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接受美学视域下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词句与修辞
2020-02-26赖晓凤
赖晓凤
(三明学院海外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美国R·C·霍拉勃教授在《接受理论》一文中认为接受美学的产生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也会受到这些条件的制约。所以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家在翻译优秀儿童作品时,也必须综合考虑接受美学理论的这些因素,从儿童心智发展、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为儿童翻译更多的儿童文学。本文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修辞层面具体地探讨接受美学理论下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从而为我国儿童翻译通俗易懂的文学读本,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去感受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世界同为一体,感受世界的美好。
一、词汇层面:选词生动,富有童趣
在词汇方面,译者要注意到儿童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很少,所以翻译时要使用儿童理解范围内的词汇,不能给他们的阅读增加难度,否则挫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从拟声词、叠词、感叹词、儿化词及口语化动词等方面入手,使译文富有童趣。
例如《夏洛的网》中有这么一段话:“The Fair Grounds were soon deserted…Nobody of the hundreds of people that had visited the Fair…No one was with her when she died.”[1](P45)康馨和任溶溶两位学者的译本就有很大的差距。康馨把“The Fair Grounds were soon deserted.”译成“不久广场上阒无人迹”,任溶溶译成“集市场面很快就空无一人”,康馨把“No one was with her when she died.”译成了“她死时无人在旁”,任溶溶译成“在它死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陪在它身边”。这两个版本中,“阒无人迹”更有文学味道,使文章更有韵律美,但是康馨忽略了译本读者群体的特征,儿童无法准确理解此词汇的含义。“她死时无人在旁”没有任何感情,冷冷冰冰。没有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去翻译文本,削弱了文本的可接受性。而“空无一人”比“阒无人迹”通俗易懂,儿童能够接受此词汇,能轻松地了解文本的内容。“在它死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陪在它身边”翻译得比较繁琐,但是能够准确地把大灰蜘蛛死亡时的孤独寂寞感准确地表述出来了。[2]这两个词汇无论是从理解力还是情感方面都能够被儿童所接受,符合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土生土长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叠音词的使用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所以在翻译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使用叠音词,使翻译出来的作品能够令儿童所接受。例如《夏洛的网》中有这样一段话:“So while the children swam and…where it was 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smooth.”[1]46在 翻 译“it was 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smooth.”这个句子时要就可以使用叠音词,把它翻译成“溪边的烂泥巴暖洋洋的、湿嗒嗒的、粘乎乎、滑溜溜的”,与儿童形象思维的能力较为贴近,便于儿童理解。如果把它翻译成“又暖又潮湿,又粘又滑”,虽然简洁明了,但这是成年人语言的习惯,儿童在阅读时就无兴趣可言[2]。
儿童的理解能力虽然欠佳,但是他们对万事万物的探究兴趣极强,很喜欢模仿各种新鲜事物发出的声音。所以在翻译国外优秀儿童作品时,可以多用拟声词,刺激儿童的听觉感官,助他们形象地理解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例如《夏洛的网》中有这样一段话:“Rain spattered against Mrs.Zuckerman’s kitchen windows and came gushing out of the downspouts.”[1]在这个句子,虽然没有出现拟声词,但是译者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展开想象力,把雨水拍打窗户的声音和流出水管的声音译出来,制造一种情境,把它译成“雨水啪啪啦啦地打在查克曼太太厨房的窗户上,然后咕咚咕咚流出水管”。儿童在朗读时不但可以琅琅上口,同时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而如果把它译成“雨打在查曼太太厨房的窗户上,然后从阁楼急流而下”,“急流而下”虽然写出了雨下得非常大,“急”字写出雨势猛,但没有任何形象感,儿童无法想象或联想下雨时的情形[3]。
二、句法层面:句式简单,通顺易懂
中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原著中,因其语言的特性,通常会大量使用长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句型。如果遵循原著把句子翻译出来,句子冗长,儿童阅读时难以断句,则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译者一定要熟悉其语法,例如在翻译英语原著时,要把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梳理清楚,把它们分离出来,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弄清楚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其它修饰语之后,再把它们翻译成几个短句,则儿童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读懂文本,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例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有这样一段话:“Her bees and her crows and her wolves…but if she could only get hold of the Silver Shoes,they would….”[4]33在这个句子当中,“ but if she could only …they would give her more power than all the other things she had lost.”是一个假设复句,并且在其中还有一个比较的结构“more power than…”。如果把这个假设复句翻译成一个长句:“如果她能够得到这双银鞋子,他们就可以给予她比以前失去的魔力更强大的魔力”。[2]儿童面对这个长句,读起来有点拗口,难以理解其意思。所以只有把这句分解成两个简单的句子,翻译成:“他们给予她强大的魔力,比她以前失去的东西更强大。”
