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020-02-26冯楠
冯 楠
(郑州商学院艺术学院 河南巩义 451200)
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的设计对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需要相关单位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就如何打造更好的风景园林小气候环境投入更多的研究。
一、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风景园林的设计要素。首先是对水体的设计,结合城市滨水带的空间特征,可以把水体的面积、流速以及水的深度作为研究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记录发现不同的条件之下小气候的数据指标。再者是驳岸的选择,驳岸的种类可以作为研究指标,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小气候数据的记录。在城市的绿化方面,可以将绿化率以及绿化种植的模式作为研究的指标,然后在不同的条件下记录不同的数据。最后是园林构筑物的选择,这方面可以把构筑物的面积和构筑物的材料等作为研究指标,并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数据指标。
结合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对风景园林小气候环境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要素的应用对其设计效果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如何把握好这些影响,并充分地了解两者之间的作用原理,需深刻研究和思考。如果能够实现相关运行机制的有效掌握,那么将会充分发挥小气候环境所带给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通过测量分析,可以分析出各种设计要素在小气候环境中所体现出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充分发掘各设计元素之间的协调性,避免不同的设计元素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1]特别是某些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之间,如何实现它们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它们之间的和谐性是凸显风景园林自然性的重要一面。如果单纯地依赖于人工元素,而忽略自然元素的重要性,那么将会使风景园林所呈现出的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
(二)小气候环境物理要素的研究。关于户外环境小气候舒适度主要可以分为温度的舒适度和风力的舒适度两个重要方面。针对于热舒适度和风舒适度评价,国内国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哪一种模型更加具有适用性并没有一个定论。影响小气候环境适宜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以及风环境,这些物理环境的测量可以选择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以及风速、日照等作为测量的主要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到实地去进行测量考察,得出影响小气候环境适宜度的重要参数。
(三)构建合理的小气候计算机模拟模型。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小气候环境的设计具有非常明显的预测性,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小气候环境的适宜性,可以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预测处理,确保设计效果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这也有利于小气候环境的改善。根据风景园林小气候环境建设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在计算机模拟软件应用的过程中,要确保相关参数的准确性,确保其模拟过程能够正常运行,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可靠的、可信的,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小气候环境的设计效果。
(四)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展。对于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小气候的设计来说,其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能够使生态系统的发展越来越稳定,综合因为环境日渐恶劣而给生态系统带来的灾害。水环境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具有特征的一部分。而水环境的营造也可以借助于风景园林的设计,促进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所以说,站在宏观的角度,小气候环境的建立对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是非常有利的。这样的重要性应该获得足够的重视,这是城市未来发展所需要经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风景园林小气候环境的作用分析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全球变暖的环境特征越来越凸显,这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人们。就当前恶劣的自然环境来说,它与人们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存在矛盾,这个矛盾正在不断地深化,人们开始对宜人小气候环境有了强烈的追求和向往。小气候环境与大气候环境之间在天气因素以及天气现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小气候环境的建立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说建立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风景园林的建立能够对户外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对于气候适应性设计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说,可以通过加强城市绿化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对户外的相关环境因素进行有效调整,完全有可能达到满足人们需求的标准。通过城市绿化可以改善户外的温度、湿度以及太阳的辐射强度,让人们感觉更加的舒适。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需要关注设计的格局以及空间形态等方面,同时也需要关注园林的地形以及色彩搭配等要素,要在环境上多关注温度,湿度以及太阳光照射强度等元素。总而言之,气候适应性风景园林的设计是面对当下的环境变化进一步改善城市户外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而城市滨水带则能够使人们看到湖泊、海洋、河流的风光,这一区域是人们普遍希望居住的区域,它跟城市的其他公共空间比较起来是相对完整的一块区域,是一种独立的存在。相对于城市的其他区域来说,城市的滨水带会更加的自然,在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是实现城市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重要地区。结合人们长久以来的居住习惯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对于滨水带有着很深的向往,人们更偏爱于居住在滨水带地区。跟乡村的滨水带相比较,城市的滨水带一般都经过了人工的处理,其自然性相比于乡村的滨水带有一定的降低。人们可以通过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要素进行研究,去发现风景园林中人工要素的作用特点,从而能够厘清风景园林中的设计要素与小气候物理因子之间的作用规律,并根据这样的作用规律掌握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的方法。结合规划设计的理论以及具体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风景园林建设对气候调节的重要作用,建造出更加适宜人类居住,更加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小气候环境。
三、园林规划设计的标准研究
(一)风景园林规划坚持高起点。一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应树立正确的大局观,要将生态城市的建设放置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环境中考察,并就其当下大的格局制定出完善的整体的风景园林设计蓝图,从而为宜居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形成自身独特的特点。
(二)编制与规划过程坚持高品位。相关单位要参照《城市总体规划》在社会上收取大量的具有建设性建议,条件允许的话,规划机构可以积极请教专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团队建设,培养优秀的专业人员,提高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高效性。
(三)园林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要坚持四项原则,即将树木作为主要构成物,将花草作为辅助的构成物,实现景与物的相互结合,从而达到美的效果。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坚持绿化美化的基本思想,让园林景观的设计充分体现时代感。除此以外,园林规划的设计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得风景园林的设计不仅只体现在图纸上,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2]另外,必须要注重风景园林的层次感,确保其自然景观能够错落有致,使景物能够艺术化,增强园林的美感。在树木的选择方面,要采用长生树和速生树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以本地树木为主,做到树种搭配融洽,布置合理,充分将自然景观完美地呈现出来,深化风景园林宜居的重要含义,将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研究
(一)充分体现城市园林的历史风韵。每个城市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它赋予了城市生命,也留给了城市文化积淀。一般来讲,宜居城市都有较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在宜居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方面应该保留其历史文化的一面,赋予风景园林文化传承的使命。风景园林的设计要充分展现历史的生命活力,要使风景园林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3]对于某些具有深厚历史价值的建筑,要毫不动摇地保留,通过再次开发将其建成博物馆类公共建筑,供大众学习和参观。
(二)做好园林规划设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园林规划设计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创新的力度,使得风景园林建设更具标准化、规范化。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整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更加完整、更加规范的体系,使得设计与建造过程能够高效规范地运转。同时要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监察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律对风景园林设计与建造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三)加强领导能力,为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保障。园林规划建设是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中的重要一项,需要城市的领导集体给以足够的重视,要多关心宜居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从而为其他的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提供信心,踏踏实实做好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要坚持高品质,高标准的基本原则,使之得到有效的落实。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必须严格根据国家的标准和要求开展,职能部门领导集体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对城市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好,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工作的目标。[4]园林规划设计还要做好责任分工,要将工作的责任分配到各级部门,使得工作责任得到细化,各个单位之间要密切合作,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高效地完成,从根本上实现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良性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应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也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跟人们高质量的文化生活需求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为了进一步化解这些矛盾,建立适应性的小气候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当下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向着更加宜居的路线,向着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方向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理论方法,要研判好相关的政策法规,掌握不同要素之间的作用规律,真正落实好风景园林设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