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待嵌格式“一……再……”的语义偏移现象管窥

2020-02-26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构式现代汉语语料

杨 帅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一、待嵌格式“一……再……”的整体描写

待嵌格式“一……再……”由固定部分“一”“再”和两个待嵌部分构成。在现代汉语中,“再”是一个副词,表重复。在具体运用中,待嵌部分既可以嵌入动词,也可以嵌入量词,如“一次再次”(王火《战争和人》)①;既可以嵌入单音节动词,如一动再动,也可以嵌入双音节动词,如一催请再催请(梁实秋《雅舍菁华》);既可以嵌入前后相同的动词,也可以嵌入前后不同的动词,如一呼再喏(韩婴《韩诗外传》)②。本文所说的待嵌格式“一……再……”专指嵌入部分为前后相同的单音节动词的情况。

《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收录了待嵌格式“一……再……”,《现汉》给该待嵌格式列出了三个类固定短语示例,分别是一误再误、一错再错、一拖再拖。待嵌格式的待嵌部分有着很强的可替换性,通过替换,待嵌格式在理论上可以构成无数个类固定短语,这体现了待嵌格式的开放性和能产性特征。在句子中,待嵌格式“一……再……”所造的类固定短语是作谓语出现的,“一”和“再”都是表动量的副词,修饰作为待嵌成分的谓词,整个格式表示的是动作的重复、延续或性状程度的加深。除了《现汉》中的三个例子,还有无数条这样的类固定短语。例如:

一做再做 一分再分 一想再想 一战再战 一讲再讲 一试再试

一抖再抖 一推再推 一提再提 一放再放 一说再说 一签再签

据王力(2004),在上古汉语中,要表示行为的次数,需要把数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但是如果是表示“两次”,则用在动词前面的不是“二”,而是“再”。上古汉语的“再”等同于现代汉语的“两次”,是副词性的数词,而上古汉语的“复”等同于现代汉语的“再”[1]。例如:

(1)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国语·齐语》)

→(犯罪)一两次可以宽恕,三次就不可饶恕了。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一次击鼓士气会大大增加,两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③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季文子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了之后说:“两次就够了。”

丁声树等(1961)认为,在表示行为的重复或继续方面,“再”主要是指未然[2]。陆俭明、马真(1999)认为,现代汉语中“再”表重复义时不能用于表述过去的事情[3]。太田辰夫(2003)认为,“再”在古代汉语中只表示动量,是表示动量的数词,现代汉语中,“再”不用于动量[4]。另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也认为“再”用来表述将要重复的动作,表述已经重复的动作要用“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待嵌格式“一……再……”中,“再”依然是修饰动词,表示动量;而且“一……再……”格式造出的类固定短语都是表述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的。因此,我们认为,“一……再……”格式中的“再”保留的依然是上古汉语的词义和用法。

二、待嵌格式“一……再……”的语义偏移现象

为了更加深入地考察“一……再……”格式在实际语言中的使用情况,我们使用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对其进行了语料考察。由于待嵌格式的特殊性,我们在搜索语料的时候采取了先按照关键词“一”搜索,然后再保留关键词“再”的策略。由于语料庞杂,我们只选取了文学类目,语料总数25841 条,我们又从中挑选出含有“一……再……”格式的语料共122 条,合并重复词汇项,共获得53 个“一……再……”格式构成的类固定短语。我们对这53 个类固定短语和122 条语料进行语义分析后发现,这53 个类固定短语在122 条语料里表达的消极义或贬义最多④,其次是中性义,正向义最少。

按照产权理论,社会组织所使用的政府性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而社会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形成的资产需按资源投入比例等划分权属,但这显然与社会组织宗旨及相关管理制度相悖。按照超产权理论,社会公共资产未必一定需要界定为社会组织的法人产权才能实现资产保值和社会组织人员的尽职尽责。另一种可行的途径是使社会组织更具开放性和竞争性。事实上我国现阶段也在大力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发展,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业务服务领域,以及2016年推行的打破“一行一会”制,都能看到显著的变化趋势。但这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如过度竞争是否会导致社会组织的营利性转向、或假借非营利之名从事违法违纪活动、监管失控等问题需进一步思考。

类固定短语表达负向义的语料数占了总语料数的64.75%,表达中性义的语料数占了总语料数的27.05%,表达正向义的语料数占了总语料数的8.20%。“一……再……”格式的格式义原本是单纯表达动作的重复的,是中性义,但是在实际语料中,我们发现此格式所造的类固定短语有一半以上用作了负向义,而用作正向义的则相对少很多,因此我们说,“一……再……”格式在实际应用中发生了语义偏移,更偏向于表达负向义或者说非正向义。

在“一……再……”格式所造的类固定短语中,有一部分嵌入的动词本身就是表达负向义的,因此在具体语境中一般也是表达负向义。例如:

一借再借 一偷再偷 一忍再忍 一拖再拖一误再误 一罚再罚

一禁再禁 一缺再缺 一犯再犯 一延再延一搁再搁 一贬再贬

另有一部分类固定短语嵌入的动词为中性义动词,整个类固定短语也表达中性义,但是在进入具体语境后却发生了语义偏移,偏向了负向义。例如:

(4)何况现在大面积地调换领导,究竟是因为什么?是查出问题了,还是有什么严重的失职行为?这怎么跟群众交待,又怎么跟领导交待?要是一换再换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那又怎样去面对群众、面对领导?(张平《抉择》)

(5)自这时起,月容所认为不能动的一笔钱,一动再动,已经是动过好几次了。(张恨水《夜深沉》)

(6)几年后,父亲死了,给他撂下一河滩帐债。以后国家的政策一变再变,生产队塌垮的没法提说,直到眼下,他的帐也没还完。(路遥《月夜静悄悄》)