我国的语言习惯很少使用被动语态,只有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才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被动句,而儿童所接触的语言和阅读画册中,从没有出现过被动句,儿童的语言习惯中,只能理解动作的实施者是主语,而不能理解动作的实施者是被动承受者。所以译者碰到此类句子结构时,一定要加以转换,使之成为主动语态,才能利于儿童理解,从而掌握文本的含义。例如《绿野仙踪》有这样一段话:“After a time the ladder was finished.”[5](P56)句子中,“was finished”是被动语态,“the ladder was finished.”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相符,但是与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不能翻译成“梯子被做好了”,而应该翻译成“样子做好了”。在《绿野仙踪》另一段话中:“This Cap had been made for a wedding…it is said to have cost…”[5](P56)有两个被动结构,它们分别是“This Cap had been made”和“it is said”。为了让儿童能够明白句子的意思,不能把它译成“这顶金冠被做好了”,而应该和紧随其后的“for a wedding present to Quelala,”结合在一起,翻译成:“这顶金冠,是为了奎拉拉结婚而做的。”“it is said”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它被说成”,这不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更不适合儿童阅读,所以要把它译成“据说、听说”才能符合儿童接受美学的理论,符合儿童的表达习惯。[6]
在我们的语言习惯中,“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历来被大家所认同,但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不熟悉双重否定句,翻译时如果使用这种句式,必定会给儿童阅读带来障碍,所以在翻译国外优秀儿童作品时,应该因作品而异,因句子而异,正面表达的句子与反面表达的句子互相转换,以期收到促进儿童阅读的效果。例如《绿野仙踪》有这样一段话:“Strangest of all, these people …were so small that tallest of them was no higher than Dorothy’s knee.”[5]句子中的“no higher than ”是一个带有否定意义的比较结构句,其意思为“没有……高”,如果用这个否定句翻译,虽然句子比较通顺,但是与肯定句式相比,效果很差,此时可以把它转换成“只有”,用一个“只”字,起着强调的作用,同时也给了儿童想象的空间:原来小矮人的最高身高只到多萝西的膝盖处。[6]
三、修辞层面:巧用修辞,增加文采
应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采,例如,运用比喻句可以形象生动地把抽象的事物表达出来;运用排比句可以增长气势,强烈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运用押韵句,读起来琅琅上口,感受到作品的韵律感等美的享受;运用双关修辞手法,通过不同单词的相似含义或相似读音来增添作品的幽默感。例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有这样一段话:“there’s a large mustard-mine near here.And the moral of that is‘The more there is of mine the less is of yours.’”[4](P33)作者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就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在这个句子中“mine”具有双层含义“我的”和“矿”。虽然词性不一样,但是运用双关的手法,其表达效果就不一样。把“The more there is of mine the less is of yours”翻译成“所旷越多,所学越多”,向儿童读者传递一个信息——公爵夫人想要告诉爱丽丝:我了解的东西越多,反衬出你了解的东西越少,所以你应该要好好地多学一些东西。[6]在这个句子中,“旷”的意思是“缺少”,与“矿”同音,但是意思不同,在此处使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在公爵夫人搞笑的言语中,增添了幽默感。
使用排比句可以增强气势,使文章具有韵律美,或者强烈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译者使用排比修辞,可以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有助于了解文本内容。如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瘸腿小王子》中的一段文字[7](P26),使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Winds blowing,water flowing,trees stirring,insects whirring,…cattle,bleating sheep,grunting…”在这个句子中,用了一连串的事物“Winds、water、trees、insects、birds、beasts、sheep、pigs、hens.(风、流水、树叶、昆虫、小鸟、野兽、奶牛、山羊、小猪和母鸡)”和一连串的声音“blowing、flowing、stirring、whirring、lowing、bleating、grunting、cackling.(呼啦啦、潺潺、簌簌、笃笃、啾啾、呼啸、哞哞、咩咩、呼噜和咯咯)”构成了一组排比句[8]17,所以要把这些排比句翻译到位,让儿童想象出这些动感的画面,和小王子一起享受喜悦之情。
拟人和比喻句在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也大量使用,把事物形象化、具体化,让儿童利用这些容易接受的事物去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世界、一言一行。这样的句子在《瘸腿小王子》里比比皆是。例如:“He learned to crawl like a fly,and to jump like a frog,and to run about on all-fours almost as fast as a puppy.”[7]在这个句子中,作者用“fly、frog和puppy”来比喻多拉尔王子,同时还运用了“crawl、jump和run”,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多拉尔孩王子天真无邪、活动好动的形象。[8]
四、思考与讨论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对于社会的接受日益加深,对世界万物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在儿童文学翻译翻译方面更要重视儿童的特殊认识水平,从认知接受程度上做好翻译工作,给于儿童美学的享受。第一,在词汇层面上,要兼顾儿童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尽可能少量使用儿童不熟悉的词汇,在他们掌握词汇量的基础之上,从拟声词、叠词、感叹词、儿化词及口语化动词等方面入手,使译文富有童趣。第二,在句法层面上,要把外文中的长句尽量简化成多个短句,以免给儿童的阅读增加难度。要把被动句转换成主动句,以此符合儿童的心理接受习惯。第三,在修辞层面上,要把国外儿童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与中国的修辞手法紧密结合起来,让儿童读者充分感受作品中的动感画面,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