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RMP的靖江王城景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2-26贾芙豪段文军信慧娟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靖江文化遗产景区

贾芙豪 段文军,2 信慧娟

(1.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2.南宁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文化遗产旅游是以“文化遗产”为旅游核心吸引物、吸引遗产地以外的旅游者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遗产地进行的短期非盈利性行为,它特别强调旅游吸引物要具有承载人文价值的特征。在“旅游+文化”加速融合的大趋势下,“文化遗产旅游”如何应对时代给与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成为学界和业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桂林市区旅游发展具有代表性的靖江王城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RMP 理论为支撑理论,在全面分析其现有旅游资源和实地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靖江王城景区的旅游开发问题,旨在为本地区以及全国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借鉴性意义。

一、靖江王城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资源(R性)分析

(一)历史厚重,文化丰富。靖江王城始建于明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分封给其侄孙的府邸。作为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藩王府第,它的选址与建筑布局也极为讲究,其环山抱水的格局堪称是明代风水学说的理想之作。靖江王府在靖江王的统治下历时280年之久,后来被清朝的定南王孔有德所占改为定南王府,之后在农民军李定国攻克桂林时被孔有德焚毁。几易其主的王城可谓是明清历史的写照和缩影。1953年,王城更替为广西师范学院校址(现广西师范大学),之后在王城内陆续增建图书馆、教室、师生宿舍等建筑物,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王城布局。总的来说,靖江王城不仅是封建王朝历史的剪影,更是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见证。历史的沉淀使它蕴涵了丰富的明清文化、风水文化、教育文化等,这些不仅是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更是不可估价的历史遗产。

(二)遗迹众多,特色鲜明。文物遗迹留存众多,包括王府城墙、颜公读书岩、王府御花园、状元及第坊、乾隆皇帝贡院赐诗碑、孙中山驻节遗址、仰止亭以及摩崖石刻、张祥河题“紫袍金带”等[2],其中王府秘拓因其技艺之绝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王府秘拓的拓印师并不是普通的手工工匠,他们是有宗教信仰且世袭的艺术修行者,辟谷、修炼、学习经典科仪是拓印师每日的必修课程。王府秘拓制作过程的宗教性和传承人的世袭性使得整个王府景区都蒙上一层独特的神秘色彩。除了遗存的文物古迹均富有浓烈的历史文化色彩外,“景在校中、景校合一”的现象在我国确为少见。游客游览靖江王城景区的同时,可以一同感受到广西师范大学这座高等学府的书香气息和人文氛围,这也是王城景区最具特色与魅力的地方。

(三)遗存完好,价值奇高。靖江王城被界定为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藩王府,由此可见王城内文物遗迹保存的完好度之高。虽然历史发展过程中它遭遇过两次严重的焚毁,但后期修复和完善工作的有效落实,得以使王城能够在今天保存如此完好。王城能够保持今天最接近历史的面貌,与政府的重视程度、市民的保护意识以及师大全体的人文氛围等是密不可分的。靖江王城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在于它是桂林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所遗存的文物遗迹对于认知政治文化、风水文化以及教育文化等均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二、靖江王城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市场(M性)分析

(一)游客基本情况分析。调查问卷涉及到游客的基本信息情况,主要从游客类型、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超过50%以上属于外地游客,外来求学者占比29.7%,本地居民占比15.6%,外来工作者占比仅达4.7%;游客的年龄分布较为集中,超过74.3%的人分布在18至26岁以及27至45岁这两个年龄段,其余年龄段占比较少;通过调查游客的学历水平,得知大专及大学本科学历占比最高达65.6%,硕士及以上占比21.9%,高中及以下学历约占12%,游客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被调查游客的职业不尽相同,涉及到学生、教师、公务员、企业职工、个体和退休人员等多种职业类型,其中学生和企业职工占比最高,分别达到37.5%和18.8%;游客的收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超过25%的人收入在5000以上,约有28%的游客收入水平在3500 至5000 元的档位,约有35.9%的游客收入低于1500元,这与“职业为学生”的占比情况基本符合。

(二)游客需求偏好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靖江王城景区超过43%的游客倾向的游览时间为半天,约20%的游客认为游览时间可控制在3小时以内,还有29%左右的游客更愿意利用闲散时间进行游览,认为需花费一天及以上时间游览景区的游客仅占8%左右。因王城景区的范围面积较小,因此游览花费的时间不需太长,总体来看这个调查结果趋于合理。

