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朝上层社会的物质沟通与心理调节
——以皇帝赏赐外来物品为中心

2020-02-25蹇文歆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通天赏赐宝石

蹇文歆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唐代上层社会中,互赠礼物的行为颇为流行。在皇帝实施的物质赏赐里,出现了大量馈赠外来物品的事例。以往研究唐代外来物品,主要是从外来物品的传入和在世俗、宗教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着眼探讨相关问题,即通过考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对输入唐代中国的外来物品种类、产地和用途进行研究,而缺乏对外来物品在人际间流动所产生的影响作深入的分类研究。

因此,笔者以皇帝赏赐唐代上层社会群体外来物品的举动作为本文研究的窗口,重点研究这一环节的实施过程和功能影响。首先,在考察其馈赠给宗室、官僚及其他群体的礼物中的外来物品种类的基础上,注意分析这类外来物品礼物的输入渠道和流通模式。其次,进一步探究此类授受关系中传递出的多种互动意义。以期对这一行为作深入全面的解读。

一、皇帝赏赐外来物品的输入与流通

在唐代皇帝用来赏赐的外来物品清单中,外来香药制品、外来动物制品、外来宝石制品是三类主要赠予给唐代上层社会群体的礼品。针对这些礼品,笔者再根据其实际用途作进一步细化:其一,外来香药制品种类有二,一是加入外来香药成分用以涂抹肢体的脂膏。如张九龄受赐的“裛衣香、面脂,及小通中散等药。”①刘禹锡受赐的“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盒二,金稜盒二。”②还有韩翃受赐的“温香一盒。兼赐将士口脂等。”③从这些谢表中可以发现,御赐香药主要有面脂、口脂、裛衣香、红雪、紫雪、澡豆、温香等物,其中包含各种外来香药成分。二是以香药为材制作的起居用具。如玄宗赐给安禄山,“分错色丝绦贴白檀香床两张,各长一丈,阔六尺”④和白檀香木细绳床一张。除此之外,香药原材实料亦是小规模馈赠的物品之一。其二,由于外来动物的品种多数较为珍异且数量极为稀少,所以在进入宫廷后,通常不会以活体实物的形式加以转赠,而是以其作为原材料进行二次加工后,制作成为少量礼品。因此,笔者选取在皇帝赏赐此类礼品中出现频次最高的通天犀带作为代表性的研究范例。其三,用来制作外来宝石制品的原材料虽然相对较多,但其制品皆可根据其用途归为三类,一是日用器具,二是首饰摆件。概而言之,皇帝赏赐外来物品的种类总体较为丰富,与唐代上层社会受赏群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开销和文化休闲有着千丝万缕的相关性。

唐代将香药输入中国的主要有印度、东南亚诸国、地中海沿岸以及波斯和阿拉伯地区。贞观十五年,天竺地区遣使朝贡太宗,“献火珠及郁金香、菩提树”⑤。贞观二十一年,伽毗国献郁金香给唐太宗,时人记载,“叶似麦门冬。九月花开,状如芙蓉,其色紫碧,香闻数十步”⑥。描绘了郁金香药原料的外形和气味,可见其品质上佳。开元十二年,“大食遣使献马及龙脑香”⑦。天宝八年,“林邑国城主卢陁遣使来朝,献珍珠一百条,黑沉香三十斤,鲜白蚝二十双”⑧。说明香药是当地较为稀有的特色产品,由朝贡贸易进入中国。外来香药渐渐成为了皇帝赏赐外来物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来动物则多因其稀有独特而常常受到关注,如“通天犀有一白理如线者”⑨。白居易曾作《驯犀》诗:“驯犀,驯犀,通天犀。躯貌骇人,角骇鸡。”⑩通天犀往往也被异域地区当作贡品通过朝贡途径进入唐代中国,“(贞观)十四年,其国献通天犀一十枚,诸宝称是”。而以犀角为原料制成的腰带,是唐代官员佩饰礼仪中严加规范的内容。其中,通天犀带是唐代极少数高级官员专用的物品,“诸亲朝贺宴会之服,一品二品服玉及通犀”。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何处春深好,春深方镇家。通犀排带胯,瑞鹘勘袍花”,以及“豹尾交牙戟,虬须捧佩刀。通天白犀带,照地紫麟袍”,此二首分别描述了方镇节度使和朝中重臣腰系通天犀带的图景,亦可见一斑。由此可见,唐代皇帝赏赐通天犀带的行为,既符合礼制,又顺应时风。

