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量石”是什么,为何不能随便戴

2020-02-25

方圆 2020年1期
关键词:核辐射电离辐射半衰期

最近,又刮起了一股“能量石”养生风。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小石头”,价格很贵,还被商家吹捧。被赋予所谓的高科技的“能量石”,据说可以包治百病,很多人开始追从。前些天,大连某机场海关旅检时,一枚“能量石”引发了核辐射仪器报警。经检测,这枚“能量石”核辐射值为112.4Sv/hr,超标100多倍,戴一天所受辐射剂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该旅客还表示,女儿佩戴三个月以来,经常无故流鼻血。

什么是“能量石”?为什么含有辐射?商家宣称的某些“能量石”可以治病、保平安,其实是含有放射性核素物质,也叫不稳定核素。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电离辐射(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通过衰变形成稳定的核素。

“能量石”能不能治病?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科学研究予以证明,效果也没有办法量化。对于来路不明的“能量石”,人们在购买时无法判断其有无辐射,不建议消费者自行采购。购买这种“能量石”可能会存在风险,希望大家保持理性,相信科学。

“能量石”會不会致癌?常见的放射性核素有铀-238、钍-232、镭-226等。新闻中所说的那枚佩戴的能量石主要是含有232Th(钍-232)和232U(铀-232)物质,且都是放射性核素并通过衰变产生辐射。这些放射性的同位素具有半衰期,每个半衰期衰变时就会产生电离辐射,可以对人体的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其中铀-232就是铀的一种同位素,它的半衰期有68年10个月零24天。如长期佩戴,其辐射的能量会给人体的健康造成损伤,长期接触会给人体带来一定伤害。如果接受的放射剂量较大,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更为严重的则会引起癌变或者其他严重病症。

日常生活中哪些辐射是有害的?哪些是安全的?辐射按照效应,可分为两大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更要科学地区别对待。通常将辐射能量高于10电子伏特(eV)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最常见的电离辐射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α射线:穿透能力最差,在空气中最远射程只有7厘米,不会进入人体,对人体的损害可以忽略不计。β射线: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约几十倍,有机玻璃、铝板可以阻挡,对人体的损害微乎其微。γ射线:穿透能力非常强,只有混凝土、厚铅板才可以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产生的电离辐射会导致基因突变,增加癌症的风险,并且接受电离辐射越多患癌症的风险也越高,如皮肤癌、白血病等癌症。

非电离辐射,是安全范围内的辐射。非电离辐射是指低能电磁波,能量弱,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基因突变和癌症。但长时间的光辐射也会造成视觉疲劳,甚至视力损伤。为了身体健康,建议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非电离辐射源。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无线电波(如Wi-Fi)、可见光(包括手机电脑屏幕发出的光)、红外线、紫外线以及微波等。这些辐射都在安全范围内,也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一般来说,一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远低于确切危害的阈值,不必过度担心。如果常规体检,间隔一到两年做1次,是没有问题的。若患有疾病,应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

千万别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石头,只有规律生活、合理饮食、积极锻炼,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方式。

(解答人:医师 杨超)

猜你喜欢

核辐射电离辐射半衰期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基于语言学中文学术图书的半衰期分析研究*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医用手术膜在核辐射重伤员伤口精密洗消中的应用
基于引用半衰期的我国五官学期刊文献老化研究
基于JCR®的国外临床医学学科半衰期
Akt联合电离辐射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影响
电离辐射促进食管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
何为电离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