在游客的出游目的方面,有68.6%的游客认为出游是为了“游览观赏、休闲放松”,有28.1%的游客是为了“感悟历史、怀旧体验”,这二者为主要游览目的;在景点的印象程度方面,超过50%的游客表示对王府城墙印象最深,其次是对摩崖石刻和状元及第坊印象较深,二者的占比之和约为30%,对其他景点的印象程度较低。总体来看,王城景区的游客倾向于满足自己的休闲和怀旧的需求,他们所选择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也属于景区内特色鲜明的景点。

(三)游客满意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王城景区的满意度不是太高,与预期结果有一定差距。王城景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预期游客的满意度应与王城的资源价值相匹配。但数据结果不太理想,有超过43%的游客对于景区的门票价格虚高,有18%左右的游客认为景区服务、体验感等方面等不太满意。在调查过程中,有游客表示“王城景区的门票太高,将近故宫的2倍”“景区内部的历史感较弱、基本都和现代建筑差不多”等。总之,通过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可以窥见景区开旅游开发的问题所在,这也是景区日后加以修整和完善的方向。

三、靖江王城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产品(P性)分析

(一)靖江王城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现状。靖江王城景区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便利的中心区位条件以及良好的资源组合程度等优势条件,在桂林的旅游市场中享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目前景区存在两种旅游产品,分别是以王城城墙、读书岩、国学堂等为主体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和以贡院建筑及科举考试体验为主体的体验型旅游产品。景区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产品类型单一、文化深度不够、项目体验感不足、产品组合不够合理等。尤其是整个景区并没有深度开发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显然王城的资源价值并没有真正被体现。游客来此仅仅是走马观花,缺少对于景区文化的参与感与认同感,这会使其无法真正领略靖江王城的魅力所在。长此以往,景区的重游率不能保证,游客的口碑效应弱化,势必会影响王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靖江王城景区必须走上旅游革新的道路。

(二)靖江王城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1.整合景区旅游资源,促进空间整体开发。靖江王城景区的旅游活动呈线状分布,主要以位于中轴线上的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等历史遗迹为主,这些建筑均与广西师范大学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景区内出现有许多空间被闲置、部分旅游资源未被合理开发等现象,因此要促进王城景区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整合景区内部的文化旅游资源,最大化发挥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除此之外,还应促进景区空间肌理的整体性开发,推进景区文化遗产旅游的“线变面,面变体”的高维度转变,从而达到让有游客将景点资源“一览无遗”的效果。

2.建全遗产保护机制,活化利用文化遗产。靖江王城景区遗存文物众多,其中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王府秘拓”具有很大的研究和传承价值。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过程都必须深入贯彻“资源利用,保护先行”的基本原则。目前为止,靖江王城景区还没有出台一个较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保护的措施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当务之急必须要健全景区的遗产保护机制,重视传承人的培养教育[3]。另外主管旅游和文化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社会集资、专项拨款等方式为王城文化遗产设立专项保护基金,一方面可以解决老艺人的生计问题,另一方面能够鼓励更多有才的年轻人投入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去。必须要让技艺传承人有职业自豪感,以保证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

3.引进高新科技元素,增强游客体验深度。科学技术正在以不可见的速度和不可控的力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旅游方面产生影响的标志是“智慧旅游”的出现。可以将物联网、云计算、多维空间等高新技术应用在靖江王城景区的旅游开发中去[4],例如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打造以“千古一诉、靖江王城”为主题的全景体验剧场或者通过建造“多维历史空间馆”的方式来还原真实历史场景、增强游客视听体验。通过技术手段将游客带回景区构造的历史情境里去,身临其境的体验想必会让旅游者充满游趣、终身难忘。

4.完善景区讲解工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景区必须要具备一支水平较高的讲解队伍。此次调查显示,许多游客认为靖江王城景区的讲解工作不太理想,游完全程并未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间接反映出景区讲解内容缺乏特色、不够生动。因此必须注重景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讲解技能为主线展开综合性技能培训[5],打造一支高水准的景区服务队伍,使景区内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讲好“王城故事”,使人员培训工作日常化、制度化,以达到改善景区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的目的。

猜你喜欢

靖江文化遗产景区
靖江马桥镇把牢“安全第一关”
阅尽王城知桂林——独秀峰·靖江王城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与文化遗产相遇
马洲警侨联动——情暖海外靖江人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摘牌』
桂林靖江王陵遗址博物馆宣传教育探析
“摘牌”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