唐代外来宝石原料种类众多,如瑟瑟、玛瑙、玳瑁、琥珀等。各类外来宝石原料输入唐朝境内的数量较大,所制器物的光泽形态极好。虽然唐朝本土亦产部分天然宝石,但受产地少、产量小、工费高等不利因素阻碍,本土宝石成品在唐代上层社会中影响程度有限。而在唐朝皇帝的赏赐中,常有把外来宝石制品作为礼物馈赠给文武官员的行为。所以,流通于唐代上层社会中的宝石制品多属外来贡赐物品。

二、皇帝赏赐外来物品的互动功能

首先,关于唐代皇帝赏赐外来香药之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节令赐香,如皇帝腊日、新历日赐香事件;二是喜赏赐香,如各类皇帝因事喜悦而赐香的案例。唐代腊日、新历日,皇帝常有赠群臣香药作为节礼的举动。“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筒”,反映了腊日御赐香药的礼俗。杜甫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亦可为证。在官员接受皇帝赏赐时,则常常写有谢表。另一类皇帝因喜赏赐香,亦不乏事例佐证。《酉阳杂俎》中记载,“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

那么,唐代皇帝赏赐外来香药的意义何在?接受馈赠后的反应和效果如何呢?实际上,唐代皇帝赏赐外来香药的群体,多是具有较好生活条件的唐代上层社会人士。对于这一群体而言,由于得到赏赐香药的数量并不大,这些外来香药的医用价值及其实用意义并不太高。不过,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可以发现,通过礼物馈赠行为有利于建构人际关系网络,营造出一种集体氛围,并发挥出特定时空下的情感沟通功能。根据这一思路,皇帝从构建集体观念的意图出发,产生馈赠外来香药的行为。与此同时,受礼方回应了送礼方的这一集合诉求,并积极向这一集体网络靠拢。

因此,一方面,受赏群体均对皇帝节日例行赏赐礼物的行为怀有熟悉感。尽管他们对这种活动并不陌生,但都给予了香药制品相对较高的关注度。究其原因,香药作为礼物在参与流动时具备了独特的象征意味。在东汉时,桓帝因不耐侍中官口臭而赐辛辣苦涩的鸡舌香,至此以后,官员中就流行起口含鸡舌香奏事的礼仪。及至唐代,鸡舌香便逐渐演变为居中枢官位的代名词。李贺诗云,“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由此可见,香药本身已经蕴含着象征官位的初始意义。而唐代御赐外来香药行为,又附加了更为复杂的深层内涵。关于节日皇帝赐物之事,诸如翰林学士群体,在腊日受赐香药,与其他节日受赐节令物品一样,成为了既定的制度,“唐制,翰林学士初入院,赐设并衣服,中和节赐红牙银寸尺,上巳、重阳并赐宴曲江。清明赐新火,夏赐冰,腊日赐口脂及红雪澡豆,岁前赐历日”。制度内容的实施细节,亦有相关的规定,“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说明了当时御赐香药的礼仪流程,其效果是降低了礼赐香药的随机性,形成了官员群体习以为常的礼俗。

而另一方面,对唐代皇帝赏赐的外来香药,接受赏赐的群体均进行了积极反馈。在馈赠外来香药的寓意更为丰富的背景下,为双方的间接沟通增添了润滑剂。从官员大量的谢赐香药表中不难发现,受赐官员充满感激。从张九龄谢表中的“臣才谢中人,位参上将,疆场效浅,山岳恩深。唯因受遇之多,转觉轻生之速”,到刘禹锡谢表中的“殊私不遗于一物,曲泽下及于三军。未报主恩,惭于犬马,唯将臣节,死于封疆”,再到韩翃谢表中的“因时受赐,睹物知恩。宠及澡身,荣加润色。恭尝御药,心则和平。新受国香,人其服媚饰犬羊之贱质,斋鸳鹭之增庆”。这些语句将香药礼物的交流互通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见馈赠行为因时置宜又恰如其分。

