也会产生英语岗位群。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适当调整英语教学模式,以增强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1.职业岗位群的发展与特征

1.1 职业岗位群的发展

职业岗位群是在产业链基础上,逐渐产生的分工合作体系。上世纪初,工业技术逐渐成熟,大型企业得到快速发展,跨国、跨区域的统一市场趋于完善。在此背景下,以大型企业为驱动力的产业链,成为对接工商业的主要渠道。传统的产业模式以区域为框架,工业原料与工业制成品会在极小的空间范围内流通,产业分工极为模糊。以医疗产业为例,传统中医会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采集本地区中草药材。之后,会将中草药材加工成成药,并销售给患者。在这一经营模式中,医生需要完成采集、生产、治疗与销售的全部作业,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产业链的出现,将商品流通细分为,采集、加工、经销、分销、终端等诸多流程。借助高效的物流体系,几千公里之外的原材料可被集中于一处。而生产出的产品会借助分销渠道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产业链由企业构成,而企业由人力资源构成。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是维护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实践工作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企业会产生同类岗位,以某一专业技能为内核而形成的不同岗位,就构成了岗位群。例如,具备医药知识的人力资源,会分化进入药品研发岗位、药品检验岗位、医疗岗位、药品销售岗位等。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并在各类跨国产业链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样以医疗产业为例,研发人员需要学习英文资料,检验人员需要理解进口原料的英文说明,医生与销售人员也应了解进口药品的基本知识。在这一岗位群中,各岗位均需掌握英语技能。同时,英语专业本身也会形成岗位群。例如,英语翻译、外贸交易、高级管理、英语教师按岗位均会应用到英语知识。有鉴于此,这部分岗位也将形成以英语技能为核心的岗位群。

1.2 职业岗位群的特征

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可被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是以某项技能为内核,逐步扩散为岗位群。在当代分工体系内,岗位分类不断增加。以就业视角分析,高职学生应将所受教育作为核心技能,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可兼容该项技能的就业岗位。这部分岗位共同构成了岗位群,并成为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以该视角分析,专业技能是连接岗位群的重要纽带。其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各项技能的侧重点将出现分化,并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大规模的产业分工,促成了覆盖全球的技术标准,而技术标准是专业技术的内核。但在应用中,各类技术将发生异化,并形成独立的技术门类。例如,高职英语会遵循统一的教学标准。但在各岗位的应用中,会分为专业英语。同时你在不同国家的应用中,也会发生语音、语调的变化。

其三,岗位群内部可形成转换。由于存在统一标准与相同的专业技能,因此岗位群内可形成人员流动。例如,长期在澳大利亚从事导游翻译的工作人员,可在简单培训后进入北美地区工作。两地英语的同源性,是促成这一流转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一特征,高职的英语教育应避免僵化的教育形式,并引导学生以开放的视角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其四,在未来发展中,岗位群将逐步扩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知识密度较低的岗位将逐渐消失。同时,在互联网条件下,信息传输效率与拷贝功能进一步增强,先进技术得到集中应用,而落后技术将被快速淘汰。随着技术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以技术为纽带的岗位群也将逐步扩展。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地居民的交流意愿更为迫切,英语的地位得到巩固,小语种的影响力逐渐衰减,以英语为纽带的岗位群将进一步扩展。

2.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僵化

教学内容僵化,是当代高职英语教育的主要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英语教材的制定周期较长,编订人员难以依据当下的应用环境,设计对应的教学标准。受此影响,英语教材往往滞后于应用环境的发展。其次,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受此影响,部分教师与学生会围绕考试内容开展学习,并由此形成了应试教育模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将使知识结构更加僵化,学生难以全面发展。以职业群视角观察学生的就业方向,可发现高职学生的知识应用场景极为宽泛。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无法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僵化的教学结构将使学生形成固化的学习标准,不符合该标准的实践知识难以得到认可,学习视角也将逐渐僵化。

2.2 教学手段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普遍较为僵化,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例普遍较高,英语教学通常采用大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内,教师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为了适应多数学生的需求,英语教师将遵循最大公约数实施教学设计。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先进的教学手段难以得到应用。第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会将课堂纪律作为主要评价项目。受此影响,多数英语教师倾向于构建出安静、有序的课堂环境。而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这一教学诉求与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矛盾,因此多数英语教师不愿使用这部分教学手段。第三,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先进教学手段的主要载体,但部分教师并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以至其难以灵活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

2.3 忽视专业英语

在密集化分工的背景下,各项专业知识的深度不断加强。教育体系难以将全部知识纳入教学范围。有鉴于此,高职教育会将各专业知识划分为主干与分支。分支部分未被纳入教育体系,而主干部分则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将英语基础知识视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专业英语并未纳入教学体系。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并未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知识。英语教师通常毕业于师范类院校或专业外语院校。在次此类院校中,标准英语、生活英语是主要教学内容,教师难以接触到专业英语。再有,专业英语是自成体系的语言系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但高职英语教师缺乏此类专业知识,针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也难以开展。综合分析,我国的教育系统并未将专业英语纳入高职英语教学,配套设计并不完善。