此外,还有个别的类固定短语嵌入的动词为正向义动词,单独看整个类固定短语表达的也是正向义,但是在进入具体语境后却发生了语义偏移,偏向了负向义,这种情况多与句中与之搭配使用的主语有关。例如:“一升再升”和“一降再降”是一对语义反向的类固定短语,如果将“一升再升”看作正向义,则在下面例句中其表达的却是负向义:

(7)一万个善良的愿望,抵不上一个有效的行动!真能够完成的话,房价就不会一升再升。(微博)

(8)能够说服美国撤军的第一个理由是,在美军占领下,伊拉克局势不仅没有稳定下来,相反各种袭击事件不断,伤亡数字一升再升。(2005年7月21日《文汇报》)

如果将“一降再降”看作正向义,则在下面例句中其表达的却是负向义:

(9)至少我有同感,但安琪却毫不在意,她的期待值可以一降再降,总之但凡是个男的,她就能将就凑合。(尼尔·嘉文《坚持》)

不管是“一升再升”还是“一降再降”,都存在表达负向义的使用情况。实际上,我们在实际语料中发现,“一升再升”和“一降再降”作为正向义的语料数目是远少于作为负向义的语料数目的。

三、待嵌格式“一……再……”语义偏移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因素。按照一般的语言习惯,好的事情的增量往往是靠连续性语义特征来表达,较少用次数来表示⑤。不好的事情会让人产生抵触和不满的心理,因而人们会将已经发生过的不好的事情作为心理可接受的极限来看待,无论是离散性的事件还是连续性的状态,都不希望再次发生。因而,对不好的事情的表达自然引入次数的概念。例如,我们说“越来越好”,不说“一好再好”;我们说“他一直都对”,不说“他一对再对”。另外,汉语中缺乏与表达负向义的单音节动词对称的表达正向义的单音节动词,要么需要加否定标记,要么用其他双音节动词,甚至需要用形容词转陈述为描述来表达。例如,“一拖再拖”中的“拖”表达拖延、拖沓的意思,我们表达反向的意思往往是在对应的双音节动词前加否定标记“不”变成“不拖延”,或者用形容词“麻利”“雷厉风行”来描述反向义,这些词汇无法进入“一……再……”格式;“一误再误”中的“误”表达误了时间时,我们表达反向义一般会用“守时”。“守时”也无法进入“一……再……”格式。

(二)语用频率效应。邹韶华(2001)认为,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在语言中的覆盖面是不均衡的,一个语言成分甲如果经常与另一修饰性语言成分乙在相同语境中连用,乙的性质就有可能影响到甲,从而潜存于甲中,最后在和原来相同的语境中只出现甲而不出现乙时,甲就有可能体现乙的性质。邹韶华将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语境频率联想”[5]。

待嵌格式“一……再……”中嵌入的动词本身表示负向义的占了绝大多数,表示正向义的是极少数,这使得“一……再……”格式感染了负向义的语义特征,整个格式意义逐渐向负向义偏移。即便格式内部嵌入中性义动词或正向义动词,也容易让人产生负向义语境频率联想。更准确的说,正是因为“一……再……”格式容易让人产生负向义语境频率联想,所以很多时候格式内部嵌入中性义动词或正向义动词也是出于表达负向义的语用目的。

(三)构式义的压制。Goldberg 在研究论元结构构式时提出,不同构式中同一个动词意义上的系统差别缘于具体构式对动词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国内有学者具体研究了构式义对于词义的“构式压制”问题。李勇忠是国内最早定义“构式压制”的学者。李勇忠(2004)认为,当词处于一个构式中时,结构中的其他部分会因该词与结构的关系而对其施加语义上的压力,也就是在语义上限制该词,给它增加一定的可能特征,使它获得进入构式的条件,这就是“构式压制”[6]。

部分研究构式语法的学者接收了Goldberg 构式泛化的思想,将构式的解释力扩大到语言单位的各个层面,待嵌格式自然也被作为构式来研究。如果按照构式语法理论,“一……再……”构式⑥的构式义表示的是动作的多次重复。在实际运用当中,“一……再……”构式较多地嵌入了负向义动词,使得构式的语用义开始偏向负向义,这又反向促使“一……再……”构式更倾向于“招聘”[7]负向义动词,并对嵌入中性义动词和正向义动词的类固定短语形成语义压制,使其转向表达负向义语义特征。另外,“一……再……”构式的构式压制还表现在对嵌入动词词义属性的改变上。“再”是表示动量的,一般修饰的动词都是离散的和可数的,但“一……再……”格式有时会“招聘”到表达连续性动作的动词,这些动词一般是表达一种持续性状态的,但是进入构式后被表动量的“一”和“再”修饰,被动获得了离散性和可数性语义特征。例如,一拖再拖,一忍再忍,这实际上表达的是动作的延续状态。

注释:

①有时嵌入形容词,比如一低再低,其实这时的形容词一般是兼类词,兼有动词词性。

②现代汉语基本不再使用。

③有些翻译将这里的“再”翻译成“第二次”,王力(2004)认为“再”是在杜甫时代才开始由“两次”的意思转到“第二次”的意思。我们也认为,不能笼统地说古汉语的“再”是“两次”和“第二次”的意思,而是要区分清楚两个词义出现的年代。

④我们在文中暂时将这类语义称为“负向义”,相应的还有“中性义”和“正向义”。

⑤也有例外,比如“一吻再吻”。

⑥本文仅在此节称“一……再……”为构式。

猜你喜欢

构式现代汉语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强化显义与突出内涵:当代流行构式“不是所有的X都叫(是)Y”研究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