其次,关于御赐通天犀带的事例,多发生在将军领兵辞行的场景下。其一,元和十二年,裴度被委任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受裴度举荐,韩愈任彰义军行军司马,随军出征。“庚申,裴度发赴行营,敕神策军三百人卫从,上御通化门劳遣之。度望门再拜,衔涕而辞,上赐之犀带。”此中所指御赐裴度的犀带,即通天犀带。韩愈在平淮西后奉敕所撰之文可为证,“(唐宪宗)曰:度,……赐汝节斧,通天御带,卫卒三百。凡兹廷臣,汝择自从,惟其贤能,无惮大吏。庚申,予其临门送汝”。其二,大中五年,白敏中充任招讨党项行营都统。此次领兵征讨党项,唐宣宗不仅采纳了裴度征讨淮西时选择朝臣为部下将佐的办法,而且在出征饯别仪式上同样沿用了相仿的礼俗。《新唐书》记载:“及行,帝御安福楼以饯,颁玺书谕尉,赐通天带,卫以神策兵,开府辟士,礼如裴度讨淮西时。”以上两件史事极为类似,即两位朝廷重臣在出征前饯行仪式的历史记录。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军礼作为五礼之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命将出征仪式,则是战争前统治者将军事权利授予将领的特殊环节。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君对臣所授的实物,多流行“授斧钺”。李零认为,在早期中国,斧钺是王权的象征,“古代兵器,还有一些是仪卫所用,和实用武器不同。西方的权力象征物是权杖,我国是钺”,此时授斧钺的举动是权力的下放和合法性的确认。在后世演变中,逐渐引申,渐有激励之意。唐代对出征礼的规定大体遵循旧制,《唐六典》记载:“凡大将出征,皆告庙,授斧钺,辞齐太公庙。”那么,除授斧钺之外,皇帝在出征临别前,为何有附加赏赐通天犀带的举动呢?这种行为与皇帝授斧钺的仪式并列,是激励之意的加倍,还是另有深意?

关于犀带的含义,一是,在古代,官员的穿戴有整套的规定,头冠、袖领、腰带之属是必备的服饰配件。二是,犀带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犀角,而犀角因珍惜难得,通常被列为贡品。三是,犀带的用途是作腰带,有收束腰身之用,遂成为等级制度的象征标志。对于即将出征的将官而言,接受皇帝赏赐的通天犀带,不仅能感受到身份地位得到再次认可和保证,增强了统兵号令的底气。又充分传递了通天犀带作为腰带的原始意义,即要求高级将官在一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如腰带收束一般有张有弛,就间接表明了君臣之间达成的共识,从而营造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激励效应。

其三,外来宝石制品的传播,一方面提升了唐朝上层社会人士对外来宝石制品的兴趣,促进了这一群体对此类物品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推动了审美方式的转变,助长了奢侈攀比之风。对于办事得力的臣属,唐朝皇帝往往不吝赏赐,以示嘉奖。如贞观年间,为解决唐太宗求《兰亭序》心切的问题,房玄龄推荐萧翼专办此事。最终,这位携宝回朝的办事官员不仅得到了官阶的晋升,还获得了大量的物质奖励。“赐银瓶一,金镂瓶一,玛瑙碗一,并实以珠,内廐良马两匹,兼宝装鞍辔庄宅各一区”。其中,玛瑙碗单独特列于赏赐名录中,说明其为珍品,符合事功赏性质。并且,玛瑙制品在赏赐中也并非个例,在唐朝中后期,皇帝对待其他臣属,在不同情境下,也出现了赏赐类似物品的案例。在开元天宝时代,官至左武卫将军的曹霸画马出神入化。玄宗喜爱曹霸所画的“照夜白”图,“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玄宗得画后,赐予曹霸贵重的红玛瑙盘,使其从此声名远扬,连达官贵戚也以用价格昂贵的罗琦求得曹霸画作而感到光荣。由此可见,唐代上层社会普遍认可外来宝石制品的价值,接受度普遍较高,创造了部分社会范围内的流行基础。

对于国朝之中的军事将领,唐朝皇帝亦通过赏赐的方式,以示笼络。如天宝十载安禄山的生日前,大量的宫制器具和锦绣华服已经被玄宗与杨妃送至其府邸。在生日当天,“玄宗赐小玛瑙盘二,金平脱大玛瑙盘一。太真赐玳瑁刮舌篦、耳篦各一,犀角梳篦刷子一”等各类外来宝石制品不一而足。皇室这一系列的行为达成了既定目标,安禄山对这些外来宝石制品持肯定态度,从而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君臣相对和美的政治平衡状态。