2.4 应用场景匮乏

应用场景匮乏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语言环境的影响。我国规模巨大且人口众多,在多数二、三线城市中,外籍人士的比例极低。受此影响,英语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较小,多数英语知识难以得到应用。其二,是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强调知识输出,而教师被视为知识输出的主体。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多数高职院校会要求英语教师增加知识输出量。但英语课时的分配极为有限,以知识输出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对学生的知识应用带来负面影响。其三,来自于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习惯于将课堂作为主要教学平台,教学设计将围绕课堂展开。同时近年来部分高校逐渐取缔了英语角,英语教学更多地集中于课堂。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英语的应用场景更加匮乏。

2.5 缺乏课后练习

汉语是孤立语系,与英语的差异极大,因此学生应借助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但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难以在课后寻找到练习伙伴,课堂教学无法与课后练习有效对接。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更加宽松,学生习惯于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计划。有鉴于此,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与时间分配各有侧重,学习诉求逐渐形成分化。受此影响,学生难以在校园内寻找到合适的学习伙伴,知识结构更加单一。同时,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因此高职教师极少参与到学生的课后练习。这一问题,将导致课后学习的组织性进一步降低。以岗位群视角观察,学生应掌握不同应用环境下的英语知识。与不同的学习伙伴展开口语对话,可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加强。而在缺乏练习伙伴的条件下,学生的适应力必然受到影响。

3.岗位群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改革

3.1 依据岗位群需求扩展教学内容

岗位群概念会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带来重要影响,针对其需求,教师应制定更加符合应用环境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应在教材设计的基础上扩展英语知识。例如,教师可依据本地区的就业环境与企业需求,将相关的英语知识作为辅助材料,并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传输给学生。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利用社交软件中学习相关内容,并在该平台向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学知识与教学时间均将得到扩展。

再有,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并将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向将得到有效引领,学习意愿可进一步加强。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高校应依据学生在毕业三个月内的就业率设计教学考核模型。以此教师将以就业为导向,展开教学设计。同时,高校也应将口语与应用能力作为日常考试的主要项目,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在就业中适应岗位群需求。

3.2 依据岗位群特征设计教学方式

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趋于僵化。针对这一问题,高职英语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岗位特征,设计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针对本院校的专业设计,设定符合专业特征的教学方式。针对外贸、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其中,部分学生可扮演采购方,另一部分学生可扮演销售方。在英语交流中,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将得到提升。

针对理工科的学生,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与其专业相关的教学视频。例如,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将介绍机械构造的英语视频作为写作题材,并要求学生在观看后写出相关文章。理工科学生较少应用口语交流,其通常会利用英语知识学习英文资料。根据这一特征设计以观察、写作为主轴的学习方式,符合该岗位的特征。而以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与营销岗位的工作模式相符。总之,教师应依据岗位群特征,设计与该模式相似的教学方式。

3.3 依据岗位群视角增加专业英语教学

在高职院校中学习到的标准英语,将在不同的岗位应用中出现分化,尽早适应岗位需求,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鉴于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专业英语教学。首先,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制定与本专业相符的作业。例如,教师可预留“翻译本专业教材”、“翻译课堂笔记”的课后作业。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将掌握到更多的专业词汇,其专业英语能力将逐步提升。

再有,在开展口语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邀请学生设计与本专业相关的演讲。例如,学生可用英语可为其他同学介绍本专业的主要特征、职能、历史发展等知识。同时,也可邀请其他同学提问。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得到提升,专业英语能力也将进一步加强。总之,学习专业英语,可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岗位群的需求。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应重点关注英式英语、美式英语、澳洲英语等英语分支的区别,从而使自身的就业渠道更加宽泛。

3.4 借助英语岗位群扩展应用场景

传统英语教学,对于应用场景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高职教师应借助英语岗位群,为学生构建不同的练习场景。例如,高职院校可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分别与当地的旅游公司、翻译公司、教育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学生可分别进入各行业从事辅助翻译工作。旅游公司的接触面较广,学生可接触到不同国家、地区的游客。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对于不同语音、语调的适应能力将得到加强。

翻译公司接洽的客户更加专业,专业英语与商务英语的使用较为普遍。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到不同门类的英语知识。教育机构所涉及的知识较为肤浅,但需要教师在英汉双语中不停转换。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机构,也会侧重于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以往学习到的知识将得到巩固。综合分析,英语的应用范围较广,并会产生英语岗位群。深度挖掘校园人脉,学生可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展开练习,知识结构将得到丰富。

3.5 建立符合岗位群理念的课后练习机制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极易脱轨,课堂知识难以得到巩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参考岗位群的主要特征,组建英语社团。岗位群的主要特征是基础技能相同,但专业分工不同。在高职院校中,学生都具有学习英语的需求,但个人诉求却存在差异。学生社团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但参与的学生可保留私人空间。以社团为平台开展英语练习,可使具备练习意愿的学生得以聚集,而差异化的学习诉求可得到尊重。例如,在社团中可建立英语戏剧小组,英语文化交流小组,英语劳动小组。戏剧小组的练习内容适用于不同场景,可对应行政类别岗位群。文化交流小组涉及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因此适用于翻译类别的岗位群。同理,劳动小组适用于理工类岗位群。

4.结语

新时期,高职学生应依据岗位群理念扩展自身的就业渠道。针对这一需求,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岗位群特征相对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首先依据岗位群的多元要求扩展知识点。同时,教师也可依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将不同岗位的工作形式融入英语教学。再有,教师可针对英语岗位群的特征,将不同的应用场景与专业英语融入日常教学。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岗位英语教学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核心素养下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