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学龄期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2020-02-26杨志雷刘宝盈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龄期口腔卫生龋齿

杨志雷,刘宝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口腔-牙体牙髓科;b.口腔预防科,河南 郑州 450052)

龋齿属于儿童常见口腔疾病,是受口腔内外部环境影响在牙硬组织上产生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等特点,儿童龋齿所致炎症及疼痛可对患儿发音、进食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研究指出,除牙齿本身发育、遗传等因素外,氟化物的使用、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儿童监护人的口腔知识及防治意识等因素与乳牙龋的发生均密切相关[1]。本研究选取825名学龄期儿童,旨在探讨郑州市学龄期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为儿童龋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取郑州市2018年2—8月学龄期儿童825名进行口腔龋筛查,其中男436名,女389名;年龄6~8岁,平均(7.25±0.36)岁;其中6岁259名,7岁294名,8岁272名;家长学历为大学及以上学历344名,高中学历330名,初中及以下学历151名。

1.2 选例标准(1)入选标准:①年龄6~8岁;②家长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可独立完成调查问卷;③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家长一方为医务工作者;②既往口腔疾病史。

1.3 筛查方法根据《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龋病诊断标准作为评估依据,由经验丰富的口腔科医生进行检查,于室外或室内充足光线下利用一次性无菌探针、牙科镊子、口镜逐牙进行常规探诊及视诊,凡出现牙窝沟或光滑面底部发软病损、釉质潜在损害、沟壁软化等病变,确诊为龋齿,并按照不同牙合位统计龋齿数量[2]。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1)饮食习惯,是否喜甜食(添加果糖、蔗糖及甜味剂食物即为甜食);(2)刷牙情况:刷牙次数。

1.4 观察指标(1)不同年龄龋齿检查结果;(2)不同性别龋齿检查结果;(3)龋齿患儿龋齿分布情况;(4)口腔卫生行为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龋齿检查结果学龄期儿童龋齿患病率为65.33%,其中6岁儿童患龋率为57.14%,7岁儿童患龋率为62.24%,8岁儿童患龋率为76.47%,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18.123,P<0.001)。见表1。

表1 龋齿检查结果

2.2 不同性别龋齿检查结果男童龋齿患病率与女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龋齿检查结果

2.3 龋齿分布情况乳磨牙患龋人数为241名,龋齿357颗,占龋齿总数的51.74%(357/690);乳尖牙患龋人数为36名,龋齿36颗,占龋齿总数的5.22%(36/690);乳切牙患龋人数205为名,龋齿218颗,占龋齿总数的31.59%(218/690),恒牙患龋人数为73名,龋齿79颗,占龋齿总数的11.45%(79/690)。龋齿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1,P=0.035)。

2.4 口腔卫生行为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情况儿童每日吃甜食次数<1次,正确刷牙次数≥1次的龋齿患病率低于每日吃甜食次数≥1次,正确刷牙次数<1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口腔卫生行为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情况

3 讨论

龋齿属于细菌性疾病,可激发根尖周及牙髓炎,病情严重者可引发颌骨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变可继续进展形成龋洞,破坏牙冠,最终丧失牙齿。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纳入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其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应从娃娃抓起。

龋齿防治是目前重要的儿童口腔保健工作,而龋齿相关影响因素是预防龋齿的前提。基于此,为掌握本市儿童龋齿发生情况,本研究选取825名学龄期儿童,调查结果显示,6~8岁学龄期儿童龋齿患病率为65.33%,且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可见郑州市学龄期儿童龋齿患病率呈高水平,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与郑燕丹等[3]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其原因主要在于随年龄增长,乳牙暴露于各种刺激因素概率增加,牙齿龋蚀时间不断延长,龋齿发病可能性逐渐增加,严重程度也逐步加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研究发现,儿童食物中甜食构成比较高,且糖量高的食物易黏附于牙面发酵,侵蚀牙齿形成龋齿;同时,多数儿童刷牙方法不正确,刷牙时间较短,难以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4]。本研究显示,每日吃甜食次数<1次,正确刷牙次数≥1次的儿童龋齿患病率低于每日吃甜食次数≥1次,正确刷牙次数<1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见口腔行为习惯与儿童龋齿患病率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口腔中乳磨牙承担着主要咀嚼功能,食物残渣易残留于此,且乳磨牙釉质易因磨损而致牙骨质脱矿溶解发生龋齿,属于龋齿主要构成部分[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龋齿多发于第1、2乳磨牙,占总龋齿的51.74%。在此次龋齿调查中发现,多数儿童龋齿发病与口腔行为习惯、甜食摄入过多相关。因此,为预防龋齿,需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通过社区宣传栏、家长会、学校广播、手册等形式对儿童及家属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龋齿危害,提高防范与保护意识[6];(2)调节儿童饮食结构,减少糖分摄入量,尽量少食用坚硬食物,睡前禁食等;(3)养成良好口腔习惯,家长督促儿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4)定期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口腔疾病,积极治疗[7-8]。

综上所述,郑州市学龄期儿童龋齿患病率呈高水平,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龋齿多发于第1、2乳磨牙,其发病与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相关,为降低龋齿发病率,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学龄期口腔卫生龋齿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肇事肇祸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认知水平分析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口腔卫生宣教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口腔卫生师
预防龋齿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
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