唐朝皇帝赏赐外来宝石制品给皇亲国戚的情况也偶有发生。唐朝中期,玄宗就把异国贡献的宝石枕赐给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杨国忠:“龟兹国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制作甚朴素。……后赐予杨国忠”。尽管赏赐物品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往往言过其实,但这种馈赠行为便可体现出施与者对受与者的高度重视。又如唐朝后期,皇帝把由多种外来宝石组合而成的帘幕装饰品赏赐给公主,“唐懿宗赐公主瑟瑟幕,纹如碧丝,贯以真珠,则是珠类尤明矣”。这样的赏赐虽多以个例发生,赏赐时机、对象和赏赐的外来宝石制品种类都具有随意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外来宝石制品通过这种由上至下的传播方式,在唐代上层社会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间接推广。

正是因为这种由皇帝主导的非主观推广在唐朝时期持续进行,外来宝石制品在流通过程中逐渐影响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扩大了奢侈品享受的选择范围。究其原因,外来宝石来源渠道少,制品精美罕见。如果拥有此类物品,既能满足赏心悦目的需求,亦可迎合与众不同的心理,所以唐代上层社会人士乐于追捧。普通官员贪污受贿中,即新产生了对外来宝石制品的搜刮聚敛行为。如《旧唐书》记载:“又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坐赃三十万,简辞按之,于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其中,瑟瑟枕作为新型赃物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人收受贵重物品的惯性思维发生了改变,也可说明外来宝石制品的价值效应非主观的传播自上而下非常到位。朝廷重臣元载也将外来宝石制品作为装饰厅堂的重要物件,“在私邸建芸辉堂,悬挂原属杨国忠之宝屏风,外以玳瑁、水犀为押,络饰以真珠、瑟瑟”。旧宝挂新房,不难看出,唐朝上层社会中的高官对外来宝石制品的兴趣一脉相承,喜爱之情得到了继承与发展。至于作为统治阶级顶层结构的皇族人士,自然对珍奇推崇备至,“公主乘七宝步辇……仍杂以龙脑金屑,镂水晶玛瑙辟尘犀为龙凤花木状。其上悉络真珠玳瑁,更以金丝为流苏,雕轻玉为浮动”。外来宝石制品作为新型奢侈品,从出现到流行的发展,更加鲜明地区分出主流与边缘审美,时兴与过时审美,使唐朝上层社会的圈层巩固得到了较为具体的物化表现。

三、结语

唐代上层社会中流通的御赐外来物品,无论是外来香药、外来动物制品还是外来宝石制品,与皇帝御赐的传统物品相比,都具有新颖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产生了特殊的情感沟通、激励效应和移风易俗作用,是唐代中外交流更为频繁带来的变化之一。

究其原因,御赐传统物品在民间自由获取的可能性更高,如土贡、金银器、动植物可购买,钱币可在经贸中获取。因此,皇帝的传统馈赠行为聚焦上层社会人士的注意力和兴趣点的能力被削弱。但皇帝始终需要通过赏赐馈赠这一传统施政手法保持政治关系的平衡,尤其是上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并加强统治阶级的团结和参政热情。赏赐外来物品的礼物馈赠模式便应运而生。由于唐朝创始者的血缘构成多元化,兼容并包的民族政策得以推行,朝贡贸易加速繁荣。而朝贡贸易的主导者是皇帝及其所辖各司,不仅对入境物品的品质、数量等方方面面加以限制,还对进口、管运到赏赐各流程进行层层监控,高品级的外来物品最终被皇帝所垄断。皇帝通过赏赐的方式,使这些带有标签的外来物品进入唐代上层社会,例如通过御赐外来香药联络君臣感情,通过御赐犀带表明权力尺度,通过御赐外来宝石制品满足群体认同。此时,通过民间贸易输入的外来物品便难以作为上层社会之间的馈赠物品。所以,唐朝皇帝通过赏赐外来物品既推动了中外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通过这种物质沟通方式,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对上层社会的心理调节作用。

【注释】

①文苑英华 卷五九六 谢赐香药面脂表3090

②文苑英华 卷五九六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3092

③文苑英华 卷五九六 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3092

④酉阳杂俎 前集卷一 忠志2

⑤旧唐书 卷一九八 列传一四八5307

⑥唐会要 卷一百 杂录1796

⑦册府元龟 卷九七一 朝贡四11404

⑧册府元龟 卷九七一 朝贡四11409

⑨通典 卷一九三 大秦5264

⑩白居易集 卷三 驯犀69

猜你喜欢

通天赏赐宝石
“种”棵宝石树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通天之光路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上)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下)
西夏赏赐制度述略——以律令为中心
宝石迷踪
国王的赏赐
宝石树
北宋赐茶初探